中西文化析论33顺天与胜天

中西文化析论33顺天与胜天

ID:366467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07-29

中西文化析论33顺天与胜天_第1页
中西文化析论33顺天与胜天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析论33顺天与胜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顺天与胜天:中西文化析论三三(2006-08-0621:59:31)笔者写了前面的三十二篇文章之后,看到的反应是,有大力支持者,也有坚决反对者。就反对者来说,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专门找华夏文化的毛病,专门讲西方文化的好处,这个现象正是笔者要扭转的,因此,遭到这些朋友的反对是理所当然的。笔者的做法是:首先,扬华夏文化之善,把这种善的方面尽量落实到我们的生命与生活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和自尊,另一方面是给我们的社会以及政治提供一点借鉴,另外,也想以此来使我们人生与社会更好起来。其次,在一片为西

2、方文化叫好的声音之中,指出西方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背后所隐藏着的巨大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一方面希望借此来呼吁大家能有防微杜渐的意识,尽量把这种危险和危害减少的最低限度,不要等到悬崖再去勒马;另一方面是要以此来增强与西方文化大为不同的华夏文化视角,避免只以西方文化来看待人生与社会;另外,也想借此促进华夏文化的复兴。总之,笔者不可能阻止现在的发展趋势,如果能减缓一下这种趋势也就很不错了;在西方文化极为盛行的今天,倡导用华夏文化的视角来看问题,这本身就必然导致很多人的反对、反感。不过,华夏文化要复兴,人类社会

3、要避免危险和危害,我们不能没有长远的眼光,所以,笔者还要继续写下去。这个题目是“顺天与胜天”。华夏文化中有没有“胜天”的观念?《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和“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这是常常被人应用来强调“人定胜天”的。比如杨荣国先生在文革时期所著的《简明中国哲学史(修订本)·前言》中说:孔子

4、、孟子等人是“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他们“以各种形式宣扬天命论思想,宣扬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天才论。与此相对立的,除‘不知天命而不畏’的奴隶思想外,主要有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如商鞅、荀况和韩非,他们用‘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观点来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天人相与’的天命论思想;在认识论上也展开了朴素唯物论的反映论对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激烈战斗,并从战斗中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这一光辉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版,第3页)但是,我们在引用荀子的话时,却只字不提荀子讲这段话时

5、的目的,其目的是什么?是强调重视“礼义”,而不是要否定天道:“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明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他说“天行有常”,是对天道的肯定,“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强调礼义的重要性。从总的方面来说,荀子此说并未背离孔子“尽人事,听天命”的原则,只是侧重于强调“尽人事”而已。我

6、们这里所说的“胜天”,是把人凌驾于“天”之上,为了人的利益而置天地万物与自然而不顾,是人类的自大。因为“胜天”思想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利益,因此,各种科学技术的发明,似乎都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当我们享受着这些利益的时候,当然也就对“胜天”的观念感恩戴德了。然而,我们真的能够“胜天”吗?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人工降雨”解决了旱灾,这就是“胜天”吗?我们发射了卫星、飞船能够“飞天”了,这就是“胜天”吗?用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当我们因为在此时此地人工降雨成功而庆祝的时候,我们

7、可曾想到,我们是在把彼时彼地应该降的雨“掠夺”过来了?当我们为卫星和飞船的成功发射而骄傲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我们也在同时破坏着臭氧层、制造太空垃圾、扰乱宇宙的自然秩序?当人类从重视人工到了利用机械,从利用机械到了依赖电子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我们似乎真的在一步步地“胜天”,我们不由自主地对人类本身的成就而自豪:只有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其他动物不能,植物与非生物更不能,因此我们人类实在太伟大了!只有人类能够有思维、有语言,除了人类之外,其他东西都远远不如人类聪明!大象能用鼻子卷起一棵大树,没有什么了

8、不起,他们根本不懂力学!蜜蜂所筑的巢虽然那么美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根本不懂数学、物理、建筑学!于是,人类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天地之间的主宰,自己就是“万物的灵长”!可是,在我们为此而自豪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想一想事情的另一面?技术和理论的发明,使我们陷入到了学习技术和理论的繁重脑力劳动之中,功利性的学习内容已经逐步取代了修养性的学习内容,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利用自然为自己谋利益了,但是,人际关系却淡漠了。我们利用汽车减少了我们走路的体力消耗,也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