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清谈之风的形成

论魏晋清谈之风的形成

ID:22341431

大小:7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论魏晋清谈之风的形成_第1页
论魏晋清谈之风的形成_第2页
论魏晋清谈之风的形成_第3页
论魏晋清谈之风的形成_第4页
论魏晋清谈之风的形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魏晋清谈之风的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魏晋清谈之风的形成方世蔚,张元兴(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庆阳745000)[摘要]:汉末魏晋之时天下纷争,诸侯争霸,英雄辈出。在这金戈铁马的背后,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文人从儒家的入世务实转而开始了虚无的清谈,而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到底为何会出现,它出现的时代给了它什么样的条件,本文将作以探究。[关键词]:党锢之祸清议名士门阀体制风度雅量东汉末年,皇权衰弱,在士大夫官僚与太学生中出现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即清议。这时外戚势力失控,皇权扶植宦官势力进人官僚队伍,以抗衡外戚。遭到外廷官僚与太学诸生的抵制,太学生与官僚士大夫、名士结合,对抗皇

2、权以及依附皇权的宦官势力。促使清议的产生,在下文我们将具体探讨其产生的条件及发展:一、清议的产生(一)党锢之祸的发生延熹九年,宦官赵津、候览等党羽与张矾、徐宣等人为非作歹,并故意在大赦之前犯罪,期望以此逃脱惩罚,河南尹李膺,在大赦后处死了蓄意在赦前杀人的张成之子,李膺坚定不移地打击横行霸道的宦官势力,既招来了宦官深刻的忌恨,也赢得了众多士人和太学生的敬仰和拥护。太学生称道:“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实际上成了当时太学生运动的核心人物。然而,李膺在士人和太学生中影响愈大,宦官就愈要置李膺于死地。张成为宦官党羽,宦官一党遂让张成弟子牢修上书,诬陷李

3、膺等人结党营私,败坏朝堂。士人、宦官间的矛盾在此爆发。桓帝大怒,诏告天下,逮捕并审理党人。李膺等人在狱中故意供出宦官子弟。宦官等害怕牵连到自己身上,向桓帝进言,说天时到了大赦天下的时候了。于是同年六月庚申日,改元永康,大赦天下。党人等获得释放,但放归田里,终身罢黜,史称“第一次党锢之祸”。公元172年,宦官等见窦武、陈蕃、李膺、杜密等名望仍在,不肯罢休,于是向灵帝进谗言,诬陷党人“欲图社稷”,意图谋反。年仅十四岁的汉灵帝被他们欺骗,因而大兴大狱,追查士人一党。李膺、杜密、翟超、刘儒、荀翌、范滂、虞放等百余人,被下狱处死。在各地陆续被逮捕、杀死

4、、流徙、囚禁的士人达到六、七百名,史称“第二次党锢之祸”。“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的士大夫、外廷官僚及太学诸生,在政治低潮下,为了锻炼自己的队伍战胜敌人采取了过去乡举里选的[清议]形式。”⑴而清议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谣”与“题目”两种,他们的共同之处也就是都注重社会舆论,从品评人物发展到议论国事,对东汉政治发生了巨大影响,时太学生三万余人,规模巨大,太学很自然成为“清议”的中心,而善于“清议”的人被视为天下名士。清议对当时士人的政治生涯也有很大影响,能作为名士的都是社会上有声望的士人,能获得名士的认可,或自己因清议成为名士,社会地位便会水涨船高,

5、从而进入政坛或依靠自己的社会影响左右政局走向。(二)九品中正制的施行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结果。东汉选拔官吏,主要是依据儒家的道德行为标准,宗族乡党的评定成为政府选拔官吏(具体途径是察举﹑征辟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据。”⑵汉末大乱造成人士流移,给乡闾评议带来困难,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将士人分为九等,代替以前的察举制。此外,王仲荦先生认为,“曹丕继位为魏王,进一步就要受禅,登上皇帝的宝座。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做

6、好改朝换代的工作,对世家大族就不得不作出让步。当时世家大地主尚书陈群向政府提出“九品官人”的方案,曹丕不加留难地予以通过了。经过这种方式的妥协,他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⑶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九品中正制只是将人品评为九等,作为授官的依据,而朝廷在选人任官时还要借用汉代察举的某些做法来实现。中正官一般是以孝廉、秀才两种名义向朝廷

7、荐举人才。”⑷当然,在凭借门第才能中选的时代,那些被推举为孝廉、秀才的人,未必具有真才实学。只重家世、轻视才德,结果往往把真正的贤才排斥在外,而阀阅膏粱子弟则高居显位.其次,望族高门的士人品第虽高,但品德却不一定清廉正直。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因此,清议至此得以发展,士人不愿参与政治,而政坛的黑暗以及动荡使得士人明哲保身,远离政坛,汉末清议的主题逐渐由谈论政治转向玄学,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成为世家大族的专利,截断了寒门子弟进入仕途的道路。当时

8、社会动荡,士人认为儒学衰弱,忠义不存,为玄学兴起提供了基础。二、清议的表现清议是指“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⑸这就是所谓的“清议”。所谓“激扬名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