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实现课改的催化剂

兴趣是实现课改的催化剂

ID:34070967

大小:69.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3

兴趣是实现课改的催化剂_第1页
兴趣是实现课改的催化剂_第2页
兴趣是实现课改的催化剂_第3页
兴趣是实现课改的催化剂_第4页
兴趣是实现课改的催化剂_第5页
资源描述:

《兴趣是实现课改的催化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兴趣是实现课改的催化剂江苏省东海县马陵山中学傅玉玲【内容提要】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催化剂,要使兴趣在课堂教学以及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要用诚挚的感情调动兴趣,用个人的需要激发兴趣,用灵活的方法转化兴趣,还要用注意的规律引导兴趣。【关键词】兴趣实现课改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育的兴趣,是他们在听课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主动掌握知识,积极提高学习自觉性而带有情绪色彩的精神活动。事实证明,学生听课的兴趣越浓,接受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尤其是实行新课标的今天,学生的兴趣越浓,课堂参与率就越高,双边、多边的活动

2、就越好开展,课堂也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学堂。因此,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催化剂。那么,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一、用诚挚的感情调动兴趣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密切联系着。可以说,积极的情感是兴趣浓厚的增进剂。因为情感能增加兴趣的广泛性,使学生接受刺激的来源增加,建立和沟通多种记忆的渠道,获得丰富的知识;情感积极,能够促进兴趣的深刻性,使学生变得全神贯注,主动克服各种遗忘障碍,提高学习效率;情感积极,还能够保持兴趣的稳定性,使他们的记忆痕迹巩固持久,知识宝库日趋丰富。而良好的兴趣效果,又促使人们达到高一级的情

3、感;高一级的情感又会反馈到兴趣活动上来。这种良性循环越久,接受教育的兴趣就会越浓,教育效果越来越理想。所以历代的教育家、科学家对兴趣与情感的关系都有许多深刻的论述。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这些话都揭示了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这一条规律,说明了兴趣与情感的关系。6学生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凡是他们认为美好的、真实的、生动的事物,或者是他们特别关心的,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浓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好。相反,课堂上讲那些虚假的、

4、抽象难懂的、枯燥乏味的内容,必然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就会无精打采,课堂就会死气沉沉。学生不参与的课堂仍然是老课堂,课堂教学改革还等于一句空话。因此,有经验的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都能运用诚挚的情感、生动的事例、奔放的热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比如笔者在讲授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时,能投入多种情感:讲到李公朴先生的死表达是痛悼之情,讲到李公朴先生对革命的贡献以及云南人民的光荣革命历史洋溢地是赞扬和自豪之情,讲到敌人暗杀对李公朴先生的卑劣行径表示地是憎恨之情,讲到今天参加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的人则是鼓舞之情。课堂上由于投入了多种炽热的感情,学生参与率很

5、高,兴趣很浓,实现了双边、多边的课改目标,教学效果的确很好。心理学认为,兴趣常常是伴随着愉快、激动、兴奋、悲愤的情绪体验而产生和发展的。一个人在欢乐气氛的情境中就容易产生快乐的情感。相反在悲哀气氛的情境中,就容易产生悲痛的情感,这是因为情感具有感染性和共鸣性。教师在讲课中,就要创造适当的情境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二、用个人的需要激发兴趣学生听课的兴趣往往和他们个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这是他们自觉接受教育的内驱力。从需要激发出来的兴趣一经产生,就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1、直接的需要6凡是学生意识到对自己直接需要的知识往往非常感兴趣;和他们已有知识相吻合、相接近的,也会产生

6、亲切感,表现出兴奋、乐意听。比如这个知识考试经常考到,考试时会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考,你只要记住了这部分知识保证能多考几分;所讲的这部分知识对于下节课的学习很重要,也就是说会了这些知识下节就轻松得多了;本课所学知识对于将来地学习会有很大帮助,或者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等等,这都和学生的直接需要发生关系,学生听起来就会产生浓厚地学习兴趣。相反,老师竟讲一些与学生没有关系的,枯燥无味内容,与学生的直接需要相去甚远的东西,不论老师如何在课堂上夸夸其谈,也不能引起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不能积极地配合老师的讲课,课堂改革的目标就很难实现。2、久远性的需要老师把学生听课接受教育的最终结

7、果与他们的最终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需要感,表现出学习的毅力和恒心。有些课程尽管十分枯燥难懂,而且明知眼下学了没有什么用处,但考虑到将来可能用得上,也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常言说:能叫学而不用,不叫用而再学。有不少学生奋斗目标很远大,而现在所学知识恰好能实现他将来的奋斗目标,学生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积极地参与。3、临时性的需要临时性的需要主要是指临近考试,学生有疑难,重点问题的解答;自己头脑中有了疑虑而百思不得其解,渴望老师回答;引起争论不能统一看法,期待老师马上做出回答,等等。这时候学生的兴趣是非常浓的,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