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加法结合律》导学案设计

第2课时《加法结合律》导学案设计

ID:35479937

大小:58.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5

第2课时《加法结合律》导学案设计_第1页
第2课时《加法结合律》导学案设计_第2页
第2课时《加法结合律》导学案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2课时《加法结合律》导学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导学案设计课题加法结合律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把握知识的前后承接,促进知识的迁移。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做了一些铺垫。例如,学生通过10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思路的学习及100以内加法中小括号的学习,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学习加法结合律的基础。本册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定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定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

2、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定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知规律。先理解运算定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运算的灵活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探究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列式计算观察思考猜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教学知识研究的基本过程。学生自己想,自己说,

3、自己举例,自己得出规律,积极主动地探究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口算卡片练习卡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1.加法交换律的内容是什么?你们能举个1.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口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钟)例子吗?2.用“凑十法”计算,说出计算过程。7+9=80+26=2.同桌说说计算过程,再汇报。90+18=3+9+77=16+45+15=二、探究规律,总结定律。(20分钟)1•出示例2情境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2.组织学生独立列

4、式计算,并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师巡视,找两名列式不同的学生回答)3.提问:O里应该填什么符号?(88+104)+96088+(104+96)4.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5.引导学生比较下面两组算式,并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能举出例子验证吗?(69+176)+28069+(176+28)155+(145+207)O(155+145)+2076•师生共同总结加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1.观察情境图,寻找题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2.尝试独立列式并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计算结果,发现并回答两

5、道算式的得数相同,O里应该填“一”O4.观察算式讨论回答:相同点:三个加数相同,前后位置相同,得数也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第一道算式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第二道算式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5.计算两组算式,与同桌交流后汇报发现:三个加数相同,运算顺2.根据运算定律,在□内填上适当的数。(87+29)+18=87+(口+18)(32+47)+65=32+(□+□)30+(70+62)=(30+□)+623.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画yo(1)d+(30+5)=(q+30)+5()(

6、2)a+b+c=a+(b+幺)()(3)△+(☆+O)=(△+☆)+O()+c=a+(方+c)]序不同,得数相同。尝试举例。6.观察等式,总结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0分钟)1•完成教材19页2题。2.计算下面各题。35+312+18889+76+111.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后集体订正。2.独立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集体订正。4•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76+18=18+7637+45=45+3731+67+19=31+19

7、+6756+72+28=56+(72+28)24+42+76+58=(24+76)+(42+58)四、课堂总结。(5分钟)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d+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