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22901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07
《地方高校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方高校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对策[摘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核心,探索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是地方高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关键词]地方高校;就业竞争力;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1−0014−03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30余万,2011年高校毕
2、业生人数约为66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十二五”时期,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年平均人数将达到700万左右,毕业生就业问题仍将是政府和高校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地方高校培养出来的“特殊产品”是否被社会和用人单位所接受,取决于毕业生在竞争性的人才市场中的就业竞争力如何,这不仅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试金石,而且还应该成为地方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一、问题的引出10世纪之交以来,我国高校利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调整,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地方高校通过“合并或专升本、扩招、建设新校区”等方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地方
3、高校的发展模式大多还是粗放式的,普遍存在着对学校类型、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把握不准的现象,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上缺乏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调整专业设置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不少学校新专业的设置不能完全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动趋势,直接导致了毕业生结构性过剩和总量不足并存的现象。《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显示,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失业人数为10.38万人,占了本科失业总人数的33.3%,其中有8个专业是2007年-2009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1]10地方高校大多偏
4、重于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把学分作为学生毕业考评的主要依据,而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基本的职业素质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训练和培养,在客观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复杂性。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六成2010届大学毕业生认为目前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这些人中有36%的人认为目前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22%的人认为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有34%毕业半年内离职,其中非“211”本科院校为26%。该报告同时显示,2010届毕业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
5、高职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所谓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其实质是大学生所具有的某种核心素质能力。楼锡锦等学者认为,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2]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大学生自身,另一个则是承担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任务的高等学校。学生自身努力是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内在因素,而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
6、培养水平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是实习实践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以及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10地方高校要注重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实习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帮助大学生尽快就业。为尽可能减少因专业重置带来的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高校应逐步建立起毕业生就业情况预警系统,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对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状况不佳的专业,应适当减少招生规模,调整课程结构,突出应用性,注重技能型。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
7、,以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核心,探索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已成为地方高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二、影响就业竞争力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集中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规定着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模式的取向。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我国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已产生巨大变化,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障碍。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8、10办学定位不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联系不紧密。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高校一味追求大而全,盲目效仿重点大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