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D3-L38-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doc

教学素材D3-L38-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doc

ID:35977718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29

教学素材D3-L38-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doc_第1页
教学素材D3-L38-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doc_第2页
教学素材D3-L38-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doc_第3页
教学素材D3-L38-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doc_第4页
教学素材D3-L38-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素材D3-L38-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素材第38课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世说新语》“差不多就可以看做一部名士教科书”,它展现出的魏晋风度更是千古谈资。所谓“魏晋风度”,就是士人们以他们在生活中的种种言行展示了“人的觉醒”。而“人的觉醒”在本质上说,就是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众所周知,魏晋是我国历史上十分特殊的时代。自汉末黄巾起义以来,直至隋统一中国,这期间整个中国几乎完全处于分裂割据和混战之中,尽管期间出现过像晋太康年间那种短暂的繁荣景象,但很快就被八王之乱替代了。总的来说,整个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极为混乱、黑暗、痛苦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充满了虚伪、仇恨、凶

2、杀,很多知识分子被卷进了政治旋涡,成了无谓的牺牲品。另一方面,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的那样,汉末魏晋六朝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动乱摧毁了儒家的一统天下,儒、道、佛几种思想得以并存,玄学得到充分的发展。正是这种特殊的时代气氛,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促成了人的觉醒。可见,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就是在时代动乱和精神自由的夹缝里生长起来的。这种觉醒的最突出表现,就是意识到自我本体的存在。《品藻三五》载,桓温与殷浩齐名,桓温问殷浩:“卿何如我?”殷浩回答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是对我的坦然肯定。这种自我肯定的本身意

3、味着摆脱了外在的标准、规范,摆脱了他人行为的约束,从而直接地突出了自我的存在,形成了一种自觉意识,正是因为具备这种自我意识,所以他们在言行中时时展现着自我,而把“我”之外的他人、功名、钱财置于次要地位。《方正·二〇》载:“王太尉不与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为尔’。庚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在庾凯看来,你我真是两个独特的个体,互不相关,我称你为“卿”,是我庚数的自由,你称我为“君”,是你王衍的自由,你又何必要以你的标准来要求于我呢?可见,“我”被提到了至高的地位。与此同时而起的便是对功名、钱财的鄙视或不经意

4、。殷浩说:“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文学·四九》)。这种视官为臭腐、视财为粪土的思想,在以往泯灭人的个体的任何时代里是不可能产生的。“我”被提出来,被肯定,表明了“人的觉醒”。但如何在这种觉醒中展现自我的生命意识,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笔者认为,生命意识可分为表层意识和深层意识。表层意识是指生存意识。深层意识又可分为对人格价值和生命价值的追求,从《世说新语》记载的内容来看,它展现了魏晋士人丰富多彩的生命意识。“人就其作为一个孤绝的个体性质来说,只有在为了生存以及自我保存的需求下才能够有所感觉。”魏晋士人在

5、特殊时代氛围中产生的生存意识,使他们在行为表现上形成了绝对自我主义,事不关己,便无动于衷。“我”成为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从“我”出发去思索去行动的。而在此之前的任何年代,对生命的关注从未表现出如此明断而执着的态度。社会、自然、他人都是为“我”摆设的,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怪诞甚至是残酷的行为,而这又恰好表现出魏晋风度的丰富多彩。《雅量·三一》载:“支道林还东,时贤并送于征虏亭。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谢万石后来,坐小远。蔡暂起,谢移就其处。蔡还,见谢在焉,因合褥举谢掷地,自复坐。谢冠帻倾脱,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觉瞋沮。坐定,谓蔡曰:‘卿奇人,殆

6、坏我面’”。蔡谢两人感觉到的都是自身即“我”而不是他人,因而他们的行为才显得那么飘逸而颇具荒唐,其实是有内核的。既然已经把着眼点放在自我的感觉上,那么他人的行为就无足轻重了。因此,他们可以旁若无人地进入别人的名园进行观赏(《简傲·一七》);也可以不交一言地听他人吹笛(《任诞·四九》)。当然,这并不是说当时的社会所表现出的完全是一种冷漠的人生。实际上,士人们以冷酷的言行来表达飘逸的神情,也只反映在一些与已无关的人身上,一旦同一阶层与已有关的人遇难或死去,他们表现出的完全是一副悲伤不已的神态。生命毕竟是可贵的。它属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因而更需要珍惜、

7、担忧和同情。《伤逝》篇十分明显地反映了魏晋士人从爱惜自身为起点,到对他人生命的关注为终点这样一个过程。“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伤逝·四》)这种发自内心的深切感受,使得士人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扩展到对他人生命的关注。这是一种对人生纯真而执着的观照。所以,只要是与自己有关系的人,无论是朋友还是政敌,一旦他死去,那么朋友或政敌都会去凭吊的,而且神态显得异常的从容不迫,有时为了表示对死者的怀念,他们甚至可以在灵堂里作驴鸣(《伤逝·三》)

8、;也可以径上灵床鼓琴(《伤逝·七》)。王珣与谢安平生关系紧张,彼此不相来往,但当王珣听说谢安亡逝的消息时,便直奔而去,痛哭一场(《伤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