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儿童艺术教育的探索

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儿童艺术教育的探索

ID:34512439

大小:15.79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3-07

上传者:U-56225
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儿童艺术教育的探索_第1页
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儿童艺术教育的探索_第2页
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儿童艺术教育的探索_第3页
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儿童艺术教育的探索_第4页
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儿童艺术教育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儿童艺术教育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儿童艺术教育的探索Thepublicartisticconceptintegratestheexplorationofchildren’Sarteducation2013年4月 合肥工业大学本论文经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审查,确认符合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要求。答辩委员会签名:(工作单位、职称)主席:委员:导师:一索k伊飞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星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TItE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巾特别加以标志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禽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禽为获得金筵王些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瓶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字:心∥砗惮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叠丝工些塞星一.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蹴,允许论文被蠢阅或储阅。_=耷:人授权金毽工些太燮呵以将学位沦文的金部或部分论文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捡索,可以采用影印、缩日】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协论义。({5I}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者签名:等师签名:乍绷、”Ju签字u期≯多年乡月扣u签字翻期:年月j|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厢去向:工作单艇t、2-勋参考,节尹乞通讯地彝t:电话:邮编: 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儿童艺术教育的探索摘要基于个人不断参与社会艺术工程的工作经验以及儿童艺术教育的实践为背景,首先理清长期以来极不明确的公共艺术观念,然后以国内外少儿艺术教育书籍的介绍和国内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为背景参考,以自己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的经历和感受为本文关键部分的思考动力来源,根据现实的社会背景,提出不仅可以在高校实施公共艺术教育,也可以将公共艺术观念向生活在城市的儿童传播。接着论述如何将具有当代性的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到儿童艺术课堂中去的可行的教育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并通过以雕塑作为教育手段的具体艺术教学实践,最终得出四个结论,公共艺术观念教育是以儿童健康成长为中心,培养儿童认识公共空问审美环境的教育;是教导儿童积极融入城市日常生活的教育;是对教育者有具体民主理念要求的教育;是培养儿童对当代艺术体验的教育。关键词:公共艺术观念、公共艺术、儿童艺术教育、市民 Thepublicartisticconceptintegratestheexplorationofchildren’sarteducationAbstarctParticipatesinthepracticeoftheworkexperienceaswellaschildren·sarteducationofsocialartprojectbasedonindividualunceasinglyisthebackground,firstclearsoffsincelongextremelynottheexplicitpublicartisticconcept,Thenthebooks,children。Sarteducationathomeandabroadisintroducedandthedomesticcun.entsituationofthepublicarteducationasabackgroundreference,inchildren。Sarteducationpracticetheirownexperiencesandfeelingsinthepowersourceforthisarticlekeypartofthethinking,accordingtotherealisticsocialbackground,proposedcarlnotonlyimplementthepublicart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conceptofpublicartcanbetransmittedtochildrenwholiveincities.Thendiscusshowtohasthecontemporarypublicartideaintothechildren’Sartclasstofeasibleeducationmethodandpracticemethodsofthinking.Andthroughspecificartsculptureasameansofeducationoftheteachingpractice,finallyfourconclusions,conceptofpublicarteducationinchildren'shealthygrowthasthecenter,tocultivatechildren‘Saestheticunderstandingpublicspaceenvironmentofeducation;Teachingachildisactivelyintegratedintothecitydailylifeeducation;Requirementsofoureducatorshavespecificnotionofdemocracyeducation:tocultivatechildrentoexperiencecontemporaryarteducation.Keyword:Publicartisticconcept,publicart,children。Sarteducation,residential, 致谢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在导师陈宇飞不断地指导下完成的,在陈宇飞老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学术福祗下,终于取得这共同成果。感谢导师!感谢合工大建艺学院巫俊老师对论文提出宝贵的建议、陈新生老师的认可与修正、郭凯老师的鼓励与见解、李学斌老师的雕塑教育环境熏陶。你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感谢合工大建艺学院领导李早老师、陈刚老师的理论课程以及你们为学院开办讲座所做的努力,感谢曹吴老师、魏志诚老师、刘成章老师、胡晓凤老师、周莉莉老师以及其他学院的茆诗珍老师、李家玉老师、张本宏老师、张才国老师、Givin老师,感谢安徽建筑工业大学艺术学院的程连昆老师,感谢从各地远道而来办讲座的老师。感谢亲人、朋友、同学的支持。特别感谢安徽建筑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汪炳璋教授领导答辩工作,希望得到最高的学术评价!最后,衷心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幸福永远!作者:剧君军日期:2013年4月 目录第一章绪论⋯⋯⋯⋯⋯⋯⋯⋯⋯⋯⋯⋯⋯⋯⋯⋯⋯⋯⋯⋯⋯⋯⋯⋯⋯⋯⋯⋯11.1国内艺术教育的现状⋯⋯⋯⋯⋯⋯⋯⋯⋯⋯⋯⋯⋯⋯⋯⋯⋯⋯⋯⋯⋯⋯⋯⋯11.2儿童公共艺术观念教育的当代背景⋯⋯⋯⋯⋯⋯⋯⋯⋯⋯⋯⋯⋯⋯⋯⋯⋯⋯11.3公共艺术的起源与主要媒介⋯⋯⋯⋯⋯⋯⋯⋯⋯⋯⋯⋯⋯⋯⋯⋯⋯⋯⋯⋯2第二章公共艺术观念及理论研究综述⋯⋯⋯⋯⋯⋯⋯⋯⋯⋯⋯⋯⋯⋯⋯⋯⋯⋯32.1对公共艺术概念和观念的认识⋯⋯⋯⋯⋯⋯⋯⋯⋯⋯⋯⋯⋯⋯⋯⋯⋯⋯⋯⋯32.1.1传统为什么没有公共艺术⋯⋯⋯⋯⋯⋯⋯⋯⋯⋯⋯⋯⋯⋯⋯⋯⋯⋯⋯.32.1.2公共艺术的概念和观念⋯⋯⋯⋯⋯⋯⋯⋯⋯⋯⋯⋯⋯⋯⋯⋯⋯⋯⋯⋯.32.2公共艺术观念与艺术家的追求⋯⋯⋯⋯⋯⋯⋯⋯⋯⋯⋯⋯⋯⋯⋯⋯⋯⋯⋯..52.2.1公共艺术与展示设计、城市雕塑、环境艺术、室内艺术、景观艺术的区另U⋯⋯⋯⋯⋯⋯⋯⋯⋯⋯⋯⋯⋯⋯⋯⋯.⋯⋯⋯⋯⋯⋯⋯⋯⋯⋯⋯⋯⋯⋯⋯⋯⋯⋯⋯⋯⋯⋯⋯⋯⋯..52.2.2艺术家的空问审美实践⋯⋯⋯⋯⋯⋯⋯⋯⋯⋯⋯⋯⋯⋯⋯⋯⋯⋯⋯⋯.62_3公共艺术与当代绘画艺术的联系与区别⋯⋯⋯⋯⋯⋯⋯⋯⋯⋯⋯⋯⋯⋯⋯⋯92.4公共艺术的政治特征⋯⋯⋯⋯⋯⋯⋯⋯⋯⋯⋯⋯⋯⋯⋯⋯⋯⋯⋯⋯⋯⋯⋯.112.5公共艺术表现内容和语言特点⋯⋯⋯⋯⋯⋯⋯⋯⋯⋯⋯⋯⋯⋯⋯⋯⋯⋯⋯.112.5.1形式上的开放性⋯⋯⋯⋯⋯⋯⋯⋯⋯⋯⋯⋯⋯⋯⋯⋯⋯⋯⋯⋯⋯⋯⋯122.5.2表现上的通俗性⋯⋯⋯⋯⋯⋯⋯⋯⋯⋯⋯⋯⋯⋯⋯⋯⋯⋯⋯⋯⋯⋯⋯122.513公共艺术设计方法的综合性⋯⋯⋯⋯⋯⋯⋯⋯⋯⋯⋯⋯⋯⋯⋯⋯⋯⋯122.6民族性是公共艺术的一个元素⋯⋯⋯⋯⋯⋯⋯⋯⋯⋯⋯⋯⋯⋯⋯⋯⋯⋯⋯一142.7公共艺术观念侣导市民之间强者与弱者的和谐⋯⋯⋯⋯⋯⋯⋯⋯⋯⋯⋯⋯.152.8公共艺术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152.9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162.9.1国#I'JL童艺术教育现状⋯⋯⋯⋯⋯⋯⋯⋯⋯⋯⋯⋯⋯⋯⋯⋯⋯⋯⋯⋯1623.2国内公共艺术的发端和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17第三章公共艺术观念和儿童艺术教育的关系⋯⋯⋯⋯⋯⋯⋯⋯⋯⋯⋯⋯⋯⋯.193.1公共艺术观念教育的重要性⋯⋯⋯⋯⋯⋯⋯⋯⋯⋯⋯⋯⋯⋯⋯⋯⋯⋯⋯⋯.193.2中国儿童艺术教育现状⋯⋯⋯⋯⋯⋯⋯⋯⋯⋯⋯⋯⋯⋯⋯⋯⋯⋯⋯⋯⋯⋯.193.3如何应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203.4公共艺术观念教育与传统艺术教育的区别和联系⋯⋯⋯⋯⋯⋯⋯⋯⋯⋯⋯.213.4.i公共艺术观念对儿童家庭观念的补充⋯⋯⋯⋯⋯⋯⋯⋯⋯⋯⋯⋯⋯⋯213.4-.2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对公共空间的关注⋯⋯⋯⋯⋯⋯⋯⋯⋯⋯⋯⋯⋯⋯213_4_3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和传统儿童艺术教育的关系⋯⋯⋯⋯⋯⋯⋯⋯⋯⋯2l3.5成人的公共艺术观念教育与少儿公共艺术观念教育的区分⋯⋯⋯⋯⋯⋯⋯.22第四章儿童公共艺术观念教育的目的和意义⋯⋯⋯⋯⋯⋯⋯⋯⋯⋯⋯⋯⋯⋯.26 4.1公共艺术观念教育是一种城市生活教育⋯⋯⋯⋯⋯⋯⋯⋯⋯⋯⋯⋯⋯⋯⋯.264.2面向未来的艺术教育改革⋯⋯⋯⋯⋯⋯⋯⋯⋯⋯⋯⋯⋯⋯⋯⋯⋯⋯⋯⋯⋯.264.3儿童艺术教育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关系⋯⋯⋯⋯⋯⋯⋯⋯⋯⋯⋯⋯⋯⋯⋯⋯.264.4培养儿童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城市主人观念⋯⋯⋯⋯⋯⋯⋯⋯⋯⋯⋯⋯⋯⋯.274.5儿童艺术教育的作用与意义⋯⋯⋯⋯⋯⋯⋯⋯⋯⋯⋯⋯⋯⋯⋯⋯⋯⋯⋯⋯.27第五章公共艺术观念向儿童传播的探索⋯⋯⋯⋯⋯⋯⋯⋯⋯⋯⋯⋯⋯⋯⋯⋯.285.1培养公共艺术的创造者⋯⋯⋯⋯⋯⋯⋯⋯⋯⋯⋯⋯⋯⋯⋯⋯⋯⋯⋯⋯⋯⋯.285.1.1如何通过教育传播公共艺术⋯⋯⋯⋯⋯⋯⋯⋯⋯⋯⋯⋯⋯⋯⋯⋯⋯⋯285.1.2备课:第一次课(2课时).-.⋯⋯⋯⋯⋯⋯⋯⋯⋯⋯⋯⋯⋯⋯⋯⋯⋯⋯⋯285.1.3备课:第二次课(2课时)⋯⋯⋯⋯⋯⋯⋯⋯⋯⋯⋯⋯⋯⋯⋯⋯⋯⋯⋯~295.1.4对儿童回家路线和活动区安全的思考⋯⋯⋯⋯⋯⋯⋯⋯⋯⋯⋯⋯⋯⋯31s,1.5理解儿童的想法⋯⋯⋯⋯⋯⋯⋯⋯⋯⋯⋯⋯⋯⋯⋯⋯⋯⋯⋯⋯⋯⋯⋯315.2培养公共艺术的欣赏者或评价者⋯⋯⋯⋯⋯⋯⋯⋯⋯⋯⋯⋯⋯⋯⋯⋯⋯⋯.325.2.1问卷调查⋯⋯⋯⋯⋯⋯⋯⋯⋯⋯⋯⋯⋯⋯⋯⋯⋯⋯⋯⋯⋯⋯⋯⋯⋯⋯325.2.2基于问卷调查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运用⋯⋯⋯⋯⋯⋯⋯⋯⋯⋯⋯⋯⋯⋯335.3未来的城市和美术⋯⋯⋯⋯⋯⋯⋯⋯⋯⋯⋯⋯⋯⋯⋯⋯⋯⋯⋯⋯⋯⋯⋯⋯一365.3.1通过数字手绘课集体讨论科技对艺术的改变⋯⋯⋯⋯⋯⋯⋯⋯⋯⋯⋯365.3.2教学总结:教师教学方法的自由性反思⋯⋯⋯⋯⋯⋯⋯⋯⋯⋯⋯⋯⋯37第六章实践问题、解决办法、结论、期望⋯⋯⋯⋯⋯⋯⋯⋯⋯⋯⋯⋯⋯⋯⋯.386.1实践问题⋯⋯⋯⋯⋯⋯⋯⋯⋯⋯⋯⋯⋯⋯⋯⋯⋯⋯⋯⋯⋯⋯⋯⋯⋯⋯⋯⋯。386.2解决办法⋯⋯⋯⋯⋯⋯⋯⋯⋯⋯⋯⋯⋯⋯⋯⋯⋯⋯⋯⋯⋯⋯⋯⋯⋯⋯⋯⋯.386.3结论⋯⋯⋯⋯⋯⋯⋯⋯⋯⋯⋯⋯⋯⋯⋯⋯⋯⋯⋯⋯⋯⋯⋯⋯⋯⋯⋯⋯⋯⋯⋯⋯⋯⋯⋯⋯⋯⋯⋯⋯.396.3.1结论1——以儿童健康成长为中心的艺术教育⋯⋯⋯⋯⋯⋯⋯⋯⋯⋯396.3.2结论2——体验大众化生活和日常趣味⋯⋯⋯⋯⋯⋯⋯⋯⋯⋯⋯⋯⋯396.3.3结论3——对教育者的要求⋯⋯⋯⋯⋯⋯⋯⋯⋯⋯⋯⋯⋯⋯⋯⋯⋯⋯406.3.4结论4——丰富儿童对当代艺术的体验,造就新的民族文化⋯⋯⋯⋯406.4期望⋯⋯⋯⋯⋯⋯⋯⋯⋯⋯⋯⋯⋯⋯⋯⋯⋯⋯⋯⋯⋯⋯⋯⋯⋯⋯⋯⋯⋯⋯⋯⋯⋯⋯⋯⋯⋯⋯⋯⋯41引文注释⋯⋯⋯⋯⋯⋯⋯⋯⋯⋯⋯⋯⋯⋯⋯⋯⋯⋯⋯⋯⋯⋯⋯⋯⋯⋯⋯⋯⋯.43参考文献⋯⋯⋯⋯⋯⋯⋯⋯⋯⋯⋯⋯⋯⋯⋯⋯⋯⋯⋯⋯⋯⋯⋯⋯⋯⋯⋯⋯⋯.44攻读学位期问发表的论文⋯⋯⋯⋯⋯⋯⋯⋯⋯⋯⋯⋯⋯⋯⋯⋯⋯⋯⋯⋯⋯⋯⋯46 插图清单图1—1国内儿童的艺术教育实践⋯⋯⋯⋯⋯⋯⋯⋯⋯⋯⋯⋯⋯⋯⋯⋯⋯⋯⋯.1图l一2国外儿童的艺术教育课堂⋯⋯⋯⋯⋯⋯⋯⋯⋯⋯⋯⋯⋯⋯⋯⋯.2图2。1《人民英雄纪念碑》⋯⋯⋯⋯⋯⋯⋯⋯⋯⋯⋯⋯⋯⋯⋯⋯⋯..5图2.2吴为山雕塑作品《老子》⋯⋯⋯⋯⋯⋯⋯⋯⋯⋯⋯⋯⋯⋯⋯⋯7图2.3程连昆雕塑作品《金梭,银梭》⋯⋯⋯⋯⋯⋯⋯⋯⋯⋯⋯⋯7图2.4程连昆雕塑作品《四时君子》⋯⋯⋯⋯⋯⋯⋯⋯⋯⋯⋯⋯⋯7图2—5程连昆雕塑作品《钢锭》⋯⋯⋯⋯⋯⋯⋯⋯⋯⋯⋯⋯⋯⋯⋯7图2-6程连昆雕塑作品《佳音》⋯⋯⋯⋯⋯⋯⋯⋯⋯⋯⋯⋯⋯⋯⋯⋯7图2—7孙振华雕塑作品《深圳人的一天》⋯⋯⋯⋯⋯⋯⋯⋯⋯⋯⋯8图2—8陈宇飞早期作品⋯⋯⋯⋯⋯⋯⋯⋯⋯⋯⋯⋯⋯⋯⋯⋯⋯⋯⋯⋯9图2-9岳敏君雕塑作品⋯⋯⋯⋯⋯⋯⋯⋯⋯⋯⋯⋯⋯⋯⋯⋯⋯⋯lO图2—10毕加索雕塑作品《芝加哥的毕加索》⋯⋯⋯⋯⋯⋯⋯⋯⋯10图2一ll李学斌雕塑作品着色阶段图⋯⋯⋯⋯⋯⋯⋯⋯⋯⋯⋯⋯⋯13图2—12苏州公交站台书法公共艺术⋯⋯⋯⋯⋯⋯⋯⋯⋯⋯⋯⋯⋯14图2.13乔治亚·盖博的《瑞秋猪》⋯⋯⋯⋯⋯⋯⋯⋯⋯⋯⋯⋯⋯15图2一14国外儿童在美术课堂⋯⋯⋯⋯⋯⋯⋯⋯⋯⋯⋯⋯⋯⋯⋯一16图2—15国内儿童在美术课堂⋯⋯⋯⋯⋯⋯⋯⋯⋯⋯⋯⋯⋯⋯⋯⋯一18图2—16国内儿童在户外的艺术活动⋯⋯⋯⋯⋯⋯⋯⋯⋯⋯⋯⋯⋯.18图3—1国内儿童美术作品⋯⋯⋯⋯⋯⋯⋯⋯⋯⋯⋯⋯⋯⋯⋯⋯⋯⋯⋯⋯⋯20图3.2国内儿童环保绘画⋯⋯⋯⋯⋯⋯⋯⋯⋯⋯⋯⋯⋯⋯⋯⋯⋯⋯.22图3—3我指导的儿童在做泥塑⋯⋯⋯⋯⋯⋯⋯⋯⋯⋯⋯⋯⋯⋯⋯⋯.25图3—4我指导的儿童泥塑作品⋯⋯⋯⋯⋯⋯⋯⋯⋯⋯⋯⋯⋯⋯⋯⋯25图3.5我指导的儿童将泥塑上彩后的效果⋯⋯⋯⋯⋯⋯⋯⋯⋯⋯..25图5。l儿童与我一起制作的猫屋⋯⋯⋯⋯⋯⋯⋯⋯⋯⋯⋯⋯⋯⋯.31图5—2罗伯特.印地安那雕塑作品《LOVE》⋯⋯⋯⋯⋯⋯⋯⋯⋯一34图5—3草间弥生的作品《南瓜》⋯⋯⋯⋯⋯⋯⋯⋯⋯⋯⋯⋯⋯⋯⋯.35图5—4国外儿童在美术馆观看雕塑⋯⋯⋯⋯⋯⋯⋯⋯⋯⋯⋯⋯⋯.35图5—5儿童在公共艺术课堂思考⋯⋯⋯⋯⋯⋯⋯⋯⋯⋯⋯⋯⋯⋯⋯35图5—6公共艺术课堂的儿童作品⋯⋯⋯⋯⋯⋯⋯⋯⋯⋯⋯⋯⋯⋯.36图5—7儿童对未来城市的畅想⋯⋯⋯⋯⋯⋯⋯⋯⋯⋯⋯⋯⋯⋯⋯37图6.1奥登伯格的《衣夹》⋯⋯⋯⋯⋯⋯⋯⋯⋯⋯⋯⋯⋯⋯⋯⋯⋯38 第一章绪论1.1国内艺术教育的现状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国家对高等教育相对比较重视,各大院校美术学院,美术系,设计学院的设立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这既表现大众对艺术的热爱,也表现社会对艺术人才的呼唤。相对而言,儿童艺术教育的变革和发展相对滞后,丰要是艺术教育观念的落后。虽然小学教员和社会各界的有关人员也在尝试推动儿童创意美术的发展。但在观念上仍停留在绘画幕础或环保等传统意识层而艺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融合性也较弱,对社区空间美的关注不够,不具有前瞻性。儿童艺术教育的变革必须要有质的改变。现代丰义艺术教育家认为幼儿的艺术反映心智的成长过程,这也被多数人类学家、艺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认可,后现代丰义艺术教育家认为儿童艺术开始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比如卡通艺术,网络游戏等。这也表明儿童乐于关注社会的某些现象,儿童艺术教育自然也应该包含社会图1—1国内儿童的艺术教育实践(图片来源:WWW.baidu.com)文化方面的内容,作为公共艺术观念的教育正是引导儿童丰动地介入社会文化牛活,并尽可能地与其发牛一些积极的互动。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儿童的主动性是获得社会经验的重要前提,艺术教育需要调动儿童获得社会经验的积极性,体验贴近生活的艺术美所带来得成长愉悦。如图1.1,儿童在表演猫和老鼠的戏剧。儿童自身对细节和具体事物的关注使一些教育工作者忽视儿童对新观念的接受能力,忽视儿童的学习潜力。当然,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具体生活导入,具有可实践性,趣味性。通过具体的美术教育活动,将公共艺术观念融入儿童的生活中。1.2儿童公共艺术观念教育的当代背景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画出一张完美的画,而是要培养将艺术学习过程中习得的能力融入到生活中去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艺术实践中获得快乐的能力,同时,公共艺术观念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儿童将来融入社区和社会的能力。通过培养创造力带动他们的动手能力,启迪儿童对外界的思考和探索,引导他们对社区空-丞图1.2国外儿童的艺术教育课堂(图片来源:www.baidu.com) 问美的认知。通过鼓励儿童通过尝试一些美术、音乐、游戏、戏剧等活动,从中学会与真实外界的交流和对话。如图1—2.国外儿童在玩纸偶剧。现代教育非常注重对儿童的培养,包括家庭对儿童的各方面投入,尤其是城市的儿童对西方文化越来越受重视,最明显的是英语教育在小学受到普遍重视。公共艺术观念也作为西方优秀文化传播的一部分,既是城市大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社区生活艺术化、民主化的需要。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对儿童尤其是城市儿童更多地了解西方优秀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也是未来城市市民对公共艺术介入生活的精神需求.从政府与公共艺术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当代艺术从被主流拒斥到后来相继被招安,这也说明政府对新的思想或艺术形式的接纳从持怀疑和观望态度转化为一定成度的认可,表明社会对当代艺术也包括公共艺术观念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诚然,现代社会对当代艺术的需要和认同还会继续深入,尤其是城市市民对公共空间的重视,从培养未来公共艺术观看者的角度来看也应该教育儿童了解环绕在其生活中的公共艺术作品和观念。1.3公共艺术的起源与主要媒介公共艺术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费城、西雅图、洛杉矶,法国巴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等城市都用公共艺术的手段对城市空问进行了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从公共艺术的历史和现状来分析,雕塑作为重要的媒介体现公共艺术的精神,雕塑因为具有空问性、实体性、长久性和可塑性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共艺术的价值。在当代艺术繁荣的中国,雕塑家是探讨公共艺术本体和价值的先锋。公共艺术观念虽然可以渗透到壁画、戏剧、建筑、公共设施等媒介,但不可置疑雕塑艺术是公共艺术观念最好的表达媒介、实验媒介、教学媒介。 第二章公共艺术观念及理论研究综述2.1对公共艺术概念和观念的认识2.1.1传统为什么没有公共艺术中国人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可是内敛的静止的思维方式,中庸集权的文化,只能造就一种象征性的文化,并不积极的“天人合一”意识是农业社会和道家思想的产物,积极的天人合一应该是对外界进行过研究和认识后的和谐共处。从东西方人的不同视角来看,在事实上,本人认为西方人并不注重形而注重质,中国人注重形的研究以及对抽象的质的品味,这导致我们的祖先关注的只是被象征性抽象的质,而不是我们真实的、攸关生命力的内心感受,简而言之,注重“善”和“美”而忽视“真”,关于对东西方感知特点的差异,在这里我不做展开论述。从传统的社会结构来说,中国传统思想的“和谐”是个人内心或一个集团内部世界的圆融,对外界实际上是相对麻木的,封建专制使国家更多地注重整体的儒家宗法礼制,注重与他人的隶属关系而忽略个人的价值的实现与存在,这种象征性实现的社会和谐,缺乏生命力。只有当“工业帝国”的炮火使“睡狮”惊醒,中国人才开始认识一个客观科学的外部世界,科技和人口暴涨的作用力使城市生活得以实现,也只有当市民阶层产生,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基于空问审美和社会理性思维上的公共艺术才有了生存的土壤。从传统审美和思维方式来说,几千年的习惯性写意(重形神和象征意味)思维方式,消极避世的道家思想注重个体主观抽象的映射,儒家思想则把国家也当做是家的变体和外延,宗教则以消极的观念去理解世界,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虚假前提下,国人在意识里没有个人概念从而也就没有公共空间。公共艺术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重建。公共艺术建设的高潮到来一部分是由于受西方城市建设的影响,不过根本上还是源于解放了思想的中国城市市民内心的需要,是科技对人“异化”后,是市民生活空间经过压缩后对人与人之问新的空间关系、话语权、环境审美新的认识。鉴于此,城市生活需要公共艺术观念教育的滋养和培育。当代公共艺术观念是公共艺术体系的精髓。城市社会务须推动符合实际需要的公共艺术观念传播。从儿童开始传播公共艺术观念,可以消解城市人口密度带来的人文环境问题,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2.1.2公共艺术的概念和观念一般的学者认为公共艺术就是大庭广众之下的艺术,从泛泛而谈的广义角度来说也未尝不可。不过细究起来,他其实是一种不涉及具体媒介的当代艺术3 观念。公共艺术同时区别于景观和城市雕塑概念,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包含关系而是存在交集。公共艺术具有公共表达和空间环境装饰等多重性质,他涉及艺术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门学科。百度百科为“公共艺术设计”解释的一段话:人口多、人口密度高以及人口的异质性大是城市的三个基本特点,它们决定了市民的社会心理特征和生活方式,造就了市民意识或公民意识。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当中的市民需要生活在共同的环境下,尽管他们也会被分割在不同的、小的空间并遭遇隔离,但是城市中人们越来越相互依赖,并且只有就某个问题达成共识才能解决问题。那么这个大众化的共识就是公共观念,而这个来自生活的公共观念具有公共性,公共性和个性的艺术表达相结合成为公共艺术,基于百度百科理解的公共艺术就是使存在于公共空间中多元化的公共问题和审美需求在公共艺术作品互动的时间和空间中得以实现,公共艺术将增进公共艺术使用者之间的心理认同,公共环境更加美好。维基百科对公共艺术的解释:通常是指以任意媒材创作,且置放或附加于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维基百科对公共空问的描述大致是任何人不需要花钱进入,并且不受歧视。这样理解公共艺术也就兼具艺术品与特定的公共空间环境两个性质。这里隐含的一点就是艺术品实际也是为使用者服务,使用者不受歧视。有些公共场所的艺术活动或作品只是表达部分使用者的需要,抑或是表现弱者的艰辛和强者的荣耀,虽然具备审美价值,不过这其实不是公共艺术。因为这个空问的视角是必须不具有歧视。民主性和公共性是衡量公共艺术社会价值的核心标准。基于以上两种公共艺术概念的理解而升华的公共艺术观念,我认为就是运用空问审美的艺术角度正确地处理市民或使用者中强者和弱者的关系。显然处理好不绝对存在的强弱关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认同,从而使每个人在欣赏独特的艺术趣味时还能得到审美的喜悦和社会认同,由此产生多重的艺术感受并产生幸福生活体验。这需要公共艺术设计者极高的社会责任和艺术智慧,能在作品中恰到好处地处理艺术与公共性的关系。尤其是网络时代,公共艺术作品要考虑网络图片传播和网络人文环境。就现状而言,雕塑艺术影响着城市最繁华、最具魅力的空问。公共艺术观念就是鼓励市民参与公共艺术制作、斟选公共艺术作品的意识,尊重市民话语权,同时接受市民对艺术成果的评价,公共艺术观念还具有当代艺术形式简洁、大方、个性话语言的审美特点,具有与环境对话以及与公众互动的艺术特征。2.2公共艺术观念与艺术家的追求2.2.1公共艺术与展示设计、城市雕塑、环境艺术、室内艺术、景观艺术的区别公共艺术有时被等同于公共环境下的展示设计,或者是一些地方政府搞的4 “形象工程”,这种工程具有明显的商业性,是政府发展当地经济的一种策略。这种广+告的艺术方式自0·+以来就存在,从本质上来说不是公共艺术。就目前来说,国内的城市雕塑进入建设的成熟期,因为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的历史原因,导致现在的公共场所艺术作品比较多的偏向于城市雕塑的范畴,很多雕塑家创作方向转向室外窄间,体现大众对雕塑家艺术个性的肯定。自由女神像作为西方文化的象征之⋯也是美围文化的一一种体现,是法国的一-件艺术赠品,体现了国家间的友谊和城市』力史,这件城市雕塑作品在传达城市内涵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地标性雕塑,是典型的城市雕塑样式。著名的城市雕塑有罗马的《母狼》、哥木哈根的《美人鱼》、深圳的《拓荒牛》、广.少H的《五羊》等。这些城市雕塑是雕塑文化的精髓,同时兼具公共性,但其中所蕴含的崇高感、纪念意义和神性等传统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建筑与浮雕的结合体,作为一件具有极高纪念意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作品,其对公共性的尊重值得学习,他体现中华民族的革命历史和民族精神。如图2—1,城市雕塑建设的发展为当代公共艺术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群众审美基础,城市社会意识的觉醒使城市雕塑发展也必将转向公共艺术建设。从辩证唯物丰义发展观的立场看,公共艺术在城市的建设必然是一个由表及里曲折的过程,就如同中国近现代革命史经历器物、制度、文化的变革和不断模仿尝试后,最终回到中国国情上来图2.1《人民英雄纪念碑》作者:梁思成、刘开渠、张松鹤等(图片来源:WWW.baidu.corn)一样,公共艺术也一样会遇到这样一个模仿与深入的过程,就是从百花齐放的模仿与探索,然后走向成功的“中国特色”。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仪体现市民社会的价值,也可以成为城市地标甚至整个城市的象征。环境艺术:顾名思义,就是艺术了的环境,它当然也就是身处自然环境之中,并且是一种人造的自然。在南艺壁画系赵晓华老师著作《目识心会》里壁画的装饰性章节中提到:“显然,人造的自然丰要是满足市民对自然的需要。”(1)环境艺术大体上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对环境艺术而言公共艺术则是处理好每个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我称这种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为“人”环境,良好的“人”环境既是指良好的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公共艺术与“室内艺术”的区别是公共艺术不仪考虑市民一11,灵之间的瓦动或换位体验以及相瓦之间的心理认同,还要在空间中以‘定的人众审美认同的形态出现。室内艺术则是针对具体个人或小众喜好,或者以非功利的、纯艺术的方式呈现,相比较而言公共艺术除了纯艺术特征之外还具有社会功利性。公共艺术与景观艺术具有类似方面的美感追求。但公共艺术不是景观艺术,景观艺术或许更依赖于民族性和地域性,或是停留在对历史的遄想以及地域文化的文本演绎。公共艺术的社会功利对象是作为全众的人,公共艺术存在的背景和依据是世界城市化、一体化、合作化的加深以及每个市民在其中所面对的问题,公共艺术为社会提供最舒适的交流方式和美的背景。民族性和地域性应作为公共艺术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公共艺术的目的应该是去缓和、调整与提升城市中市民之间的关系,或者市民与政府的关系,并具有的相对应审美体验和趣味。1995年德国议会大厦被包裹其实一定程度改变市民日常政治体验,甚至产牛的戏剧化的艺术趣味,其中丰要还是公共艺术的表达方式。总言之,公共艺术作品不仪体现当代城市牛活最普遍价值同时追求景观般完美的空间形态,具有极大的社会包容性。公共艺术和总体艺术有着一些近缘关系,在公共艺术教学上,同样是具有同总体艺术、装置艺术一样的开放性,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性。在《总体艺术创作基础教程》第四章基于社会调查方法的总体艺术创作的教学意义第四小节第一段写道:“大多数艺术教育者虽然都在号称从现实关怀出发展开他们的艺术工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但现实是,大多数的艺术工作只是把现实热情贬低为写实丰义技术,而艺术教育制度中的现实关怀也同样局限在写实技术的教授和写牛传统的延续这样一种形而下的措施。这样的教育产物,便是毫无精神内涵的具象艺术成为低端艺术市场的丰要填充力量,甚至进一步诱导了学院外和学前教育的风向。因此,通过社会调查方法的引入,本身是对现实丰义原则的一场讨论的契机。”(2)2.2.2艺术家的空间审美实践通过以下具体的几个艺术家分析,我们将更清楚地理清公共艺术概念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区别,并且确认公共艺术观念在作品内的体现。吴为山老师对文人写意情趣的继承和发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他的雕塑艺术是适合于近观和玩味的,从创作者与艺术受众的关系来说,他对人物雕塑的审美意识和分寸拿捏适度,观者可以品味其作品中变化丰富、流动而有力的艺术原型,这也与他对书法和传统艺术的理解有关。比较而言,他的作品对完全开放空间的控制较弱,更适合半开放的灰空间和室内空间,当然也有例外,那图2.2吴为III雕塑作品《老予》《图片来源:WWW.baidu.corn) 件中间镂空的《老子》是放在大空间中的城市雕塑作品,如图2-2,观者走进老子塑像的身体里,就象走入一棵中空而仪剩树皮的千年老树的树心里,瞬间隔绝观者与现实的空间,可以细心感受雕塑内部远古的文字趣味并体会老庄哲学的虚无之境和包容之心,大体来说他的雕塑彰显的是个人艺术才华以及营造出许多幽静,诗意的文人情趣空间,他雕塑中体现出的潇洒温润的韵味开创了泥塑艺术的文人写意风格时代。程连昆老师的艺术则是在视觉上能控制大的室外空间,他的公共景观雕塑作品借用传统文化元素,比如《金梭,银梭》具有浪漫丰义和神秘丰义的民族色彩,如图2—3:《四时君子》在北京城打造了‘道空前靓丽的风景线,如图2。4;有些作品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这些作品同时考虑特定地点使用者或人文图2—3程连昆雕塑作品《金梭,银梭》(图片米源:WWW.baidu.com)蜂茹图2-5程连昆雕塑作品《钢锭》(图片来源:WWW.baidu.com)社o1一.吖j-_‘■■甲呵:j势卜’鬟筮二ii螽酱基篮签i釜翌图2—4程连昆雕塑作品《四时君子》(图片来源:WWW.baidu.tom)图2.6程连昆雕塑作品《佳音》(图片来源:WWW.baidu.corn)环境因素,如图2—5《钢锭》;如图2-6《佳音》表现出极好的互动性,体现城市社区的社交价值,也符合市民的审美心理和民族祈盼。程老师由于在建筑学校任教,其作品也体现对建筑、雕塑、设计思想的综合运用,流露出轻松感的几何形态易于介入城市市民的公共空间。不难看出以上两位艺术家从不同角度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前者借用传统文 人写意文化表现文人情趣或名人风骨,后者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性的艺术表现可以成为城市抢眼的景观,并体现公共价值。两位艺术家对城市雕塑发展作出了突H{贡献,他们完美的艺术也推动城市雕塑向公共艺术靠近。大家熟悉的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同样具有个人的艺术特点,他的雕塑很适合摆放在自然空间中,其实他的雕塑可以看作是景观艺术,观者对他“发明”的雕塑孔洞的兴趣和迷恋,我觉得似乎也蕴含着人们对沟通的暗示和需要。蔡国强被看作是‘位当代艺术家,他利用传统科技火药来创作作品,是中围民俗文化在时代背景F的传承转化。烟花对空间的驾驭性被其巧妙利用,制造‘种特别的景观效果和具有艺术性激情的审美体验。孙振华创作的《深圳人的‘天》,这是一件公共意识比较明显的公共艺术作品,并且是我所知道中围大陆最甲.的一件,可以说是开天辟地,这件作品没有带任何情感去表现人,也没有体现明确的阶层倾向,但是他就是运用了每个人所具有的客观眼光。记录下每个人心中都习以为常.又难以忘怀的新兴城市的日常面图2.7孙振华雕塑作品《深圳人的一天》(图片来源:WWW.baidu.COrn)面,如图2.7。马钦忠在他的《公共艺术基本理论》一书中也敏感地提到城市节日与公共艺术的关系,特别举了一个布卢姆节的例子,我认为《尤里西斯》中的丰人公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喜欢,是因为乔伊斯以客观的眼光借布卢姆来客观地观看都柏林的一天,这与孙正华的《深圳人的一天》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排除个人化的倾向,尊重全众的日常牛活和全众眼光,作品以特有的现实公共性在最后得到普遍的认可。当然,大多数中国雕塑家普遍受雕塑“专业化”、“概念化”思维影响,很容易忽视作品的公共艺术观念,诚然,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艺术盲点,这点是政府在邀标制作公共艺术品时值得商榷的地方,成功艺术家往往过于专注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政府在制定公共艺术建设方案时不能只是依靠名家的艺术技巧,政府必须认真参与公共艺术创作的前期筛选工作,细心对作品方案的社会预期影响做出推断,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和名誉上的损失,雕塑家并不等同8 于公共艺术专家。另外艺术家的公共艺术创作本身必须有政府善意和积极的支持,运作模式中必须围绕艺术家的创作或设计展开,负责公共艺术建设的团体对艺术家的工作必须予以充分支持和尊重。2。3公共艺术与当代绘画艺术的联系与区别这里的当代绘画是指具有“自由”的创作特征,强化个人艺术语言和符号性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或雕塑家,强调个性语言和符号既是西方式艺术观念的移植,也是个人对牛活确切的、真实的感受。正如栗宪庭在2012理论奖获奖感言”我真实的活过”中提到:“当代艺术从1979年到今年,已经过了三十二个年头,如果让我做一个简短的发言,我最想说的两个词,第一个是“真实”,真实包括两方面:向内是真诚,向外是对现实的关注,并且通过作品和行为表达一个个体牛命,真实地在一段现实里活过。这是我经历这三十年最想说的话。”(3),这种基于对现实关注下对自身自然状态肯定,代表当代艺术家整体的对内的真诚,对个人感受的肯定实际上恰恰体现了一种人性上的包容,在当代画坛上方力钧,毛焰,张晓刚,陈图2-8陈宇飞早期作品(图片来源:www.baidu.com)宇飞,岳敏君所表现的具有个人符号化和识别性的绘画样式风格,如图2—8,体现了艺术家对自我感受的尊重,甚至在他们的处世风范都可以体现出对不同的人的尊重和包容。其中岳敏君实现了架上艺术移植到公共空间的尝试,如图2-9。 图2-9岳敏君雕塑作品(图片米源:www.baidu.comJ图2—10毕加索雕塑作品《芝加哥的毕加索》(图片来源:wwwbaidu.com)‘方面仟何尊重个性的价值观与公共艺术观念对个人价值的认同类同,同时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也依托个人艺术语言去表现。艺术家以个人图式的空间转换介入公共场合则类似于安放在芝加哥的广场的毕加索雕塑《芝加哥的毕加索》,如图2.10,这些艺术作品的性质偏向于城市雕塑的范畴。就我个人在体会到其中两位画家课堂教学的感受来说.他们的最大的艺术价值是在向围人输入一种新的观念,即对人的个性的尊重与肯定,或者是对人的自然情感的肯定,以及特有的审美趣味的肯定。这里要解释的就是对他们这种对自己的肯定实际上是对千千万万个个人的肯定。他们不仪仪接受了这一观念,而且在艺术追求上身体力行地把这个观念体现的淋漓尽致。因为有他们的贡献,公共艺术观念才具备良好的社会意识环境,同时当代艺术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语汇。个人价值的肯定在中国社会被丰流意识形态逐渐认可是非常的不容易的事,我对以上的艺术家的艺术成就表示相当的肯定,他们是国内已经实现了个人思考的时代标志,只有有了他们有意识地对每个个体的自然状态的肯定,才有整体大众的真实和活力,公共艺术才会有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社会交流的前提。相对于这些当代艺术家来讲,公共艺术创作者的社会责任在于回到当代艺术家由于媒介和时代限制并没有确切实现的对全众关注的现实中来。当代艺术的成果我觉得正是当前儿童艺术教育所缺乏的和需要的,鼓励儿童的艺术表现同时赋予儿童温润的学习环境。当然本文所提倡的公共艺术观念教育相比更具有社会化倾向,在教学中会涉及牵连以上各类艺术形态和风格,鼓励儿童艺术个性的发挥,引导他们对公共性和社区空间的了解。从当代艺术实验与公共艺术的关系来说,前者实际上是为公共艺术的发展做好一个观念上的铺垫,因为没有个性的市民,谈不上交流,谈不上个人诉求,也就不可能有个人发现和创造,公共艺术家也就无法在这丰富的个性之间找到 具有生命活力的切入点。当然个性的城市除了共同的商业利益追求之外,暗藏每个人人性里特有的真实的对空问和审美趣味的需要。同样公共艺术需要一个民主的氛围来保障公共艺术作品的建立,公共艺术的创作也增强各种意识形态的对话,使社会生活更加融洽,说到底,就是各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百家争鸣。对于儿童艺术教育来说,审美角度的多样化造就儿童感受的灵敏性和丰富性,增加空间的趣味体验和幸福感。这也是长久以来美育要实现的目标。如果说强调个性识别的当代艺术象征着“个人的觉醒”,那么“全民的觉醒”需要公共艺术积极的介入。艺术精英的个人艺术表现与公共性达到最佳的文化结合,推动城市特有的公共艺术文化发展。2.4公共艺术的政治特征任何摆在公共场合的作品都具有一定意识形态对公众产生影响,公共艺术作品也是如此,在中国社会正不断拓宽民主政治实现的前提下,在社会矛盾不断复杂化的当代,能够得到市民赞誉的公共艺术作品是政府很期望的一件事,毛主席说过“艺术为工农兵服务”,大意似乎肯定艺术的社会性和公共性。公共艺术也是政府提供资金为市民服务的一个方式,是实现艺术与社会结合的空间形态,公其艺术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举措和标志。公共艺术观念是具有民主性质的,脱离民主政治意识的公共艺术是伪公共艺术,权威和话语权在伪公共艺术里是一个消极和贬义的事情,艺术家用已得的艺术荣誉在政府城市建设政策的支持下不仅要展示自己个人的艺术追求,还要注重社会价值的实现。其实,公共艺术家最大的荣誉是市民良好的口碑和社区人际问的和谐与文化繁荣。艺术家要将大众的审美趣味和社区理念搬入公共、城市、社会空问。公共艺术的发展要提高到这个阶段,根本性的就需要提高儿童的审美眼光,提高儿童的社会主人意识。从儿童时代开始接受公共艺术教育,可以真正推动城市公共化和艺术化。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准,促进社会公平。很多高超的公共艺术作品似乎并不触及政治,其实能够提升市民的社会生活愉悦和审美环境愉悦,才是最好的政治。说俗一点就是老百姓满意政府就满意。公共艺术是互动的,真诚表达有利于互动,除了视觉的审美体验,还应该对公众有更多的城市生活启迪,从启迪城市社会生活这个角度来说,又必须是具有相当处理社会问题能力的社会精英才能完成的日标,而且还同样要具有优秀的艺术素养。公共艺术表达的题材有时不重要,而在于特殊的表达方式和对公众审美特点的尊重程度。这种社会意识和艺术素养要从小教育培养。2.5公共艺术表现内容和语言特点公共艺术创作,应在作品与环境艺术性的依存、融合与对比关系的基础上, 突出考虑环境下人的心理状态,尤其是要使各个心理状态的人在同一空问中能起到认同和相互鼓舞作用。比如简约的传达效果、活跃的色彩、扩张的空间感、大众化的趣味、轻松的情感等,并往往以重复、放大的艺术形式,表现亲切而平凡的事物。2.5.1形式上的开放性公共艺术主要应用于公共场所,在开放的密集人流空问,借助各种艺术语言引导人与艺术空问的交流,起到良好的人际关系调节作用.公共艺术极好地缓解人际问心理的紧张关系,促进相处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愉悦。2.5.2表现上的通俗性公共艺术从内容上的分类:1、以日常生活的亲切感来强化认同。2、以共同的拥有来增强认同。3、展开以和平的,克制的,文明的民主观念传播为目的的交流与对话。4、以满足和启迪普遍的审美需求。5、以激发大众平等交流及协助社会良性互动。6、艺术化地肯定精英和大众的不同价值并体现其良好的关系。2.5.3公共艺术设计方法的综合性事实上,公共艺术可以介入城市的诸多元素中去,比如:路灯、座椅、垃圾筒、邮箱、电话亭、贩卖亭、报亭、候车亭、公共厕所、公共建筑、公共场所设置的艺术品等,马钦忠在其《公共艺术基本理论》一书中甚至提到具有魅力城市节|二i之类的艺术活动也是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一旦户外创作具有公共艺术观念的表述特征,即可称其为公共艺术。 雕塑艺术家李学斌老师能够对公共空间艺术语言进行恰当的运用,他制作的公共艺术作品具有明显的设计意识,拥有合适的空间感和雕塑感,并且体现了以人为尺度的尺寸构思和趣味性,具备一定的当代公共场所意识。其中最近制作的预计安放在合肥市区的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就比较吸引眼球,尺寸大小适度,在现代化建筑的映衬下,骆驼似乎体现一个旅行者的状态,⋯个城市人的休闲状态。摆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可以增加环境的时尚感和商业气息。李老师组织并且指导学牛参与到公共艺术作品的部分制作过程中来,提高了作品的公共性,丰富r公共艺术的内涵。如图2—1l。图2—11李学斌雕塑作品着色阶段(图片来源:自摄)大多数公共艺术作品具备别致的造型,增添了环境的情趣与视觉变化。物品与周边环境在材料、色彩、造型等方面的协调以及妥当的耐用性和安全性,达到与环境相匹配的和谐感觉,一般会得到全众的肯定。也有借用传统元素介入公共环境的例子,公共艺术宽泛的表达语言很适合鼓励儿童自由发挥和灵活运用。例如:苏州公交站台的展示橱窗内展示着少儿自己表述、自己书写的文明用语书法,如图2.12。这就是很好的榜样,经典的、悠久的古典文化站台与幼小的、未来的市民心智结合,匆匆的人流与文字背后启迪人与人、人与环境相处的清新真挚的心灵相碰撞,使过往的使用者以良好的心 图2.12苏州公交站台书法公共艺术(图片来源:WWW.baidu.com)态面对城市文明,从而间接达到人际间的舒适感。儿童的书写能力和趣味感令人驻足望返,与苏州古老的城市意象达到高度的意境融合。路栅、护柱、照明、人行道、安全岛、天桥、地下道等安全性设施的设计则更应多从实用功能的角度来考虑,其色彩的醒目性、材质的牢固性、结构的稳定性、使用者的方便性等等均应考虑在内,公共艺术的发挥虽受到限制,但处理的好往往会有很新颖的艺术效果。可以引导儿童对这些设施的美观和适用程度进行合理评价,包括对具有明确艺术风格的公共艺术大师作品的欣赏。2.6民族性是公共艺术的一个元素国外的公共艺术应该是发端于古希腊雅典的城邦建筑和雕塑,当代公共艺术则相对较晚,与城市建设高潮的到来同时产牛于20世纪中后期。公共艺术的确受环境限制,受大众审美习惯的限制,但是当代公共艺术观念的根源不是民族的,从物质层面他是科技和城市人口膨胀的产物,从精神层面是当代艺术思想自由化以及国际城市牛活民丰化的产物,它是处理和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而出现的艺术化场域,也是追求区域商业发展的文化手段。当代公共艺术可以把民族艺术语言作为一个视觉的元素,因为所有的艺术理念在公共场所的实现都要受场域和地域影响,场域包括视觉环境和人文环境,丰观包括民族审美习惯和优良的艺术传统,客观上地域特有的媒介、材质、环境本身也是公共艺术要考虑的元素加以利用。也有很多艺术家肆无忌惮地将自己的艺术形式介入热闹的公共场所,往往离不开被拆除的的现实回应,越是热闹的公共场所对公共观念的要求越高,甚至具有国际性。不过好在公共艺术并不排斥个人真诚的表达,因为公共艺术的民丰性就是集体充分尊重个人权益,艺术家作为个人也有尊重公共性的责任和义务。最终任何作品的检验忽视不了网络平等表达的民主力量,网络评比公共景观和雕塑作品对艺术家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在同等艺术水准下,具有高度社会认知的艺术作品往往会被极大地提高赞誉度。另外公共艺术和现代科技一样,都是优秀的西方文明,世界的和民族的虽是两个概念,就如同西医和中医一样。公共艺术的民族性是客观存在的,不过艺术的民族性应该只是作为一个创作元素,这样我们才可以看得更远。结合民族自身的文化心理特点来创作或继承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儿14 童艺术教育来说丰富了儿童的认知和兴趣,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可以利用这些具有艺术牛命力和地域个性的民族文化资源来拓展艺术教育的方式和手段。2.7公共艺术观念倡导市民之间强者与弱者的和谐公共艺术跨越了审美和社会文化领域,是全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共同需要,诞牛于西方的公共艺术所衍牛的公共艺术手段都不免有意识形态烙目J,如果只看到奇特的艺术手段,就会造成对公共性的误读,特别是在东西方经济和艺术交流频繁的当代,很容易被表面艺术趣味迷惑。我个人比较认可的作品是雕塑家GeorgiaGerber乔治亚·盖博的《瑞秋猪》,如图2.13,这件作品不仪拿一头因最重而获奖的冠军猪来为其“塑像”,具有幽默感和诙谐的一。面,此中趣味各自推敲。而且关键是猪身还是让市民可以捐款的储钱罐,并且最后把那些钱用于为该区域相对贫闲市民提供帮助。雕塑家利用“捐助”这个设计意向,不仪实现了博爱的公共性,还让市民在参与投币的_可.动中实现与雕塑体量的对话。图2.13乔治亚·盖博的《瑞秋猪》f图片_j{∈源:WWW,baidu.coral2。8公共艺术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是基于珲清公共艺术概念这个基础展开儿童艺术教学研究的。公共艺术在中国还未能达到理论体系阶段,不过随着公共艺术多方位实践的深入将得到完善。对于什么是公共艺术的价值可以通过追溯公共艺术的来源和明确公共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来界定,这也有助于初步确立公共艺术观念教学的方式。公共艺术的根源在于科技发达、人口聚居、工业化以及艺术大众化,公共艺术的目的是增加环境的舒适感提升空间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单纯的艺术本来是个人的审美体验和趣事,也无需社会价值,然而公共艺术却是要考虑社会审美价值取向和空问商业价值的实现,不然成百上千万乃至上亿的公共艺术工程价值何在,难道只是体现名家个人的艺术品位与价值,显然不是,而且架上艺术的成功不能代表公共艺术的成功,城市需要能满足其特定空间需要的艺术家。同样公共艺术也在这些人口和科技国家发展最为迅速,比如美国和日本,当然中国将会是发展最快的。上海,北京等科技和人口城市将会是最需要公共艺术的地方。从中国南北地理位置来看,南方城市市民户外活动频繁,相对更需要户外的公共艺术。良好的公共艺术也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做正确的事情。很多优秀的中国艺术家能够创作出繁 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艺术性固然重要,社会性却是决定因素,罗中立的《父亲》成功有些学者认为就是作品的社会性介入的结果。公共艺术所包含的价值具有社会实践性,大众性,易读性等特点。直而言之,公共艺术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相得益彰,良好的艺术表现只是公共艺术的极其合理的视觉传达方式,艺术表现越有效果,社会价值就越高,市民的心理在特定的宅间得到认同,艺术性就会更加隽永。公共艺术必须要介入到城市规划以及城市设计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这样才会发挥其最大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运用雕塑、壁画、建筑等艺术样式合理地介入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讨。,城市的文化底蕴因为公共艺术的繁荣而得到提高,城市经济发展也更快。2.9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2.9.1国;'t-7L童艺术教育现状国外儿童艺术教育领域的现状:《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第二章课程构成以及如何确定学牛的美术进程之艺术创作第23页里提到:“运用立体媒介来建造和雕塑,制作编织品,软雕塑,沙材料设计,木偶,用纸、木头和黏土制作面具,制作纸模型。”(4)其中谈到公共艺术领域的传播媒介,注重手工实践,注重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科技,比如尝试数码手绘教育,但并未提及公共艺术观观念教育和具体实施情况。国外儿童艺术教育也多是集中在玩耍体验和尝试探索阶段,比较重视儿童白发性的艺术表现。如图2—14。另外在滕守尧丰编的《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所有中外文章里也未提及公共艺术观念或相关教育,对于儿童对社会的认知教育局限于儿童自我情感表达的领域,忽视儿童对城市和周围环境的关注。从各个国家现成的公共艺术品分析,美国的公共艺术发展应当是最好的,似乎和美国的百分比计划、发达的科一_图2—14国外儿童在美术课堂(图片来源"WWW.baidu.corn)技、对公共话语权的重视有很大关系。 2.9.2国内公共艺术的发端和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国内公共艺术是在85新潮后得到发展,同装置艺术,当代艺术,总体艺术一样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相对宽松的前提下欧美现代艺术不断介绍到国内的条件下得以发展,自上而下(以89年除夕高干子弟枪击事件结束)的现代艺术运动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特色。新的艺术语言为新的生活增添了活力,也是历史的必然,不过凭这场艺术运动只在艺术内部领域产生影响,真正的对大众艺术影响深远的还是要算公共艺术的崛起,公共艺术涉及面非常广泛,从大的建筑到规划到具体的城市节点,都可以有公共艺术观念的介入,雕塑艺术因为其艺术形式和媒介的特殊性更加易于承载公共艺术的观念,所以雕塑艺术媒介对国内公共艺术的发展比其他当代艺术更为显著,甚至可以这么说,是公共艺术观念在“莫名其妙”地引导雕塑和雕塑家的变化。公共艺术的盗火者孙振华、邱志杰,马钦忠做了不少的理论探讨和公共艺术的实践与传播工作,不过仍然停留在公共性和商业层面的讨论中,对于公共艺术的本体未作明确和更深入的研究。学院艺术家靳尚谊在一个讲座中也说过98年中央美术学院与意大利的联合举办的现代环境雕塑展是中国雕塑艺术的转折点,这次展览实际是对环保文化的艺术技巧演绎,最终有几件作品放大建造成景观,公共艺术的实践发端还是要从孙振华1999年的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开始。公共艺术以雕塑媒介丌始这并不是说我们因此而拒绝其他艺术媒介和形式的可能,而是要更加挖掘其他艺术媒介还未显现的各种可能。各地政府市政,开发商问接受美国百分比计划(应该说: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都受到欧洲尤其是美国的影响),大量城市建筑景观,以及广场小区不锈钢、玻璃钢材料作品雕塑被生产出来,影响市民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认同。大众化的现代艺术运动的远比精英艺术要来的更有生命力。就目前的理论领域,很多专业艺术人员论文期刊中提及的“公共艺术教育”,仍然是说传统艺术的公共课,从这一点说明公共艺术及其观念教育相对滞后,对学科概念存在的不自觉模糊和混淆。只有部分具有先锋意识和试错精神的当代艺术家在做探讨公共艺术概念的努力,还有一些艺术家把公共艺术和架上艺术等同,国内人多数公共艺术课程停也留在城市装饰层面以及对国外公共艺术和制度大量的模仿,少有地域的精神和来自基层民主互动的创作意识。由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论的建构还是不完善,所以这就要注意:“公共艺术教育”在国内具有两方面的意思。公共艺术教育另外一个意思是少数专业院校的美术理论家所关注的一一在特定的公共场所展示的艺术内容或观念以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与社会公共性相关体验的教育,这个新的艺术领域是随着城市发展和公共环境的需求而形成的,是新的生活方式导致新的艺术形式的兴起。本文的公共艺术观念教育显然是更接近后者的理解,添上“观念”是为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止于媒介和技巧,更看重观念的领悟。公共艺术观念教育重要的不是掌握一些传统艺术的技术,而是首先要把握变化了的文化或者说是广义的艺术精神,从精17 英意识的个性追求到面向社会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审美实践,艺术家从自我的个人体验转向与社会大众共同建立在“无知之幕”的基础上来探讨社会文明与和谐,以争取最大的公共利益。公共艺术家对艺术和现实之间建立起来的新关系有个宏观层面的了解,并在社区建构中起到市民情感连接和社会认同的作用。对于成长期的儿童来说,获得这种教育,将会极大地改善未来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现实的“富二代”,“官二代”,“红二代”屡爆事件的现实来看,在儿童时期提高公共艺术观念教育以及积极的艺术趣味修养,可以引导儿童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毕竟公共性是时代的主流,所以从儿童时代开始重视这种教育也等于是预防社会问题的教育,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具有前所未有的前瞻性。同样普通市民的子女通过公共艺术观念教育使其建立健康的公共自信,观念教育因为注重过程而非艺术成果可以减轻儿童的学习负担,——■图2-15国内儿童在美术课堂(图片来源:www.baidu.com)减轻压力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间接地弘扬了儿童健康教育理念。而目前,儿童教育偏重于艺术技巧的掌握,虽然可以增进儿童的部分艺术能力,但这样的纯技术教学也给儿童和老师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如图2.15。也有些艺术活动面向户外,如图2.16,但如果能参与社区的互动,如果在儿童艺术教学增加公共意识的体验,儿童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应该会得到增强,或许更易融入未来市民的社会。图2·16国内儿童在户外的艺术活动(图片来源:www.baidu.com)18 第三章公共艺术观念和儿童艺术教育的关系3.1公共艺术观念教育的重要性公共艺术作为城市人工环境中的“眼睛”,展示是城市艺术和文化的精神。这种艺术已经不同于美术馆内的传统艺术只具有的精英性质。而是具有特定公共空间场所的社会性和公共性,这也与信息化时代的开放精神相同。现阶段公共艺术教育绝大多数停留在对专业大学生的教育,部分的公共场所作品话语权的小众化,单一的创作观,违背了公共艺术的精神。公共艺术是面对所有的人,费城现代艺术协会主席卡登认为“公共艺术不是一种风格或运动,而是以一种链接社会服务的前提为基础,借由公共空问中艺术品的存在,使公众的福利被强化。”积极的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必须温和地触及城市公共艺术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儿童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感悟力是极强的,新时代的生活就应该和新的艺术形式在一起。艺术教育改革要从小学起,就像现在的英语教育从小学开始效果会更好一样。只有多方面合理的教育变革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人与社会,人与历史文化,人与自然的互动。我觉得公共艺术观念教育从儿童开始会对整个艺术教育造成有力且深远的影响,从注重结果的技术教育到注重过程的体验对多重学习负担下的儿童是莫大的喜讯,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提倡个人快乐体验又会给儿童带来主动获取经验的乐趣,这种教育对社会发展观和健康教育观亦是重要支持。3.2中国儿童艺术教育现状在儿童艺术教育领域,艺术特长辅导班的蓬勃发展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儿童的学习艺术的需要。这些辅导班大多数具有很好的艺术和教育水准,当然也归功于主流艺术院校培养的很多优秀的传统艺术专业人员的前提条件。然而,传统艺术教育在儿童艺术教育领域得到普及也意昧着承担着一种风险,就是忽视了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生活和现当代艺术教育的尴尬。另外,高校教育的被动性,主流思维方式,“专业”思维方式以及功利性质一方面培养了艺术人才,一方面也阻碍了更高艺术水准教育的发展。在儿童艺术教育领域进行传统艺术、现代艺术与新艺术观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不仅会增加了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开拓了少儿的视野,也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如此也反过来提高高校艺术教育的起点。儿童教育具有很好的拓展空间,具有诸多可能,儿童艺术教育面临的改变的重要性不亚于当年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从西方引入的西洋写实或抽象艺术教育体系。特别指出一点,我们应该更要看重作品产生的过程和意义,看熏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为单纯的艺术技巧教学而忽视社会生活中儿童的此在状态。如图3.1,国内儿童制作的手T作品。 工■j擞,;图3—1国内儿童美术作品(图片来源:www.baidu.corn)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正在建立自己的体系,现在也只是从景观艺术,环境艺术开始探索。至于高中和初中乃至小学长期以来都是一个空白,是对当代艺术了解的空白。3.3如何应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或前提,杜威认为在儿童的早期阶段的教育“更多地是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工作”,后期再慢慢再转向“系统的、技术的知识”。少儿艺术教育是教师培养能够自己具有创造能力的心灵,然后这种能力被渗透到生活中去,然而具有自我肯定意识的创造力的心灵产生的基础是以儿童关注外界现实的自由为前提。就如科技创新一样,自由的思考是前提。美的艺术只是当代艺术的一部分,所有具有改变世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增进世界活力的作品都是优秀的艺术。当代教育的定位的确摇摆在两类教育目的之间:一是“使受教者成为定型的产品”,另一是“最终要提高受教者的创进能力”。我认为还有一种看法:就是我思考的减法教育,即认定天生我才必有用,引导儿童将不是自我的以及在社会生活中被不良目的强加的那部分去掉,回归到自己。在应对儿童艺术教育中对公共艺术的审美培养时,我认为可以带领儿童参观城市的公共场所和空间,在参观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儿童对环境舒适程度的感受以及对美的感受,可以就艺术作品的局部或特点问一些问题,请儿童回答他们的感受,以及提出是否可以改进的见解.启发孩子想象一下如果他们是设计师、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会怎样去布置城市的空间和环境。教师带领儿童围观城市节点上的一些公共场所的艺术品,可以让儿童对艺术品的形态、大小尺寸、色彩、材料质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在美术课堂中提议孩子拿出自己的城市美化方案,培养儿童城市主人的意识,让他们知道城市的环境和艺术经过他们的思考将来会变得更加美好。20 3.4公共艺术观念教育与传统艺术教育的区别和联系3.4.1公共艺术观念对儿童家庭观念的补充儿童个人观念的形成其实与家庭背景密切相关,学校只起到辅助的作用,所以学校谈宏观的观念教育其实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不过部分的观念是可以教导也是必须教育教导的,这些牵涉到公共审美、公共交流和公共认同,这些需要和外界的交流才能成功形成观念,学校就起到这个特定的作用。公共艺术最大程度低考虑最底层民众的权益,积极肯定社会精英的作用,尊重所有市区成员的公共观点,增加社会整体的受益,对自我充分肯定,满足社区成员的心灵诉求。通过公共艺术观念教育促进儿童对具体的处于社会中的自我的接受和重视。.3。4.2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对公共空问的关注传统艺术教育只是停留在艺术技巧和视觉层面,缺少引导学生对市民广场、教育空问、休闲空间、自然空问的关注。公共艺术与社会心理、民主政治、商业展示设计、时代观念、网络传播、自然环境等联系密切。公共艺术观念教育的侧重点不是单个门类的艺术技巧,而是综合艺术设计;不是将架上艺术,舞台艺术挪入公共空问,而是重视公共艺术创作者对于一个积极世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不是单纯的艺术形式表现,而是在于改善影响生存的社会化空问。3.4.3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和传统儿童艺术教育的关系公共艺术观念教育首先区别于传统艺术教育,公共艺术观念教育所思考的是培养个人对社会环境的思考习惯,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思考如何与外界用艺术的方式来沟通和交流并且满足使用者的心愿,令使用者与社会环境的紧张关系得以缓解。传统艺术教育比较重视环境的美化和环保意识的强化,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如图3.2。 图3·2国内儿童环保绘画(图片来源,:www.baidu.corn)公共艺术观念既然是融入少儿艺术教育,就牵涉到公共艺术观念与传统艺术教育的关系问题。公共艺术观念离不开传统艺术教育作为载体,公共艺术观念的表现过程需要传统艺术的手段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少儿对传统艺术的手段的了解是在发散性思考与对社会关注的实践中得以锻炼并且提高,使其在公共艺术观念的学习中增强了与社会的“艺术对话”能力。所以“融入”其实是相互的,“融”是指对儿童成长期教育所采取的温和的方式,使其自然而然的接受公共艺术观念的教育。并且提倡甜美的、阳光的适合儿童的艺术风格。公共艺术观念教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体验,促进儿童社会认识能力和空间艺术思维能力的提高。重要的是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导致的传统艺术教育过程的改变,导致儿童思想对社会关注更为细致的改变,导致儿童艺术生活化的改变,这是知识性的技能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从而使儿童的眼睛开始面向周围的生存环境和周围的人,而不是单纯地集中在抽象的、过于庞大的似乎还有些“杞人忧天”的环保问题上。3.5成人的公共艺术观念教育与少儿公共艺术观念教育的区分对成人的公共艺术观念教育方法是: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就是公共性,环境和艺术教育相整合。 对儿童的公共艺术教育方法是:儿童从小树立环境审美意识,基本的城市区空间意识,主人公的责任意识和与环境对话的乐趣。儿童要将艺术和环境结合起来,美化环境,尝试探索环境的奥秘,关注环境美化给自己心情带来的影响,关注环境的变化,树立积极的环境意识,当然这里的环境除了指自然环境,也包括“人”环境。也就是说把“人”环境的教育与自然环境想结合。同时公共艺术教育既能培养公共环境艺术作品的欣赏者,又能培养参与环境改造,去创造美好环境的行动者,公共艺术观念教育是将现阶段社会对物的环境意识逐渐引导向“人”的环境意识上来。公共艺术的观念结果是儿童与他人关系的改善以及内心世界的成长,不同于简单的外在成长指标变化那样立杆见影,但这对儿童的成长和整个城市社会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长期意义。对成人的教育一般是讲为什么是这样的,更多地是解决现实问题,考虑当前的事物规律。而儿童教育应该面向未来,教师帮助其实现心愿,了解实现心愿的办法,如何探索等,充分发挥儿童心灵的力量。相反,教师如果只是静止地做一些基础知识的分析,而不是去解决对美的愿望和理想的实现。那么这样的教育至少落后20年。因为二十年后世界不是你对今天所有成就的解释,丽是今天所想要的愿望的实现。固然我们的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进程是站在欧美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还是要对其作出更多贴近与现实的分析和选择,以使我们比欧美看的更远,这也将是中国的人口膨胀和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和方向,我相信儿童具有看见未来世界的眼光,所以给儿童提供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实际是顺应未来城市发展的潮流。成人教育对成人来说有自己的选择性和一定的保护能力,并且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失误做出自我保护。而少儿年龄较小,大多数学员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不能明确意识到教学中的问题。所以,不仅是少儿艺术教育要尊重儿童的细微感受。公共艺术教育的融入更加应该注意教学点而每一个环节,避免任何负面的影响,儿童从生理到心理都是脆弱而敏感的,保护其心理感受是公共艺术教育的第一原则。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知道儿童练习舞蹈和跆拳道会经常性地训练腿部下叉,目的是拉开韧带,提高儿童在艺术或技巧上的表现力。其实大多数人却不知道儿童心理也有“劈叉”,而心理上的打开和放松可以提高艺术表现力。因为艺术和心理息息相关。而心理又和生活环境相联系。所以对儿童的公共艺术训练必须以儿童自身能接受的限度,尤其是其心理限度为准则,切不可教师主观用事,必须顺势推导,每个儿童的天资不一样,各有所长。对儿童艺术技巧的指正的力道也要恰到好处,保护儿童自尊心和对艺术学习的自信。这个是要经过一定的实践才能把握,而且对教师有一定的前期艺术和相关学科比如心理学的素养要求。另外,教学过程不一定能实现预期,我们要关注其中的一些变化,其实结果并不是很重要,我们只是完善儿童的学习自由地艺术表达,认识社区的生活,增加儿童获得成长的乐趣,这正是教育探索的价值所在。 成人公共艺术教育在设计中的功能性原则,比如建筑艺术或景观艺术,而在儿童艺术教育中更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儿童的设计作品不以实用性作为目的,更多的是主观情感或愿望的表达,并在表达过程中习得与外界的交流经验和个人感悟。需要教师的积极帮助才能完成公共艺术观念的体验过程,这是儿童公共艺术教育与成人公共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区别。成人公共艺术教育设计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重要导向,这在中国现实的设计界中是已然的事实,对于市政工程是以个别领导的建议为目的,在房地产开发商那里则是以市俗流通的小区景观雕塑小品为模板稍加改造。最成功的艺术家自己的作品摆放也是由社会需求来布置。相比较而言,儿童的公共艺术教作品则更多的是为了儿童自身成长和生活交往的需要或者是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他们的作品其实更加接近艺术的本质,更能闪现前语言期特有的健康和生命力,他们并不太在乎也无法去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多的还是满足自己探索艺术的快乐,对于老师和社会的认可他们会感到激励,也许还会导致他们对公共环境更友好的态度,如果能够将增加儿童与公共艺术的互动,也就实现了公共艺术艺术教育的部分目的一一培养公共艺术的快乐观看者。罗泽弗莱克·班格尔特在《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这本书中第六页写道“在欣赏和研究儿童画的过程中,你也有可能会发现一个深藏依旧的新世界,甚至可能是一个你自己的内心世界。”(5)培养作为观看公共艺术的儿童有利于儿童在成长期走进城市世界,而且还会给城市增加前所未有的创意活力。公共艺术观念教育还是老师与学生的心灵之问的共鸣和相互推动的创作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儿童对社会的视角也许更为本质,也同样可以促进公共艺术学科的成长。儿童的观念也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一次,有个学员看见另一位小朋友的泥塑作品的铅笔是弯的,就很好奇低问我:“老师这铅笔怎么会是弯的。”我当时很认真地回答说“我们做一件作品可以和真的一样,也可以不一样。泥土的柔软却使铅笔的形状产生有趣的弯曲,完全变得和我们看到的铅笔不一样了,泥土材料偶然的变化带来新的趣味。”如图3.3、3.4、3—5,是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下儿童制作的泥塑的过程。我觉得艺术教育就是激发儿童的好奇心理,提高他们从父母辈身上遗传的既定的概念之外概念的包容性,学会多元的方式看待外部世界的现象。儿童尚未明确区分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差异,常常徘徊在现实与幻想之间,对新事物却异常敏感,对不符合主流意识的现象各感好奇,对脱离现实世界的现象感到困惑,我一直在思考更好的与儿童交流的方式和语言技巧。24 图3.3我指导的儿童在做泥塑(图片来源:自摄)图3.4我指导的儿童泥塑作品(图片来源:自摄)『一●···’萄、\F艮图3.5我指导的儿童将泥塑上彩后的效果(图片来源:自摄)25 第四章儿童公共艺术观念教育的目的和意义4.1公共艺术观念教育是一种城市生活教育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具有社区责任感的少年儿童,泰戈尔认为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得智能,体能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对儿童的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就是把儿童的艺术活动不仅导入到大自然中去,同时要导入到社区中去。Ineducationwearestrivingnottoteachyouthtomakealiving,buttomakealife.⋯一WilliamAllenWhite(怀特)。自然和艺术关系密切,人离不开自然,公共艺术也离不开自然空问或人工空间。公共艺术不仅是要介入自然,更重要的是介入人与人之间的生活空间,对于儿童生活空间的新事物我们应该帮助孩子积极地去了解,使其在感到安全的艺术环境中健康成长。4.2面向未来的艺术教育改革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可以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推动新时期的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以儿童教育改革为起点促进社会观念的转变,实现城市社会和谐。同时满足儿童对未来社会状况的畅想和期待。试想不管是儿童将来成为普通市民、公共艺术设计师或是政府官员,都有利于其选择出最好的公共艺术设计方案,并且促进未来城市生活的民主化。4.3儿童艺术教育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关系艺术教育重要的阶段是儿童时期和高校的专业艺术教育时期,前者决定了个人对艺术的基本了解,处于前语言阶段的儿童出于对艺术本体的兴趣和共鸣乐于接受和了解一些当代的艺术观念,后者作为具有明确功利性质的教育使学员主动投入,此二者实际并无轻重之分,个人认为必须认真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儿童艺术教育和高校教育相得益彰,甚至产生某种天然而非人为的互动。在儿童时期能够接受当代艺术教育,大大地减少了成长过程中对社会新现象的认识障碍,激发对社会现象的兴趣和多角度的思考方式,从而在高校功利教育阶段无需花巨大的精力来建立一个现当代艺术思考的大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经历过青春期的变化和高考写实教育的大学生,主观情感和意识的表达变得相对混沌,失去了儿童时期特有的勇敢,单纯和直接的素质,作为高校教育尽管努力在教导一些成人的表现理论和方式,但收效甚微,如果可以反观儿童时期的教育以及儿童的艺术思维,从中完全可以汲取一些可行的教育方法。其实,很多现代派大师或名家的艺术创造无非就是儿童艺术的翻版,只是艺术语言运用的更加熟练和力道。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当代艺术教育的主要方而,其有助于推动儿童艺术教育 的改革,通过对立体空间的读图和表现训练融入传统艺术教育,甚至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儿童的生活中,产生潜移默化的的教育和导向作用。公共艺术教育的过程完全是尊重特定时代背景和环境下儿童自身的选择,从而间接接推动整个艺术教育的变革。后现代艺术教育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就已经很滞后,儿童艺术教育中就更加缺乏。而儿童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源头,所以从儿童就开始接触公共艺术教育,有利于和未来高等艺术教育相衔接,与信息化、符号化、观念化社会相辅相成。公共艺术教育推动引导式教育向互动式教育转变,加法式应试教育向减法式健康教育转变,写实教育向抽象乃至观念教育的转变。这里并不否认教师的引导作用,知识的作用以及写实艺术教育的特定作用。4.4培养儿童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城市主人观念归属感是人生的一种心理需要,只有城市与个人形成互动作用,个人感觉到城市在积极地影响自己,个人可以对城市的发展做出决定和积极贡献,才会产生良好的归属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的繁荣和稳定。4.5儿童艺术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滕守尧在《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生态式儿童艺术教育的序言中有几段闻之如沐春风的话,现取其中一段:“生态式儿童艺术教育不再是普通人认定的“小儿科”艺术教育,也绝不局限在幼儿园。它涉及的儿童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基础;他涉及的教育是大教育的起点;它所高扬的章真、童趣、童智等,不同于普通人所说的幼稚,而是哲学、宗教、艺术的起点。因此,这种教育注定是一个开放的、深刻的、与成人和整个社会密切相关且意义重大的领域。”(6)滕老师这段话可以作为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实践和探索的动力。还要说一点,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与德育和智育有一定关系,但公共艺术观念教育不是道德教育,也不是智育,其中的美育因素会促进儿童成长的幸福感,其中的公共性思考会增加儿童在社区与人相处的积极性和认同感。 第五章公共艺术观念向儿童传播的探索5.1培养公共艺术的创造者5.1.1如何通过教育传播公共艺术首先以传统艺术教育的方式与儿童建立联系,我有幸得到这么一个机会,在一家周末儿童艺术辅导班工作。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学艺术的小孩精力要充沛一点,气息也不一样,他们对外界感觉细致,喜欢玩,似乎也更具有爱心,2012年儿童节那天,我在辅导班准备第二天上课,忽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几个小学生抱着一只受伤的小猫,是她们在玩躲猫猫游戏时在草丛中发现的,她们要我暂时收养它,并且说只要我把它养好,就是六一儿童节送给她们最好的礼物。我无法推辞,非常理解她们的心情,因为自己小时候对养小动物比较有兴趣。但是我在辅导班养猫不是很明智的做法。于是在她们闹腾完了之后我就想怎样才是最好的处置办法。本打算第二天要上一节泥塑课,以此拓展他们的空间意识。现在他们的兴趣却全在猫身上。我忽然想到,何不让学员制作一件猫屋,这样的话可以把小猫放回到发现的地方,并且她们可以自己每天去喂食,也便于小猫母子团聚。再后来,我想其实对小猫的处置倒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借用儿童对世界的那份爱心和好奇心理的动力上一堂公共艺术课。比如学员可以每人设计制作一件动物的房子,可以是鸟儿的,也可以是猫和狗的。先开始是设计一张平面图,把图画出来,然后用硬纸剪出平面拼出立体模型,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用木板钉出立体动物房屋,或者用其他材料制作,再由儿童上颜色。这个想法显然可以满足孩子的创造表现心理,并且作品还可以在户外展示,也容易融入自然环境,可以成为社区的一道风景线。虽然制作出来的动物流浪之家可能没有多大实际作用,展示或长期安置需要和物业或者主管部门协调沟通,并需市民爱护,在现实中实现起来也有一定阻力,但其中蕴涵的意义是真诚的,各种造型应该是美好和有趣的,并给人带来生活里新的想象空问,从意向上也会增进社区的和谐。当然,公共艺术作品必须得到社会认可才算是成功的,对与儿童来说,这是一个锻炼自己对外界问题的解决能力。苏州公交站台少儿书法的创作就是对儿童最好的艺术锻炼,最终还利用社会对儿童的爱护心理而设置的并取得一定的社会认可。想法很美好,不过我们仍然注重的是过程,注重儿童此在的生活体验和社区体验以及必要的审美教育。5.1.2备课:第一次课(2课时)课题:动物之家设计教学准各:学生准备:水粉纸,颜料等教师准备:图片资料,动物资料和建筑资料 教学目标:1、引导儿童对自然界及外界的关注,大致讲解动物的习性与需要,比如鸟类的基本习性。科学的知识是协助艺术表现。2、肯定和赞赏儿童对幼小动物的关爱以及通过思考释放爱心的能力。激发儿童保护动物的创意。3、鼓励儿童的实现能力,做自己最想做的,而不是把课堂当做一种学习任务。教学重点:公共艺术观念教育是以人为主,以儿童的天性和审美情趣为基础,以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手段和动力,以艺术的名义介入公共环境参与公共对话为目的。在面对诸多艺术功能的同时也培养儿童解决艺术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三维空问和启发他们动手制作。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动物图片,和学生对话交流,问他们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并且提到那只小猫,问怎么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它。让儿童知道相对于小动物来说,我们比它们要强大,我们可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之后继续将话题导入如何给这只无家可归的小猫设计一个“家”。二、讲授新谋展示世界各地的建筑图片,看看我们人类的家是如何建造的,是个什么样子,包括tkJI,童回忆自己周围的建筑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是那样。人的居住时和地域环境、生活需要、气候条件决定的。这样的课堂实际上就是激发儿童课后去了解自己的周围环境。三:学生实践这个过程很自由,只要求儿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画,他们给自己喜欢的动物设计的房子可以是各种形状,这个过程都是围绕课堂儿童的状态来指导的,没有固定的目的。可以让他们想象这个小房子放在户外的感觉。四、作业展示和点评对画出来不同特点的“房子”给与表扬,并且让他们相互点评,有些儿童特地加上他们喜欢的动物。五、教学反思对于那些没有特色的设计画,比如几乎和人类居住房子雷同的设计,如何才能调动他们的想象力。5.1.3各课:第二次课(2课时)课题:动物之家手工制作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剪刀、卡纸或素描纸、胶水、颜料等 教师准备:考虑儿童还小,木工能力未受培养,特地选第一次课的两张设计图制作出来两个的动物之家模型教学目标:1、启发儿童的动手能力,将二维空问转换为三维空间的能力。2、相信实现自己愿望的可能性,用制作来代替思考。3、发展儿童的专注力,将一件事情做得更好。4、教学重点:公共艺术教育在实现的过程中难免需要很多技术的指导,不过这里的技术是指向儿童内心经验世界的,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由老师带领儿童动手剪纸,大一点的儿童也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这是很重要的。之间讲解以下空间的通透和比例以及屋子的不可变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如何引起学生的持续的兴趣和专注性。教学过程:三、新课导入简单讲解点线面体的关系,演示一张纸围成一个简单的空问。四、讲授新课拿出儿童上次课的设计画,告诉他们制作的剪纸房子是由底座,墙,屋顶组成,将来连接点涂上胶水固定。五、学生实践这个过程是体会的过程,气氛是相对安静的,也可以做些讨论,对于小的儿童老师帮助他完成。六、作业展示和点评我(教师)将做好的动物之家作品木头模型给他们对比,这个其实以教师的践行鼓励儿童实现自己的美好想法,并且由儿童荚同为模型上颜色,由大家协作完成。这样也锻炼了儿童的协作能力。教师要尊重儿童的艺术标准,鼓励儿童对作品的评价,让儿童知道艺术标准不是唯一的,A己对自己的作品的评价也很重要。七、教学反思在儿童绘画方面有些学生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很强,但是在手工上表现的欠缺,原因是城市里小学美术课一般只是画画课,手工课很少。如何让儿童自己动手和思考是教学的重点。教学展示如图5—1。 峨·¨‘量一一图5—1儿童与我一起制作的猫屋(图片来源:自摄)5.1.4对儿童回家路线和活动区安全的思考在邱志杰老师的总体艺术创作基础教程里,很是惊讶的是,所谓总体艺术更加接近于墀性的科学调查。艺术在这里被理性化厂,这样对我自己的论文起了另外一个角度推动作用,因为分析的明确性,读起来也还很轻松,就如合肥工业大学建艺里的设计课程一样,建筑景观和科技联系在一起,和现实联系紧密。这种重视客观需要的态度如果与天马行空的丰观性艺术想象力结合,对现实的敏感和对精神世界的重视结合会诱发思考。有些儿童放学后没有回家使学牛家长担忧并且在课后会打电话询问我,这是我对儿童课后安全防范有一定想法。工大的的建筑系教授论文中提到过儿童课后活动的不确定和灵活性,使我也冒出了一个做张儿童地图的想法。我把地图的所指定义为帮助家长了解小区周围儿童活动地点,以及儿童学习培训娱乐的经常性地点和路线逗留时间等。同时又方便儿童增加对自己以及伙伴们的牛活环境的了解。当然,这个工作由教师来挑头,由所有艺术班学员沟通来完成,任务包括儿童绘制地图和调查儿童的牛活内容两部分。艺术创作不仪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动手去解决一些问题。后来由于一些原因,并未实施。5.1.5理解儿童的想法把学生当做你的“老师”,多了解儿童想什么一一无预期的教学尝试与可能性、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必须有开放性的思维方法,尊重学生的世界观有时会给教师带来无穷的教学可能甚至快乐的教学互动。儿童对教师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朴素的热情、爽朗的笑声、积极的态度、天使般的直觉使你思路清爽和引发教师积极地思考和感悟。对于5到12岁各个年龄段个性不同的儿童,我觉得也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教学可以让教师在具体的个案中体会教学的乐趣,学生也会觉得如沐春风。我有一个学员好几次上画画课的时候,都沉浸在自己的的图像世界中,后来我问他画的是什么,他说是“植物大战僵尸”,起初我不懂,但是我还是尊重 他去的画面内容,我一贯在教学中对儿童的任何动机都抱着尊重的态度,不同于成年人之间的对待方式。所以只是提醒他把构图画的好看点,尽量把图形画得再清楚一点大一点,色彩明快一点。因为我想,他不断地重复画一样事物,一定有其道理,后来又有一位学员用泥土捏其中类似的形象叫做“西瓜投手”,这再次激起了我对这个网络游戏的兴趣,后来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去玩这款电子游戏,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款有戏那么吸引孩子,原来游戏里面潜藏着对生命阳光的热爱和对植物的亲切感,充满健康和积极的正能量。于是我就想能否直接把这件小雕塑制作成作品,把它以复制的方式安放在合适的地方,或是赠送给他们,让儿童看到自己心灵的认可事物的外化,从而增进所有少儿热爱游戏和生活的实践精神,推动他们与外界环境的交流。不过这不是儿童自己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只是我在做,关键是如何把儿童对生命对自然和阳光的热爱转换成对公共场所的介入,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教育契机,如何让学生自己能做。还有位一年级的女童,善于绘画,在她又一次去过杭州3个月后,我叫她画了一张记忆画,没想到他说什么也不记得了,只记得有个雷峰塔,前面有一排树还有一个湖,湖里有一个拉网的人,网里有个布丁。其实我觉得她的画反映一个儿童的视角,对布丁的注意,很真实,另一个说明城市之间的景观差别很小,她只对雷峰塔留有深刻印象。还有乱扔的布丁盒对杭州西湖造成的环境污染。另外,她边画边念叨:“不画垃圾吧,还是画几条鱼吧。”也可以看出一种普遍的改造环境的追求。5.2培养公共艺术的欣赏者或评价者5.2.1问卷调查在这个教学目标之前首先我先做一个小学儿童的问卷调查,调查表如下:“合肥市区公共场所在我心目中的印象”问卷姓名:性别:年龄:班级:1在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的陪同下,你常常去合肥市区哪儿玩,你会在那儿玩什么?答:2你最喜欢去合肥市区哪里玩,为什么喜欢那里?(如果和经常去的地方一样,就不用填写。)答:3你对合肥市街道上发生的什么事情印象最深? 答:4你觉得合肥市区的房子、街道、公园、路灯、街头广告、雕塑、花草和树木漂亮吗?你有没有打算长大了把他们建设的更好?5你在逛街时看到有很多的的叔叔阿姨,你对他们有什么印象?谢谢你的回答12012.10.1320份问卷结果如下在轻松交流的状态下,其中2人拒绝填些,其他18名儿童用拼音或文字填写,儿童年龄在7岁到13岁之间,年级在一年级到六年级之间,男女各半。第一题大多数的儿童都是去公园,第二题也是去公园,也有去名人博物馆玩、去看动物的、还有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的。一、二题填写过程中交谈中反映出儿童很少出去玩,都是功课比较重。第三题回答比较意外:很多学生对吵架印象深刻,也有对随地吐痰、汽车或撞车、父母遇见朋友留一F印像,对市民的活动很关注,对市区具体环境关注较少。第四题可以说几乎所有儿童觉得城市漂亮,除了漏填。部分儿童想把它建设得更好。第五题部分儿童觉得成人漂亮和高,部分儿童觉得他们不文明。经过总结:儿童对自然动物和各种娱乐表现的比较喜爱,对城市的美化程度非常满意,然而很明显地儿童对城市市民的文明程度持相当否定态度,I司时也表现了儿童对社会现象的热切关注。在这里,这些问题问卷虽然可以进行深入,但考虑到儿童喜欢新鲜事的思维特点,我不打算于继续对儿童做一些追问,两个相反方面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儿童的这些单纯的意识。不过就这些问卷结果,已足以展开我的教学设计。另外,基于各个地域人际关系的不同因素,教学应该区别对待。值得肯定的是,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很会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天人合一”哲学观是城市景观建设成功的渊源,未来主人绝大多数赞可的评价似乎说明了这一点。5.2.2基于问卷调查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运用作为公共艺术的雕塑与建筑、景观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常以其作为艺术背景,相对于作为艺术背景与艺术内容建筑和景观的来说,对公共艺术雕塑作品的创造是主要的的,如何融入儿童艺术教育,启蒙儿童的未来市民精神,必须结合很多方面的元素。可以对儿童提一些初步的、简单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房子是方的啊,什么东西掉在草地里找不到了,总之问题尽可能让他觉得好玩,有趣最好,调动儿童的形象思维和艺术想象力。最后结合调查进行教学设计,鼓励儿童的内心思考以让社区变得更加有趣和文明。以下是课堂教学的大致设计:33 课题: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文明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在学牛泥塑课里提出:为本小区空地增添一些艺术作品使在小区牛活的市民感觉到更加舒适和牛活的更加融洽。教学最终目的:让儿童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外部世界,鼓励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快乐的环境下体验成长。教学方法:启发和诱导,头脑风暴法。教学要求:构思要明确,尽量运用简单的造型或形象,塑造起来更容易实现。教学步骤:1、前一个星期给儿童一个课程预告,结合调查问卷汇给儿童留下一些印象。2、从百度搜所下载一些国内外优秀公共艺术作品或泥塑作品。在课堂开始的十分钟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解,并且听取儿童的回馈,理解他们的看法很重要。这样才能在后来的一个小时内积极推动他们的思维。如图5.2、5.3、5.4。图5-2罗伯特.印地安那雕塑作品《LOVE》(图片来源:WWW.baidu.corn) 图5.3草间弥生的作品《南瓜》(图片来源:www.baidu.com)蚣薯●‘!■●C、●一图5.4国外儿童在美术馆观看雕塑(图片来源:WWW.baidu.com)3、在接下来的20分钟主要是听取儿童的一些构思,怎样让他们的小区变得更加美好,并且,这个小区刚好有三个雕塑,我建议他们甚至可以把自己的雕塑想象成很大并且可以置换广场已有的雕塑,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儿童中首先有小孩说要做个大爱心,我觉得很好,也有小孩说做个笑脸,或者做个礼物,也有说做一只鞋,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想到做鞋子,后来另一位儿童说做鞋子可以是运动鞋,鼓励大家运动,8、9岁的孩子能这样想使我觉得课堂进行得很顺利。当然,还有想要画画的,我说画出来也行,总之课堂很热烈,也有小孩想出来了但做不出来,却被另一个儿童用泥巴表现的很好。还有个儿童把爱心深化成做一个爱心的钥匙,而我则把他的想法更进一步,因为钥匙要底座,所以我建议把底座做成一个大的爱心,这样也许就有了用儿童的爱心之钥匙去开启大人的爱心之寓意,不管结果如何,最后我非常满意,完全出乎我之前以为儿童不太好理解公共艺术的意料,如图5—5、5—6。我即兴对他l"f]逐一奖励一些创意小铅笔和卡通橡皮等。图5-5儿童在公共艺术课堂思考(图片来源:自摄) 剖!童图5-6公共艺术课堂的儿童作品(图片来源:自摄)4、最后的十分钟我叫他们洗手,并且说有想法还可以下节课在交流。我觉得儿童都是天才这就话有一定道理,就是每个儿童的天才都是指向不同的方向。幸好我对待某些发挥不佳的儿童仍保留认真关注的热情,这是做教师的对天才们最好的保护。5.3未来的城市和美术5.3.1通过数字手绘课集体讨论科技对艺术的改变拓展儿童的眼界,聆听儿童的意见,可以做出新的备课方案和设立新的教学目标.把问题抛给儿童,让他们体会到自我在这个世界的重要性,思考外界可能的变化也会带来思考的乐趣。儿童陶醉在数码技术的实践中,并没有对未来说出什么,因为只有一台电脑,我也依从他们在最后一堂课的打闹和游戏状态,不过有一位女孩以娴熟的儿童画技巧在20分钟时间里画了一张画,这也是在少量时间分配的催促之下完成的,我想画面的内容也许就是她对城市未来的预示.因为这是最后一堂课,我也将我的艺术实践告一段落,如图5—7是她画的画。 F_■鬻1蜘_。0。’e毯一。,.一.1’:嚣¨二,~;=垒;妻_=二≯t图5-7儿童对未来城市的畅想(图片来源:自摄)}5.3.2教学总结:教师教学方法的自由性反思教师在激励儿童自由思考的同时,也应该解放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创造课堂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只有一个思想丰富自由的艺术教师才能给儿童带来无穷的思考和乐趣。这是公共艺术实践的最后一堂课,家长在后半堂课也来和我见了一面,有位家长觉得儿童在我的课堂上变得更加开朗,愿意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并且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说艺术教育就是让人更加愿意去实现自我与外界沟通的具有增强生命活力的教育。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单是开拓有内涵的个性化艺术技巧表达,更是个人生活价值和社会交往的积极实现。 第六章实践问题、解决办法、结论、期望6.1实践问题公共艺术教育必须要得到家长或小学教师的支持,才能更好地支持儿童丰动性的社会参与。作为儿童艺术也在1定程度受到来自周围人际环境的影响,比如家长不喜欢动物,也会导致儿童在相关艺术创作中的非积极因素。儿童艺术教育还要符合儿童前期和儿童后期的成长过程的延续性。因为本人的此时的活动能力范围有限,在实践中只涉及儿童年龄层。在制作动物之家的手段上,完全可以利用更加先进的模型制作科技来给学牛同时上一堂模型制作课程,相信很多孩子会喜欢从画图到微型机械切割再到拼装的过程。艺术课完全可以推动儿童对自然科学的学习热情。艺术教育还存在一种问题就是一开始就以所谓的正确为导向,以大师和强者或是成功者为导向的教育思维,忽视了各阶段成长特点和教育本身学习者的需要。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成为大师,教育是为了满足客体的成长需要,杜威强调,“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7)适用于儿童的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因为教师个人的专业成就不等于能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牛,况且学牛面对的问题与教师有区别。教师的创作思维和教育思维是两码事。比如在器乐教育中不能把职业吉他手正确的指法交给学牛一样,因为这样反而不利于学习质量和可持续提高的学习效果。甚至在绘画中,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画面效果其实并不重要,艺术作品也不重要,丰要是学习从艺术创造中习得的能力能够运用到现实牛活去的能力。6.2解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分数测评一定程度可以调动学牛的积极性,量化的计分制可以提高儿童的美学水平和技巧水平,但使用不当会影响其自由思考的丰动性。调动积极性最好是不断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包括不设丰题的自由画.发挥儿童最大的丰动自由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在不设定一种艺术标准的同时鼓励学生上课要认真,当然是一种放松状态下相瓦讨论问题的认真。公共艺术教育不是引导和塑造,那是传统艺术教育的范畴,公共艺术教育图6-1奥登伯格的《衣夹》(图片来源:WWW.baidu.corn) 要通过儿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设立主题。许多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往往是最具有大众意识的,比如奥登伯格的《衣夹》,如图6—1,其精神性上是赞美阳光和每个人都具有的积极的态度,如果要说美那就是其中特有的朴实之美、简约之美、材质之美。寻找儿童都能理解的样本来教学是好的方向,协助儿童对公共艺术观念的理解。6.3结论6.3.1结论1一一以儿童健康成长为中心的艺术教育公共艺术观念教育不仅注重儿童健康的审美个性发展,同时也引导儿童关注社会生活趣味以及人文环境,儿童可以作为环境的欣赏者关注周围环境美化,提出对公共环境的审美要求,承担爱护环境的义务,建立城市社区归属意识和主人意识。以雕塑为主要媒介的公共艺术观念教育适合儿章的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实践活动。公共艺术设计是新学科,公共艺术观念同样存在设计的审美与功能之争。到底是公共艺术作品的艺术性重要还是公共性重要,应该考虑实践的前提,对于儿童艺术教育来说,必然是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原则,我认为在教育领域对于公共性与艺术性的考虑要根据具体的个人和具体面对的课堂要求。园林景观艺术的目的在丁:改善“物”环境和人的关系,公共艺术则是改善“人”环境和主体人的关系,公共艺术观念教育注重儿童艺术学习的过程和艺术探索的乐趣,改变以往儿童艺术教育注重结果和技能的方式。6.3.2结论2一一体验大众化生活和日常趣味西方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在处理市民认同关系时经常表现市民普遍的需求和拥有,以共同的生活细节为题材歌颂每个人都能拥有的生活。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同样引导儿童回到日常生活细节,满足儿童对大众趣味的体验,从而促进社会进化。公共艺术观念教育鼓励儿童用艺术的、大众化的方式参与社会对话。当代公共艺术诚然会延续传统艺术的部分特征,在弘扬个性与民族审美趣味的前提下,对于那些虽然在公共场所发挥意识形态作用,或者也具备日常和集体记忆特征的艺术,比如张牙舞爪的石狮,应该以历史的眼光清醒地看待。古典艺术本质是专制社会的产物,其通过凛烈的美感介入我们当代的现实生活,当然,因为历史变迁演化使古典艺术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古典艺术仍然会释放传统的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给儿童欣赏不同时代的艺术让儿童体验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生活化、民主化。对公共艺术作品的审视给儿童带来新的丰富的艺术体验。正因为前所未有的新生活呼唤新的艺术和观念,公共艺术观念教育体现时代的艺术教育方向。 6.3.3结论3一一对教育者的要求解决儿童公共艺术教育中问题的方法归根结底需要高明的艺术教育者,能够清晰地把握公共艺术观念的公共性以及了解儿童的心理和艺术趣味。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实际上是潜移默化地教会儿童合理地处理强者与弱者的关系,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以此改善科技和人口膨胀所带来的负面人际问题,以及提高儿童对社会问题的免疫能力。这些问题是公共艺术观念形成的动力,也是当代公共艺术的本体语言的根据。教师自由的艺术教学有利于儿童打开自己的心扉,教师引导的集体的讨论使儿童更加活泼。教师培养儿童的社群心理,美的情感,间接地传递一种不过度依赖丛林法则的人道精神。木桶装水是由最短的一块决定的,所以教育也应该考虑到对每一个个人的尊重和每个人的发展。公共艺术的本质是“人”环境和主体人关系的改善,既需要艺术教育和审美陶冶,又需要公共意识的介入。从公共艺术公共性的本体来说:公共艺术需要面对以下社会关系,教师应该理解以下十二个社会关系,教学中可能不会涉及到这么明确,可以作为教师分析社区环境的参考。公共艺术作品在社区中的存在具体要面对以下关系一、富人与低收入人群关系二、各个党派人士和普通市民的关系三、劳资关系四、健康成年人与老弱病残孕的关系五、有权势者和普通市民的关系六、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关系七、专业知识分子和体力劳动者的关系八、领导与部属的关系九、师生关系十、暴力倾向实施者与文明人的关系十一、甲方与乙方的关系十二、公共艺术的直接使用者和网络欣赏者之间的关系6-3.4结论4一一丰富儿章对当代艺术的体验,造就新的民族文化以当代艺术的观念融入以往的儿童艺术教育,生活美、科技和社区民主作为公共艺术观念的潜台词,必然与显示传统文化特征的主流儿童教育形成一种审美价值的对比。这样的对比不仅展示公共艺术的感染力,其实也更体现传统艺术不可替代的伟大之处。公共艺术观念对媒介的包容性,同时也是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发端。对于儿童来说,科技作为改变现实的力量,科技带来了当代的繁荣和新的艺术手段,科技几乎与公共艺术有着孪生关系。公共艺术教育要与新的科技形 式、内容、元素相结合,包括在网络空间上的艺术拓展,包括对儿童游戏以正确方式的引导,推动人与科技的互动。随着科技进步,可以借以艺术表达的工具会更加科技化,简洁化,比如现实中儿童对电子琴的偏爱,艺术媒介的虚拟化、网络化以及便于携带的方式对于儿童极具吸引力,如何利用这些因素,促进孩子对社会做一些积极的介入和尝试。有些艺术教育比如街舞、戏剧教育皆可以融入公共艺术观念。6.4期望中国的科技富国取得初步成就,美育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科技的发展既提供方便,也是强弱力量分化的制造者。市民应该都要有科技知识,增加对科技知识的拥有,因为所有当代公共艺术的问题是建立在科技的基础上,可以这么说,没有科技就没有当代的公共艺术,个人对科技的掌握是个人力量的增长,比如微博的发明与被很多个人掌握就促进民主和公共生活的和谐。I:I:,OH网络投票会决定一件公共艺术品的命运。西方式强烈自我意识的民主精神和东方式注重整体的人文观念都可以促进美育领域的发展,也促进人与城市的交流,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新的发端,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可以丰富儿童的艺术实践,作为未来的儿童接受这种教育,将会对未来城市崛起起到推动作用。在2012年12月19号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早的讲座上,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科恩教授在回答一位学生对于中国城市建筑单一性对城市的影响的问题时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是建筑。”公共艺术是现代科技物质文明所导致的“人”环境衰退(人ISI聚在一起了,可是心灵是不安的,矛盾的。)的消解,我们也可以这样想,既然公共艺术本身只是一种观念,既然公共艺术可以冲破媒介的限制,公共艺术概念定义从根本上也无需考虑室内与室外,空问对于一件艺术作品的定义不如艺术作品自身内涵重要,一一件室内雕塑放到室外还是一件雕塑,只不过叫城市或景观雕塑而已。不可能转化成公共艺术。由于网络体验的传播无须考虑是否在城市还是山野或城郊,更无须考虑是否要付费的无意义识别(因为这个观点显然忽视了公共建设的费用都是来自于大众或者说是全众,任何建设绝不可能是免费使用的,精神产品亦不例外)。公共艺术观念考虑的也应该是全众的立场而非小众,这与民主社会的理念是一致的。城市文明是发展变化的,城市环境也会变得更加美好,公共艺术的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当代城市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潜在的避免社区问题、体现城市文化面貌的方式也开始备受关注,高等院校公共艺术专业已经受到重视,那么公共艺术观念教育在儿童艺术教育领域里的更加具体的实践或许指日可待。儿童艺术教育根本上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过程,41 艺术教育也是一种服务,一种推动儿童健康成长的服务。公共艺术观念教育是这个特定时代为全体大众提供的新的教育义务。42 引文注释(1)赵晓华著,目识心会【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1.154(2)邱志杰编著,总体艺术创作基础教程[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1一176(3)栗宪庭,我真实的活过[R]。北京宋庄四维时代艺术中心:中国海安523当代艺术思想论坛基金会,2012(4)(美)马琳·加博·林德曼著,李蒙丝译。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l一357(5)(德)罗泽·弗莱克.班格尔特著,程巍许玉梅译。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一一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l一127(6)滕守尧主编,边霞副主编,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1-245(7)崔佃金,杜威的教育思想[R】。山东教师教育网,20ll 参考文献【l】马钦忠。公共艺术与历史街区的振兴[J】。中国公共艺术与景观,2010年,总第三期:1一19l【21马钦忠。公共艺术制度设计与城市形象塑造美国澳大利亚[J】。中国公共艺术与景观,2010,总第四期:l一199【3】马钦忠。关于生态与场所的公共艺术【J】。中国公共艺术与景观,2009,总第二期:1—192[4】马钦忠。雕塑空问公共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1—287[5】赵汀洋。坏世界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1.366【6】(美)理查德.桑内特著,黄煜文译.肉体与石头【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1—398[7】赵晓华著,目识心会[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1—154[8】旺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三联书店}{_{版社,2005年3月第二版:1—60l[9】贺万里著,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1—289[10]季峰著,中国城市雕塑一一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1—185[111若昂、瑟尔戈依拉著。吉马良斯【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1.149[121孙矫雁著,杜尚[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1—156[13】(美)保罗、泽兰斯基/玛丽、帕特、费希尔著,潘耀昌等译。三维创造动力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1—267[14】王端廷著。从现代到后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1—228[15】(美)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菜顿著,顾瑞荣等译。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二版:1.524[16】(占罗马)马可·奥勒留著,何怀宏译。沉思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l一211[17]邱志杰编著,总体艺术创作基础教程【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3月第‘版:1—176[18]马钦忠。公共艺术基本理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1.359 [19】(美)马琳·加博·林德曼著,李蒙丝译。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1—357【20】(德)罗泽·弗莱克一班格尔特著,程巍许玉梅译。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一一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1.127【21]滕守尧主编,边霞副主编,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1-245[22](日)松居直著,季颖译。我的图画书论[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l一202【23】王朝闻著,雕塑雕塑【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1—570[241潘耀昌编,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1—589【25]孙明胜著,公共艺术教程【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1一143【26]靳埭强著,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暨教育研讨会【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1.261【27】曾繁仁等著,现代中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1-439【28】Edwards,Carolyn,Ed;Andothers,Thehundredlanguagesofchildren[M].AblexPublishingCorporation,355ChestnutStreet,Norwood,1993:1-324[29]CathyWeisTopal,Children,Clay,AndSculpture[M].DavisPublications,Incorporated,1998:1—122[30】LouiseSpilsbury,RichardSpilsbury,Whatissculpture?[M].EvansBrothers(Ibadan),2007:1一一2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周君军,汉唐魂魄融血脉,刀斧纵横意万千一一当代浮雕艺坛的奇葩(J),科技资讯,2012年第17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