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导学案1

《王何必曰利》导学案1

ID:36025023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4-29

《王何必曰利》导学案1_第1页
《王何必曰利》导学案1_第2页
《王何必曰利》导学案1_第3页
《王何必曰利》导学案1_第4页
《王何必曰利》导学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何必曰利》导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王何必曰利》导学案自主预习区文题解读“王何必曰利”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面对梁惠王对“利”的热切期待和渴望,孟子旗帜鲜明而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王何必曰利?”一句反问是对梁惠王追逐利益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孟子对“利”的极端唾弃,反问过后的一句“亦有仁义而已矣”,表明孟子对“仁义”的极力推崇和执著追求。“重义轻利”的思想是“王何必曰利”的真正内涵。本课共选取了三篇短文。第一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劝说梁惠王要“后利而先义”;第二篇选自《孟子·告子下》,讲的是宋国学者宋到楚国去调解楚国

2、和秦国的纷争,途遇孟子,孟子向他阐述“利”与“义”的关系;第三篇选自《孟子·尽心上》,阐述“利”与“义”的区别。目标锁定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及常见的词语活用现象、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2.理解孟子重义轻利、后利而先义的思想。3.学习和借鉴孟子正反照应对比的说理方法。语基梳理1.字音字形①叟(sǒu)    ②弑(shì)③宋牼(kēnɡ)④钘(xínɡ)⑤说而罢之(shuì)⑥然而不王者(wànɡ)⑦利与善之间也(jiàn)⑧孳孳为善(zī)⑨蹠之徒也(zhí)2.通假举要愿闻其指:“指”通

3、“旨”,意旨,意向3.实词类举(1)常见实词①上下交征利:“交”,相互;“征”,取得②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投合,契合③先生之号则不可:指所用的提法④吾闻秦楚构兵:交战⑤孳孳为善者: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⑥欲知舜与蹠之分:差别,区别⑦无他,利与善之间也:距离,差别(2)一词多义①接②去(3)词类活用①不远千里而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远②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使动用法,使……停止③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使动用法,使……得到利益④苟为后义而先利:意动用法,以……为后⑤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名词作动词,侍奉⑥然而不王

4、者:名词作动词,做王、成王业⑦孳孳为善者:形容词作名词,善事(4)古今异义①以罢三军之师古义:军队。今义:老师。②何以利吾家古义:卿大夫的采地食邑。今义:家庭。③然而不亡者古义:这样而。今义:转折连词。4.重要虚词①其②之③而④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有……用来5.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②先生之志则大矣。③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2)宾语前置句①何以利吾国?②说之将何如?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介宾短语后置句孟子遇于石丘。6.名言名句(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

5、而后其君者也。(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课堂互动区文本探究1.选文主旨本课所选三则文章,均是孟子阐述自己对“利”的看法的。孟子对“利”是极端厌恶的,他将因逐利而产生的危害阐述得具体而深刻。在利与义上,孟子极力主张“先义而后利”,“重义轻利”,孟子的这种把仁义张扬在私利之上的价值观,背后虽然摆脱不了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但可以启发我们审查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以及人生追求的社会弊害,有很深的现实意义。2.句段赏析(1)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

6、者,蹠之徒也。赏析 孟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勤勉行善,他的德行就是高尚的,因此跻身于君子的行列,即“舜之徒也”;如果一个人一心追逐私利,其德行就难以提升,始终与人格卑下的人为伍,即“蹠之徒也”。因此在生活中,不能过分关注“利”,甚至为了利不择手段。为了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我们应把践行正义、培养善德放在自身修养的第一位。(2)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赏析 利害关系问题历来是孟子所反对谈的,既然有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关系的最佳行事方式,那为什么不去寻求最佳的行事方式与其他人、其他国家建立起相互关爱的

7、关系呢?在孟子看来,这种最佳行事方式就是行“仁义”。如果君臣、父子、兄弟心怀仁义互相对待,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这样的事是没有的。3.精读深思(1)请你结合选文谈谈孟子的“义利观”,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答案 孟子强调“义在利先”,义、利不能兼顾时,宁取义不取利。孟子之所以反对先“利”后“义”,就在于他认为“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因此应该以仁义维系人心。孟子生活的时代与孔子生活的“礼崩乐坏”的时代不同,这是一个群雄争霸、战乱不已的时代。孟子主张行仁政取民心,然后兴“仁义之师”以统一天下,与法家的以武力征服天下

8、根本对立。孟子“仁政”的思想基础是民本主义或古代朴素的人道主义,即以人为中心,以民为本。继承孔子仁学,但又把它推广到政治心理上去,把它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从而把仁学修养学发展成仁学政治学,这是孟子思想对孔子思想的独特发展。这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同时应该看到,个人在符合法律的范围内或不违犯法律的前提下追求利也是正当行为,也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如果完全否定了“利”的需要,就会挫伤个人发展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