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D3-L38-《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清谈风貌.doc

教学素材D3-L38-《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清谈风貌.doc

ID:35978119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教学素材D3-L38-《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清谈风貌.doc_第1页
教学素材D3-L38-《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清谈风貌.doc_第2页
教学素材D3-L38-《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清谈风貌.doc_第3页
教学素材D3-L38-《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清谈风貌.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素材D3-L38-《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清谈风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素材第38课《世说新语》所反映的魏晋清谈风貌魏晋人尚清谈,此风倡始于魏何晏、王弼之流,至晋而大盛。后人谓为清谈误国,成为这一段历史中一个显要的问题。清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世说新语》中保存不少这方面的资料。兹拟根据这些资料,勾画出清谈活动的各个侧面,以显示其具体风貌来。至于清谈的时代背景、哲学思想等问题,本文不拟论述。一、什么是清谈?清谈些什么?清谈当时谓之清言。什么是清言?清言是与谈俗事相对而言的。魏晋贵族清流,有暇相遇,不谈俗事,谈俗事就会受到讥讽,如王子猷、子重兄弟就因为见人多谈俗事,被人讥为“躁人之辞多”。谈什么内容才不算俗事?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晋殷仲堪说“

2、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当时是有代表性的。习老庄,谈老庄,才谓之不俗,这就是清谈的主要内容。老庄思想经魏晋人的杂糅,又称为玄签,再加上《易》,谓之三玄,故清谈也称谈玄。那时佛教也在流行,这对清谈名流也颇有吸引力,如殷浩(殷仲堪的叔父)读小品下二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常欲与支道林辩之”。支道林即支遁,是个名僧。他不仅懂佛学,也精通玄学,与殷浩都是当时清谈的主要人物。佛学思想与玄学思想,互相渗透,所以也成为清谈经常涉及的内容。再其次是当时时代思潮触及的有关问题,包括的内容很杂,如“才性四本”之辩、“声无哀乐”之论、“白马非马”、“指不至”等,也都是清谈的论题。人谓殷仲堪精赅玄论

3、,莫不研究,殷却以不精“四本”为憾,说“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四本就是所谓才性异、同、离、合,是论人的才性问题的。晋裴頠也是清谈的名人,被誉为与当时清谈领袖人物王衍(王夷甫)不相上下,但他“患时俗放荡,不尊儒术……风教陵迟,乃著《崇有》之论,以释其弊”。他是以明白宣言尊崇儒术,反对虚无,出现在清谈论坛上的。清谈既然不只是谈玄,为什么一般都称清谈为谈玄?这是因为玄学思想谈论得最多,居于主要地位,所以一般就称之为谈玄了。就是那些服膺玄理的人,也得懂些儒家或其他学问,如果一个人以清谈为名,但谈起来,连《易》的王注与郑注的异同都不能分辨,那他在清谈中也是不能取胜的。二、如何谈法清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4、一是口谈,二是笔谈,而以口谈为主。口谈并不是一般的聚而闲谈,漫无边际,而是每谈论都有题目。题目多系临时而定。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谈论主要采取辩论的形式。或两个人辩论,或几个人共同辩论;但多数场合,不管是在场人数多少,而仍以两个辩论为主。其余的人只是旁听或偶而插言而已。下面我们选取几个清谈场面。孙安国(盛)往殷中军(浩)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遂至莫(暮)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孙曰:“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这是两个人的辩论,这里虽没说谈什么问题,从两个人辩论的情况看,至暮忘食,互不相让,那决不是泛泛的闲谈。

5、这里还须解释一下“往反精苦,客主无间”这两句话。主客非指一般的宾主而言,而是指辩论的双方所居的地位。一人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谓之主;一人不同意其见解,提出质疑以难之,谓之客。客难主人,主人答难,往返不休,用力勤苦,这种答客难式的辩论,是清谈辩论的主要方式。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王丞相(导)为之集,桓公(温)、王长史(濛)、王蓝田(述)、谢镇西(尚)并在。丞相……语殷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既彼我相尽,丞相乃叹曰“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正当尔耳”。这是几个人参与的场面,但共谈析理的只是殷、王两人,

6、其余诸人全未插言。这里提出彼我相尽的问题,彼我相尽,就是两人都把话说完。但怎样才算是把话说完呢?或一方说服一方,达到意见的统一;或意见虽不统一,但谁也不足以使对方折服,因而无话可话,这就叫做尽言。这里还说“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正当尔耳”,是说辩论的任何一方,如果有理,绝不相让,认为这是正始之音遗留下来的传统。前例中孙殷争辩的激烈,甚至口出粗言,亦说明他们互不相让的传统精神是一致的。当然口出粗言,并不是每辩皆然。一次,支道林、许询,谢安聚集在王濛家中,谢安说:“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他们把共聚清谈,视为良机难得,并作为发抒情怀的机会。当时在主人家找到《庄

7、子·渔父》篇,以此为题,相互发言,这是几个人共同辩论一个问题的例子。都发言毕,谢安问:“卿等尽不?”皆说:“今之言,少不自竭。”接着,“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这是说谢安在大家辩论的基础上,自己还有新意,就自提难题,自作解答,一人站在主客两方发言,以表达自己更高一层的见解。谢安发言之后,四座无不赏心称意。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