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的形式与语义限制及认知心理机制探析

借代的形式与语义限制及认知心理机制探析

ID:36493223

大小:1.26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5-11

借代的形式与语义限制及认知心理机制探析_第1页
借代的形式与语义限制及认知心理机制探析_第2页
借代的形式与语义限制及认知心理机制探析_第3页
借代的形式与语义限制及认知心理机制探析_第4页
借代的形式与语义限制及认知心理机制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借代的形式与语义限制及认知心理机制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借代的形式与语义限制及认知心理机制探析姓名:夏惠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指导教师:储泽祥20071001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中文摘要借代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借代作为一种修辞实践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其后不断发展,直至今天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广泛使用。本文从传统修辞学和逻辑思维学角度对借代定义和归类进行了考察,并从形式和语义两个方面探讨了借代的限制;从语境对借代的约束机制入手,详细分析了借代文本建构的认知心理机制;简要阐述了借代的功用,进而指出我们在运用借代辞

2、格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强调了借代运用的相关性、显著性和切境性。关键词:借代:形式;语义;认知心理⑧M⋯ASTER⋯'STHES瑁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趸鸯数日期:∥∞7年/2月弘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

3、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作者签名:趸鸯数日期:加7年,2,月≯日⋯毛j(蚺、氏日期:枷-7年,2月彳日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L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CALIS

4、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圃童途塞埕銮卮溢压!旦圭生;旦二生;旦三生筮鱼!作者签名:夏杰数日期:硎7年/二月乒日导师签名(啦§、以日期:t。。_7年,王月彳日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绪论借代(Metonymy)是汉语中的传统辞格,运用极为普遍。借代作为一种修辞实践很早就出现了。《吴越春秋》中有一首相传为黄帝时代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夫(古肉字)。这是有关借代修辞的最早运用。这里的“土”、“肉”就是借代的用法,分别代替用土制成的“弹”和“禽兽”。先秦时期

5、的著作中,借代的多种形式已经出现。其后不断得到发展,在汉魏六朝时期出现了以官名代人名、以地名代人名、以各种说法代马、以”丝竹”的说法代音乐等四种新的方式和说法,在唐宋又出现了以古代今、以颜色词代事物等两种新的方式,在元明清时期向通俗方面发展,到了现代又出现了以牌号代物品、以数字代事物、以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物体代事物等三种新的方式。如《诗经·鲁颂·豳宫》中就有:“黄发台背,寿胥与试。”汉代郑玄笺:“黄发台背,皆寿征也。可见,是以事物的特征代事物。《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四海之内”代“四海之内的人”这是借人和事物

6、的所在米代替人和事物的借代方式。之后的几千年中,借代辞格一直被广泛运用,而且越来越频繁。这不仅见诸笔端,大众口语中也屡见不鲜。现代口语中“红塔山”代烟,“茅台”代酒,“红领巾”代少先队员,称呼某人“大眼睛”,叫龙井地方出产的茶叶为“龙井”等等,都是借代用法。然而,如此普遍的修辞现象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只是理所当然地运用它,接纳它,欣赏它,却很少有人系统深入多角度地研究探讨它。‘当代借代的研究重在微观,尤其在借体与本体的关系、借代与借喻、用典、双关等辞格的异同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张弓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除讲述了借代的分

7、类、借代运用的条件外,还指出“有些借代常常随语境而附加情感色彩。如专名代公名,有的表敬重,表褒义,⋯⋯有的表鄙薄憎恨,表贬义一。这里论述了借代辞格对语境的依赖性,为借代辞格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最值得称赞的是张先生对借代辞格与词的借代义进行了严格区分,划清了两者的界限,澄清了借代研究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后来,李济中先生在《借代》一文中更加详细地论述了这个观点,明确地提出区分词的借代义和借代辞格的标准。在宏观研究方面,90年代以来,受国外新理论的影响,人们开始注意到借代产生的基础等根源性问题,尝试多角度地来认识借代格,并

8、作了一系列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李勇忠在《fuJ接言语行为中的借代》(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中认为,传统的借代研究仅停留在修辞的层面上,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借代的认知研究开始呈现如火如荼之势。与隐喻一样,借代是一种极为普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