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63661
大小:63.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10
《巧用文本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巧用文本 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 大岩嘴小学胡琼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善用文本资源,以随文练笔的形式紧抓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科学之路。读与写的“结合”究竟在哪里?就在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里。阅读文本的过程,不能仅仅关注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还可以怎样写?如此,就将阅读的目光聚集在“写”上了。在领悟到了文章那点点滴滴的写作方法和表达特点的基础上,学会迁移、学会运用,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最近几年我一直
2、从事高段语文教学,我就以五六年级语文教材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来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一、品味文本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方法众所周知,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多样的,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例如在《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中,作者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的摔跤动作进行了细致描绘。而且,在具体的动作描写中:两人“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掐架似的对起阵来
3、”,小嘎子一开始“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这又是多么形象的比喻!在教学这一段时,我让学生细细地品读,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动词填空”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着胖墩儿猴儿似的()。小胖墩儿呢,()着腰,()了档,()着眼珠儿,不露一点儿破绽。()了三四圈后,他们()在了一起,不管小嘎子怎样(),可就是()不动他。小嘎子刚想用脚腕去()他的腿,不料反被他把脚()住了,接着一(),小嘎子()了个仰面朝天。”在这当中,还夹杂着对小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
4、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势巧招,下冷绊子”,这种心理描写属于内心自白法,这种写法最能清楚地表明人物的心迹,也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因此,我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写一写小嘎子的心理活动。从而真正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二、结合文本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写作例如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教师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首先,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紫色的
5、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学生马上能回答。“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学生不知怎样回答。我引导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有什么发现?学生就能发现从”小””圆”看出他的年少、天真。我再让学生把”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蜡黄的”,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学生可以体会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我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他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是因为作者
6、抓住了他的外貌特点。这时,我出示了几个语段,让学生读一读,找出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例1倩倩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朴朴的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小辫子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例2院子里走出一个外国小女孩,她披着一肩金黄色的头发,碧蓝碧蓝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苹果似的小脸,身穿一条浅蓝色的连衣裙,脚穿一双红皮鞋。她调皮地眨了眨眼睛,冲我友好地笑了笑,她这一笑,脸蛋上露出了两个小酒窝,嘴角向上翘起,活像一个洋娃娃。例3她的头发短短的,身着运动衫,
7、足登球鞋,看上去像小男孩。她的名字叫张颖,颖是聪颖的颖。这个名字饱含着父母对她的希望,当然她也没辜负父母的期望,还有点儿小聪明。她不但长得像个小男孩,性格也像小男孩。她爱和男孩子们玩打仗,也爱和表哥在地下摔跤,更爱和男孩子们放炮竹,捉蟋蟀。她说:“和男孩子玩,他们不爱生气,不爱哭,玩着痛快!”然后我让学生用几句话写一写班上同学的外貌。最后,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有一个同学写到“在六(2)班教室里,常常看到这样一个小女孩:她扎一个马尾辫,走起路来,头上的马尾辫跟着一摇一摆的,犹如一个上下飞舞的小蝴蝶,一双
8、水灵灵的大眼睛上架上了一幅黑框眼镜,显出很有学问的样子。别看她现在是一幅文质彬彬的样子,可换到运动场上就立马变了样、、、、、、”同学们马上就猜出了是:刘淑涵。班上百分之九十个同学描写出来的都能被别人准确地猜出来,他们都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又例如五年级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