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_就_的隐喻认知机制探析

副词_就_的隐喻认知机制探析

ID:5297684

大小:223.0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7

副词_就_的隐喻认知机制探析_第1页
副词_就_的隐喻认知机制探析_第2页
副词_就_的隐喻认知机制探析_第3页
副词_就_的隐喻认知机制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副词_就_的隐喻认知机制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8卷第6期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8No.62009年12月JournalofShaoya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Dec.2009语言研究副词就的隐喻认知机制探析范立珂(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0083)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意象图式对揭示语言运作本质有重要意义。词汇的延伸多来源于意象图式及变体,意象图式为由抽象到具体的隐喻映射提供了依据和途径。文章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意象图式的形成基础、结构组成及特点出发,对"就"的中心图式和图式变体及"就"的隐喻表

2、达和意象图式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探讨"就"的空间意义和空间概念隐喻,分析副词"就"意象图式及其变体在其词义延伸中的作用。关键词:意象图式;中心图式;"趋近∀∀∀达成";图式变体;动态"就";静态"就";词义延伸中图分类号:H1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12(2009)06-0074-04图式结构的动态性对揭示词汇的多义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认知理论及其#词的意义随着语境的不同而发展变化。本文描述"就"的重要的分析工具∀∀∀意象图式意义与其意象图式之间的关系,探究"就"的

3、中心图式与其[1]它图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图式与"就"在抽象域的投射!!Hopper&Traugott(1993:103)指出,语言形式的使用频意义的联系,进而探讨副词"就"意义产生和拓展的理据。率是影响语法化的一个因素,频率越高越有可能语法化。但使用频率的分析只是一种简单的语用解释,无法揭示其背后!!二、"就"的意象图式简析的深层原因。要想探究"就"语法化的真正原因,还须从它意象图式具有完形结构,在我们的经验和认知中是有意本身的意义入手,结合人的认知特点来考察。因此,本文以义的统一整体。Langacker(Woman,Firea

4、ndDangerous现代隐喻理论为指导来分析动词"就"义的形成机制。现代Things1987:267)的阐述:"意象图式主要由动体(Trajector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无所不在的原则(Richards1936,转[2]TR),陆标(LandmarkLM)和路径(Path)三部分组成,其空引自束定芳,1998),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间方位有待确定,LM为参照物,为动体的方位确定提供参力认知工具"(Ungerer&Schmia,l1996,转引自文旭,[3]照,动体指关系结构中的客体或突出部分,而路标则指与动1999),

5、是"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语言理解体有一定关系的其他部分,路径可以为零。(转引自蓝纯,和语言习得中不可缺少的工具。"(Mey,1993,转引自文旭,[6][3]1999)TR与LM之间可以是静态关系,也可以是动态关1999)。认知语言学的分析工具之一是意象图式。意象∃系。"我们先看"就"中心图式的形成。图式是人类在对事物间基本关系认知的基础上构建的认知(一)"就"的中心图式的形成分析参考结构,是在人类的理解中形成的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建立在体验哲学(EmbodiedPhilosophy)基础上的现代组织结构,是人类理解

6、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一种基本结[4][5]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本源是体验(bodilyexpe构。Johnson(1987)还特别指出了意象图式结构的动rience)。根据R.W.Langacker,名词通常表事物,动词则表态性特点,表现在:1.一种能动性结构;2.相对灵活,可适当[7]事物的关系%%任何概念都是对现实世界的隐喻,如示调整以适应众多基于同一图式之上的相似又不同的情境。收稿日期:2009-09-21作者简介:范立珂(1978-),女,河南南阳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硕士研究生。#!人类对概念的理解和

7、推理正是凭借着意象图式进行的,各种意象图式交织起来构成了经验网络,即语义网络。∃!通过意象图式,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空间方位词由始发域向目标域映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路线。74概念(隐喻化&)世界人类语言(隐喻化∋)(1)人类通过简单的空间概念了解事物,大多的基本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组织的,人们最初用"就"来表示"由低处到高处,走近高地";(2)在人们思想的底层的有一个以认知者的物质经验为基础的由隐喻网络形成的认知图,莱考夫叫它"认知拓扑学",是人们给空间赋予结构的机制,从而(图式说明:(1)TR沿着路径做自前而后的运动;(2

8、)运[7]进行方向的推导和转换。在人的经验框架里,空间的上下动过程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3)TR到达LM,表示途径前后和动作的前后是基本一致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从的终结,又可以开始下一轮新的路途。)一点到另一点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