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解题教学

数学教学中的解题教学

ID:34959436

大小:4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5

数学教学中的解题教学_第1页
数学教学中的解题教学_第2页
数学教学中的解题教学_第3页
数学教学中的解题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的解题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中的解题教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数学习题则是这体操的竟赛场地。评价一个人的数学素养、数学品质,重要的是看你的解题能力。因而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的园地。数学的解题教学是实现中学教学目的必然手段,它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活动的指导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提高数学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必要途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该怎样有效的组织解题教学呢?在数学教学史上,有不少的名家大师都对此作过深入的分析和精辟的论述。比如波利亚、海森(J·Mason)、奥加尼等都有专门关于解题教学的

2、专著和章节。我认为要想很好的组织解题教学,首先就应作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精选题目:讲解题目的目的,不外乎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给学生一个示范作用,主要包括示范解题格式,如何运用所讲的定义、定理、结论、条件等。另一种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所以精选题目应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在课堂中信手拈来。那么该如何精选习题呢?我觉得被选题应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要根据本课的所学内容以及学生具体情况来确定。学生缺少什么,常犯的错误是什么,还有哪些缺漏等是选题的标准。总之选题时应尽量把题目选在“点子”上。2.层次性:选题时,不能只顾优等生,学困生也应在考虑范

3、围之内,这也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个体现。3.典型性:即代表性。一道习题应能代表一种题型,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4.“少而精”:选题不在多而在“精”,重要的是一题在手,举一反三。5.阶梯性:选题时,由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先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然后经过归纳整理,最后综合解题,灵活运用。二、备课选题过后,教师所要思考的是如何讲解题目。一题在手,该以何种程序讲解,怎样讲才能使学生听得有趣,而且听得懂;同时还要预测到学生是否有不同意见,他们是否会提出不同见解。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就应想到的。总之,在备习题时,应从多角度审视所选题目。教师在课前“备”得越详细,在解题教学中

4、越能得心应手。三、上课解决了解题教学的准备工作后,接着就是在课堂上如何实现你的教学目标了。波利亚(G·polya,1888-1985,美藉匈牙利数学家)认为,教学有三个阶段,一是探索阶段,二是概念水平阶段,三是吸收阶段。我认为把玻利亚的这种理论运用到解题教学中也能收到同样的效果。数学的解题教学也应分为三个阶段。下面我分阶段的逐步加以讨论。①探索阶段:我认为,在解题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探索阶段。所谓的探索,顾名思意就是摸索前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联系相关知识,形成解题思路的过程,如果一个学生在解题时没有这一过程,那么解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解题教学中,重要的是突出解题的探索

5、过程。那么在解题教学中如何做好探索教学呢?我想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讲例题时,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以激起学生索解的冲动。许多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往往忽略这一细节,他们只用小黑板把例题一挂或用幻灯片一放,接着就开始讲题;而正当台下的同学看题得出了一点头绪时,教师又已把此题讲完,如此学生根本不能跟上老师的思维进度。而为了能听懂下一题目,学生只好放弃对此题的探索,如此循环往复,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使所积的问题越来越多,就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停滞不前。因此我认为在讲解例题前,应先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哪怕是只有半分钟,也已足够学生粗略了解题目和对解题思路作初步思考。这并不是浪

6、费宝贵的课堂四十五分钟,而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其次,在解例题的过程中,应尽量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许多学生常惊讶于老师解题时,方法的巧妙、思路的清晰、思维的深刻,殊不知教师一题在手,也有其走弯路的过程。教师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也是通过直觉猜测得到一个念头,然后尝试解决;如该念头失败,再产生第二个念头去尝试,………如此循环下去,直至解出题目。但是学生们听到的往往是老师思考后得出的解题最佳途径,而对得出这一方法前的思考过程却一无所知,他们虽然听得津津有味,却就是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过程,学到的也是整套“功夫”的一招半式,虽然那是整套“功夫”的“绝招”。由此就得提出该

7、如何展示思维过程的问题。展示思维过程并不是呆板的一个个公式的罗列,也不是各种数学符号的堆积,而是一个充分发挥教师能动性的过程。对于这一点的教学,我想教师不妨设计以下的一些问题,这有助于学生明白您的思路或启发他们的思路:1.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你是否可将此题转化为另一类型而加以解决?2.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或结论?3.我们看,这里有一个与现在的问题有关,却是已解决的问题,你能不能应用它?4.你能利用它的结果或结论吗?为了能利用它,是否要引进辅助元素?5.看这结论,它与已知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