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前:談兩周金文中的“[余口]”字

黃錦前:談兩周金文中的“[余口]”字

ID:32738223

大小:1.13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2-15

黃錦前:談兩周金文中的“[余口]”字_第1页
黃錦前:談兩周金文中的“[余口]”字_第2页
黃錦前:談兩周金文中的“[余口]”字_第3页
黃錦前:談兩周金文中的“[余口]”字_第4页
黃錦前:談兩周金文中的“[余口]”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黃錦前:談兩周金文中的“[余口]”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85談兩周金文中的“余”和“舍”(首發)黄锦前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摘要:本文主要從辭例和用法的角度,對兩周金文中“”字的用例進行了辨析,認爲在西周金文中,凡是表示“賜予”、“給與”一類意思的“”字,都應該釋作“余”,在銘文中通常讀作“予”;凡是表示“施”、“置”一類意思的“”字,都應該釋作“舍”,二者在形體上並無明顯的區別。在東周金文中,“”字在大多數情況下應釋作“余”,與“舍”字形體區別甚明,但偶爾也有例外,因而在

2、對相關古文字資料進行考釋時,需充分注意辭例的作用。關鍵詞:金文  余 舍 辭例一安徽壽縣城東丘家花園出土的鄂君啟節1957年4月發現四枚,其中車節三枚,舟節一枚,詳見殷滌非、羅長銘:《壽縣出土的“鄂君啟金節”》,《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第4期,7-11頁;1960年又發現舟節一枚,詳見《安徽日報》1961年2月23日的有關報導。四枚符節的銘文著錄於《殷周金文集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第十八冊,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12月;《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第八冊,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4月,下文簡稱“集成”)18.12110-121

3、13號,1960年發現的舟節著錄於《中國青銅器全集》(中國青銅器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青銅器全集》,第10卷,東周(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6月)98頁左。,其中車節3枚,同形同銘;舟節2枚,同形同銘。節銘的最後一句皆作:見其金節則毋政(征),母(毋)槫(傳)飤(食);不見其金節則政(征)。這里要討論的是該句中“”字的釋讀問題。車節該字字形較清晰,作收稿日期:2011年1月11日發佈日期:2011年1月15日頁碼:19/19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

4、how.asp?Src_ID=1585;舟節該字筆畫有殘損,作,發表時摹作“”,據目測實物,基本筆畫應該沒有什么太大問題,因此也可以說該字在車節和舟節上的寫法是一致的。其上部所从與王子午鼎的“”集成5.2811。、꺯븑尹征城的“”集成2.425。、哀成叔鼎的“”集成5.2782。、益余敦的“”《保利藏金》編輯委員會:《保利藏金(續)——保利藝術博物館精品選》,中國保利集團公司編,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2001年,第184頁。、中山王方壺的“()”集成15.9735。、侯馬盟書的“”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侯馬盟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年12月,第30

5、8頁。、玺彙2270的“”羅福頤:《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12月,第223頁。等都很相似。資料發表者殷滌非、羅長銘最初將其隸定作“舍”,讀作“予”,並解釋說:“毋予浮飤,是不要給他超額供應的意思。引案:殷、羅二氏將“槫”釋爲“桴”,讀作“浮”。”從文義上來看,將該字讀作“予”,訓爲“給”,是很恰當的。與殷滌非、羅長銘文同時發表的郭沫若《關於鄂君啟節的研究》一文直接將該字隸定爲“舍”,并將“見其金節則毋政,毋舍桴飤,不見其金節則政”句解釋爲“言見其金節則不征稅收,並要加以優待,不要給予不好的食物。沒有通行證,那就要征稅,當然更不會受優待了”郭沫

6、若:《關於鄂君啟節的研究》,《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第4期,3-6頁。。顯然,郭氏也是將該字當作“給予”一類意思來理解的,這也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問題是,殷、羅二氏以及郭氏都沒有對該字進行嚴格的隸定,換句話說,也就沒有說清楚該字到底是“舍”還是“余”的問題。1977年河北平山縣三汲公社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的戰國中期的中山王鼎(XK.1),其銘文中有一句話作“含(今)(余)方壯”,“含”、“”二字的原篆分別作、集成5.2840。,與以往常見的“今”與“余”字寫法不同,二字下部皆有一“口”形的飾筆。中山王方壺銘文中也有“余”字,但寫作集成15.9735。,與常見的

7、“余”字的寫法近同,而與此下部从一“口”收稿日期:2011年1月11日發佈日期:2011年1月15日頁碼:19/19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85形不同。但從辭例來看,這二字只能釋作“今”和“余”。因此,中山王鼎銘文“余”字的釋讀,豐富了我們對“余”字構形的認識。再回到剛才我們關於節銘該字的討論,它也就變得非常簡單了。其實節銘之字就是“余”字,下部之“口”形只不過是添加的飾筆而已。因此,“母槫飤”就是“毋余傳食”,亦即“毋予傳食”的意思“余”

8、和“予”古書中有很多相通的例子,參見高亨纂著,董治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