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教学设计(第2课时)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第2课时)

ID:36643386

大小:15.7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3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第2课时)_第1页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第2课时)_第2页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第2课时)_第3页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第2课时)_第4页
资源描述: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第2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克与千克》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实践、观察和推算的活动中,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目标解析:本节课是学生应用已学的质量单位的知识,通过估量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而且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形成估测策略。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通过估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估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估测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盘秤、苹果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经验交流   (一)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质量单位(二)全班交流学生代表汇报自己调查了解的一些常见物品的轻重。(三)问题引入1.教师出示一袋苹果,提出问题:1千克苹果有几个?这袋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2.今天我们将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了

3、课后小调查,从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二、动手实践,探究对比(一)估一估1.对比自己熟悉的物品质量,估一估1千克苹果的个数。2.学生汇报。(二)称一称1.小组活动:称1千克苹果并数一数个数。2.汇报各小组称重的结果,教师记录。3.观察记录的数据,从数量上发现规律。4.讨论:同样都是1千克苹果,为什么称出的个数会不一样呢?【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设计了“先估再称”这个有效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活动代替老师的讲解,全班学生

4、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通过估计1千克苹果大约有多少个,既培养了学生的估量意识,又渗透了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三、深入推理,解决问题   (一)提出问题   1.出示例3: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2.学生读题后汇报发现的信息。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量。预设1:对比自己熟悉的物品质量估量出20个苹果的质量。预设2:根据刚才称出1千克苹果的个数估量出20个苹果的质量。(二)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按苹果大小的不同列式推理出20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2.分组解决问题。第一

5、、二两组解决如果苹果1千克4个,20个大约重多少千克;第三、四两组解决如果苹果1千克5个,20个大约重多少千克。3.汇报交流。(三)引发思考1.学生讨论:1千克苹果一定是4个或5个吗?2.师生小结:估计的标准应根据实际苹果的大小来确定。【设计意图:学生有了前面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的经验,很容易想到把20个苹果分解成几组1千克的苹果,从而推理结果,当然学生运用参照物进行估量也是很好的方法。教师通过适当地启发,渗透了从不同角度和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一)完

6、成教材第104页的“做一做”。1.解决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首先要知道什么?2.估量1千克梨的个数,允许学生根据生活经实际选择不同标准来估计。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估计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应肯定。3.列式解决问题。4.汇报交流,说一说解题的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二)完成教材练习二十第9题。1.指名说说自己课前调查的500克鸡蛋有多少个。(7个或8个)2.小组合作完成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若500克鸡蛋有8个,65个鸡蛋大约可以分成8个500克,就是4000克,即4千克。)2.学生计算,指名汇报,说说解题思路。【设计意图

7、:本环节安排了不同类型的题目,练习题既有单纯的模仿,也有适当的变化,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真正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一)本节课我们运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二)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本单元所学的质量单位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