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角函数解函数值域问题 数学毕业论文

巧用三角函数解函数值域问题 数学毕业论文

ID:336802

大小:18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7-25

巧用三角函数解函数值域问题  数学毕业论文_第1页
巧用三角函数解函数值域问题  数学毕业论文_第2页
巧用三角函数解函数值域问题  数学毕业论文_第3页
巧用三角函数解函数值域问题  数学毕业论文_第4页
巧用三角函数解函数值域问题  数学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巧用三角函数解函数值域问题 数学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论文题目:巧用三角函数解函数值域问题学生姓名:XXX指导教师:XXX学科专业:XXX学号:学习中心: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XXXX年XX月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1.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2.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3.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4.

2、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年  月摘要对于这类无理函数的值域问题,初看一般有如下两种传统的解决思路:①通过平方去掉根号,再根据二次函数的一些性质求值域;②换元法,令其中一项等于,将原函数化为关于的函数,再求解。这两种方法大家比较常用,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本研究用三角函数换元解无理函数的值域问题,其优点是:①简化了计算步骤,减少了运算量,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②联系了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注意了知识之间的转化与灵活运

3、用。关键词:值域;无理函数;三角函数前言笔者最近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有这样的一道题:求函数的值域⑴,⑵。对于这类无理函数的值域问题,初看一般有如下两种传统的解决思路:①通过平方去掉根号,再根据二次函数的一些性质求值域;②换元法,令其中一项等于,将原函数化为关于的函数,再求解。这两种方法大家比较常用,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于是,当学生遇到这类题时,首先从心理上就会产生畏惧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解决这类无理函数的值域问题,笔者查阅了一些复习参考资料,发现书中针对具体的题目给出了一种相对简单的解决方

4、法,但却没有对一般的情况进行深入探讨。现在笔者对于一般的情况给出解题过程,并说明这种方法的优势。一、用三角函数换元求无理函数的值域问题:求函数的值域,其中()且满足函数是有定义的。解:首先,求函数的定义域。由于的大小关系以及取值正负都是未知的,但不难发现,只有在求定义域时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只需对进行分情况讨论:①当同号时,显然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为单调函数,可以根据函数的单调性直接求其值域;②当异号时,不妨设>0,<0此时函数定义域为因此,我们主要对②进行讨论分析:观察函数,为了去掉根号,我们发现,如果

5、能够利用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将一个根号下构造成,另一个根号下构造成(,)的形式,问题就会简化很多。同时由于原函数根号下都含有常数项,且知道在上是单调增函数,因此,为了将常数项去掉且保证原函数定义域不发生变化,想到令(),其中为定义域左端点的值,为定义域两端点值之差。这样换元后,原函数就化成大家所熟悉的函数(,)的形式,问题便可以轻松地解决了。求解过程:令,则,其中,∴即∴从而,综合①②我们就可以解决这类一般无理函数的值域问题了。二、用三角函数换元求无理函数值域的实例回过头来考虑刚开始提到的那两道题:

6、⑴由题可知所以,,从而函数的值域为⑵由题可知所以,,从而函数的值域为三、结论1.用三角函数换元解无理函数的值域问题,有两个优点:①简化了计算步骤,减少了运算量,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②联系了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注意了知识之间的转化与灵活运用。2.回顾整个思考的过程,不难发现,本质还是想办法将大家所不熟悉的问题通过某种变形转化成所熟悉的问题,进而利用熟悉的知识解决它。于是,这个变形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很好的掌握,并且加上不断地思考和反复地演练,从而得到新的发现。这也是数学问题研究

7、的一般方法。同时,笔者也希望通过这个简单问题的探讨,使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在学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勤动手,多思考,善于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进而提炼出更加简单的解决方法。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2003;449—4[2]G·Polya.怎样解题[M].涂泓,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3]金钟植.以不变应万变——有感于《2011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新课标)[J],高中数理化,2011(9):4.[4]李全林.新课程标准下

8、高考数学命题模式与教学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