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探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探究

ID:46168658

大小:6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1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探究_第1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探究_第2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探究_第3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探究_第4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探究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145-02摘要: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本文运用前沿的社会资本视角,分析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并对解决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学生、学校和政府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的最大特色和主要贡献为,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阶段均作了严格的实证分析,有力地保障了结论和建议的可靠性、有效性。关键词:社会资本;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非参数检验1•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的就业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步。1980年至200

2、9年GDP年均增长率为10%;城乡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却仅为2.1%O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增长对城镇就业的拉动作用有所下降。与就业机会增长相对较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高速增加。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从2001年的144万一跃升到2010年的630万,到2011年将达到峰值660万。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总量压力有增无减。社会就业机会增速和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速间不协调、不一致的矛盾导致当前突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出现了大量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提

3、出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和方法。2.社会资本的决定因素分析2.1对社会资本决定因素的分类在综合社会资本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的研究任务和目的,将社会资本的决定因素分为先天类因素和自致类因素。所谓先天类社会资本因素指通过继承等方式获取的,难以通过自身采取某种措施加以改变的因素,包括父母的学历和职业及单位性质、亲戚职业、毕业时家庭的年收入等。调研得出,先天类社会资本因素中,亲戚职业的分布较为分散,其他因素的分布均较为集中,因此初步判断亲戚职业可能是区别毕业生不同社会资本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所谓自致类社会资本因素指通过自身努力可加以改变的,并可影响到自

4、身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状况的因素,包括学生干部任职经历、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间、科研情况等。调研得出,自致类社会资本因素中,朋友的职业分布较为分散,实习及社会实践时间的分布次之,其他因素的分布较为集中。初步判断朋友职业可能是区别毕业生不同社会资本状况的又一个主要因素。2.2实证分析及因素简化处理本文按照附录的方式对各因素进行赋值。赋值结果仅代表有序数据,而不是因素的具体水平。(1)简化处理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后,社会资本的决定因素高达30个,但一些变量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将受到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消除变量间的相关性,本文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原始的

5、社会资本决定因素进行简化。(2)衡量社会资本状况的主要因子本次调查收回34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99份。在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后,可将社会资本的30个决定因素简化为18个主要因子。各主要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如表1所示。由上表可知,因子1—18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6.13%,对社会资本的30个决定变量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其中,因子1和2的方差贡献率最为突出,均在10%以上,分别为16.46%和10.78%o根据对因子载荷量的分析,因子1和2主要反映了父母的职业和单位性质、亲戚和朋友的职业状况。因此在社会资本的各大决定因素中,父母的职业和单位

6、性质、亲戚和朋友的职业对毕业生社会资本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2.社会资本对就业状况的影响分析3.1社会资本水平分类针对本次调查的299份有效问卷,基于决定社会资本水平的18个主要因子,运用聚类分析法,本文将299位被调查对象分为三类,如表2所示。根据表2,被调查对象的社会资本水平呈橄榄型分布,两头小,中间大。社会资本水平高和低的人数均较少,分别为75位和57位,两者之和(即132位)仍低于处于中间水平的人数(即167位)。这种橄榄型分布与一般的社会结构较为吻合。2.2不同社会资本水平下的就业状况2.2.1选择第一年的月收入状况为核心指标各项指标中,第一年的月收

7、入状况最为重要,它综合反映了社会对毕业生综合能力和竞争力的评价。因此,在分析社会资本水平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影响时,本文选择毕业后工作第一年的月薪作为反映就业状况的核心指标。在调查过程中,出于尊重个人隐私和提髙数据可靠性的需要,调查问卷并未要求被调查对象提供第一年工作收入的具体数值,仅请他们提供第一年工作的月收入区间。其中,“1”“2”“3”“4”“5”“6”分别代表月收入在"1500元及以下”,“1501元至2500元之间”,“2501元至3500元之间”,"3501元至5000元之间”,"5001元至8000元之间”和“8001元及以上”。由图可知随社会资

8、本水平的降低,第一年的月收入相应降低。此外,随平均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