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禮:釋燕兵器銘文中的“斫”字(1)

張崇禮:釋燕兵器銘文中的“斫”字(1)

ID:33385695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5

張崇禮:釋燕兵器銘文中的“斫”字(1)_第1页
張崇禮:釋燕兵器銘文中的“斫”字(1)_第2页
張崇禮:釋燕兵器銘文中的“斫”字(1)_第3页
張崇禮:釋燕兵器銘文中的“斫”字(1)_第4页
资源描述:

《張崇禮:釋燕兵器銘文中的“斫”字(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釋燕兵器銘文中的“斫”(首發)張崇禮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燕昭王時代的戈戟類兵器中,有一種董珊先生稱之為“內三面有刃”的類型,在內的位置上有銘文“郾王職乍巨鋸”,或“郾王職乍鋸”。參見《殷周金文集成》11232、11230、11231、11233、11234、11235、11189、11188。董珊:《戰國題銘與工官制度》,85-86頁。下引董先生的意見都見於該文,不再重複出注。其中的“”,原字形一般作。于省吾先生釋為“扞”,于省吾:《雙劍誃吉金圖錄》,卷下考釋4頁。黃茂琳先生釋為“”,黄茂琳:《新鄭出土戰國兵器中的一些問題》,《考古》19

2、73年第6期,373頁。李學勤先生釋為“”,李學勤:《戰國題銘概述》,《文物》1959年第7期,50頁。黃盛璋先生釋為“改”,黃盛璋:《燕、齊兵器研究》,《古文字研究》19輯,中華書局,1992年,7頁。何琳儀先生以“”為“”之古文,讀為“捶”,訓為“擊”,何琳儀先生:《戰國兵器銘文選釋》,《古文字研究》20輯,中華書局,1999年,114-115頁。董珊先生認為“‘乇’當讀為‘徒’,指步兵。”我們認為何琳儀先生對“”字意義的考釋頗具啓發性,節引如下:“燕兵銘‘’,應據《說文》古文讀‘捶’,音若‘朵’。”“‘’的語根是‘度’(乇)或‘打’。”“‘’、

3、‘度’、‘打’均一音之轉。‘捶’,本訓‘以杖擊也’,與‘度’音義相涵,顯然亦屬一音之轉。”雖然我們並不同意何先生讀“”為“捶”的意見,但他把此字訓為“擊”據注6所引黃盛璋先生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六屆年會(煙臺)論文《試論燕國兵器及其相關問題》9頁,黃先生根據辭例,也認為此字有“攻擊之意”,但我們沒有查到此文。並指出和“度”之間的密切聯繫,還是非常正確的。“乇”,端母鐸部;“度”,定母鐸部。二者古音十分接近。從傳世典籍通假關係來看,“宅”和“度”相通用。如《尚書·堯典》:“宅西曰昧谷。”《周禮·天官·縫人》鄭注引“宅”作“度”。《尚書·舜典》:“五流有宅

4、。”《史記·五帝本紀》作“五流有度。”其例甚多,不贅舉。可參看高亨《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895-896頁。從戰國文字來看,中山王大鼎“考宅唯刑”的“宅”讀為“度”;郾王職壺“乇幾卅”的“乇”,董珊、陳劍先生亦讀為“度”。董珊、陳劍:《郾王職壺銘文研究》,《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三輯。楚系文字中二者相通的例子也很多,如上博六《天子建州》簡7、8的“恥乇”讀為“恥度”,上博七《凡物流形》簡3的“五乇”讀為“五度”。從字形上看,“度”本亦从攵。綜上所述,我們覺得把“”釋為“度”或“剫”,問題應該不大。“斫”、“度”音、義皆近,故“

5、”可讀為“斫”。《說文》:“斫,擊也。”“鋸”,《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編寫組認為:“此字古音入魚部見紐,與戟為鐸部見紐音讀相近,應是戟的方音。”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文物出版社,1990年,566頁。李家浩先生為之申說,認為“戟”或作“鋸”,“是完全有可能的”。李家浩:《傳遽鷹節銘文考釋——戰國符節銘文研究之二》,《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89頁,注②。董珊先生說:“據此來看,‘乇鋸(戟)’應該是有矛刺相配的。”又說:“我們認爲這些‘巨乇矛’或‘乇矛’原來是跟‘巨乇鋸’或‘乇鋸’一起組裝成戟,然後才使用的

6、。”我們認為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意見,只是“巨乇矛”、“乇矛”的“”也應讀為“斫”。最後談一下對董珊先生讀“”為“徒”的看法。我們覺得董先生的意見可能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徒”字習見,二是“巨徒鋸”似乎不合語法。如果把“徒”釋為“步兵”,就是名詞,這個名詞可以理解為是表領屬。漢語偏正結構的定語順序一般是表領屬的名詞在前,形容詞在後。比如說“大刀”、“長矛”,“步兵的長矛”、“騎兵的大刀”等。象“巨徒鋸”這樣的語序,即使是古代漢語,有可能和現代漢語語序不同,也明顯比較彆扭。而把“”讀為“斫”,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巨斫戟”和現代漢語如“大砍刀”等之類的語序正

7、合。另外,董先生把中山王鉞銘文“以敬(儆)乇眾”和左軍戈“乇僕”的“乇”都讀為“徒”,也似有可商。我們覺得,這兩例有可能讀為“度”。“以儆度眾”是用來警戒規範民眾的意思。“度僕”可能是軍隊中的度支之官。《礼记·王制》:“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郑玄注:“制國用,如今度支經用。”董珊先生說:“我們知道,先秦戰爭中有專門負責軍需的一類人,稱為‘僕’。”負責軍需的人稱為“度僕”,是有可能的。當然,這兩例是否一定如此讀,我們自己也不敢十分肯定,這裡提出來,僅供大家參考。附記:本文寫作過程中曾向程少軒先生請教,並蒙程先生提供資料,謹致謝忱。本文收稿日期為200

8、9年2月12日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年2月12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