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737066
大小:33.7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28
《第六单元学案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1课《小石潭记》探究案探究点一: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景物的特点。石——奇特、异石纷呈(“全石以为底”写出了石底的奇特,“近岸……为岩”写出了石底翻卷露出水面部分的形态各样)木——青翠多姿(“青”“翠”描写树木颜色,“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描绘出树木藤蔓摇曳多姿)鱼——灵动活泼(“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从动静两个角度描写游鱼的可爱,活泼)水——清澈悦耳(“水尤清冽”从直接描述潭水澄清,“潭中鱼可百许头”一段从侧面描写水的清澈,“如鸣佩环”写水的声音悦耳动听)源——曲折神秘(源流曲折,岸势峭拔,源头神
2、秘)境——幽寂凄冷(“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探究点二:以课文第二段为例,简析作者在写景时所采用的写景技巧(温馨提示:常见的写景技巧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结合、烘托渲染、修辞手法、情景交融、多种感官相结合、点面结合等等)(1)第二段没有出现一个水字,只是描绘了一幅游鱼嬉戏的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历历在目,则水澄澈透明。鱼为实水为虚,以实写虚,虚实结合相映成趣。或者写鱼历历在目,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澄澈。(2)“日光下澈……怡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似与游者相乐”是动,静中有动,更显环境的幽静。探究点三:试从文中找出能揭示作者内心情感发生
3、变化的词语,联系文章创作背景,分析导致这一变法发生的原因。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被贬后,作者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忧愁苦闷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小石潭的秀美风光使得他暂时忘却了内心的烦恼,变得轻松快乐起来。然而,一经周围清冷环境的触发,他内心的愁苦之情又会即刻重现。因此,作者的“乐”只是暂时的,“凄”始终萦绕在他心头,“乐”只是“凄”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训练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①以其境过清(因为)②不可名状(说出)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
4、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第22课《答谢中书书》7.仔细阅读文章,给原文划分层次。 一层:(1)概述山川之美的无穷魅力。 二层:(2--5)具体描绘山川之美。 三层:(6--7)议论、抒情,点明中心,总结全文探究案本文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
5、缜密的结构、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三方面。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领全文;直抒胸臆,以“美”点明中心,奠定了全文的写景抒情基调。2、绚丽的自然风光,构成了本文优美的意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归隐山林、欣然自得的心境。请结合课文,说一说本文的意境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并找一找哪些句子传达出了作者的心境。1)色彩配合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晨昏变化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动静相衬美:“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山水相映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文章开头写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
6、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遗。“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希望能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3、古人写文章讲究“炼”字,着一字而境界全出,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颓’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夕阳即将西沉的情景;”“鳞”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这里指鱼,“竞”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鱼儿的活跃之态。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酷爱之
7、情。拓展案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3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2)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分)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
8、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4.【甲】【乙】两文都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