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_移》说课设计

《平_移》说课设计

ID:33796574

大小:55.2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1

《平_移》说课设计_第1页
《平_移》说课设计_第2页
《平_移》说课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平_移》说课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平移》说课设计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平移》,接下來我将通过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方法、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五个部分來进行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K《平移》主要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平移,主要是运用向量知识来推导岀点的平移公式,并运用点的平移公式来解决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图象平移时的解析式的变化规律。2。地位和作用平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册(下),第五章平面向量第八节。本节课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在同一坐标系中图彖平移后的点坐标和平移前的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体现了向量这一章知识在图形平移屮的应用。为今后研究圆和圆锥曲

2、线的平移提供了有力依据。二、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能懂得点的平移及图形平移的意义,使学生知道平移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区分和理解点的平移公式中三组坐标的各自意义,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平移公式来解决点的平移、图形平移的有关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画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寻找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之I'可的相互渗透性的思想。徳育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规律和及时解决问题的态度。2>重点与难点重点:点的平移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并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公式来解决点的平移和图象

3、的平移问题。同时注意向量和图形的相互渗透性,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向量知识的理解。难点:点的平移公式中的三组坐标各自表示的意义,学生易产生混淆,教学中应通过联想向量知识来处理好这二个坐标之间的关系这,不可死记公式要活记活用。这也就是要掌握其数学规律,从而加强公式的记忆并达到灵活准确运用知识。3、学情分析初中学习二次函数图像时,已经学过了基础的平移概念。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

4、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联想法、练习巩固发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了解掌握本节课知识。四、过程设计1o导入课题:初中学习二次函数图像时,把抛物线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新位置上的抛物线,显然新、旧抛物线大小、形状都没有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这里所说的大小、形状都没有改变,是从总体宏观上说明的•那么我们能否从微观上分析新、旧位置上两抛物线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本节课就来讨论这一问题。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掌握的平移知识来引岀课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概念介绍:(

5、1)提问法先请同学们攵习向量的知识,在坐标系中向量可以怎样表示出来?把一个向量平行移动到某一位置所得新向量与原向量相等吗?把一个图形F作平行移动到某一个位置所得的新图形与原图形F相同吗?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循序渐进巩固学生以往知识,引出平移概念。(2)演示图形F按向量平移到图形的过程,给出平移的定义:•设图形F上任意一点,在接向量平移后,图形上的对应点为,则由向量加法得:即()这个公式叫做点的平移公式(3)讲解例题利用点的平移公式解决点平移的有关问题举书中例1:运用点的平移公式來解决图形平移的有关问题举书中例2将函数的图象/按平移

6、到,求的函数解析式。解:设为/上的任意一点,它在上的对应点由平移公式得。设计意图:强调这个公式变形的必要性,也就是把己知图象上的点P的坐标表示出来)将它们代入到中得到(强调这个代入的理由是利用点P在己知的函数图象上)即(强调得到的解析式就是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习惯上将上式中的,写作x,y即的函数式为:。(强调这个表示方法没有改变新的解析式的意义,只不过是习惯表示而已)例3:已知抛物线(1)求抛物线顶点坐标;(2)求将这条抛物线平移到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时函数的解析式。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能学会简单运用公式,师生一起来完成例题的解

7、答)(4)巩固达标:学生做练习P125:第1,2,3题。设计意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锻炼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问学生进行冋答,同时对第2,3题叫同学上来板演,便于及时发现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及时解决学生的疑点)(5)课堂小结1、本节课重点研究了平移的概念和点的平移公式2、平移公式的应用(6)布置作业:P126:第1,3,6题。五、教学反思①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本节课的导入利用学生熟知的实例,创造问题情境,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对本节的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爱数学、

8、用数学的意识。②木节课采用在老师的“启发诱导,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遵循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性,循顺渐进,逐步掌握和巩固知识。六、板书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