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浅议医患心理契约的内涵、要素与意义word版下载

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浅议医患心理契约的内涵、要素与意义word版下载

ID:32638102

大小:61.5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4

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浅议医患心理契约的内涵、要素与意义word版下载_第1页
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浅议医患心理契约的内涵、要素与意义word版下载_第2页
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浅议医患心理契约的内涵、要素与意义word版下载_第3页
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浅议医患心理契约的内涵、要素与意义word版下载_第4页
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浅议医患心理契约的内涵、要素与意义word版下载_第5页
资源描述:

《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浅议医患心理契约的内涵、要素与意义word版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契约心理学论文范文:浅议医患心理契约的内涵.要素与意义word版下载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医患心理契约的内涵、要素与意义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契约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摘要:医患心理契约是医患之间的一种主观的内隐的心理约定,是情感契合与承诺契合的统一。心理契约的普适性与医患关系的异质性相交融,形成了医患心理契约的特点。医患心理契约的构成要素是其基木内容与基木要求的统一,主要包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诚实守信等。在和谐医患关系的维系或再造中,医患心理契约的功能与作用不可忽视。关键词:心理契约;医患;医患关系1673-291X(2013

2、)24-0292-03心理契约概念及其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学术界,现已成为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的热点,其作用和价值也由此获得了广泛认同。医患心理契约概念的提出,受益于心理契约研究触角的拓展与延伸,为我们研究探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维度。一、医患心理契约概念的缘起及内涵界定心理契约是组织行为学的一个概念,它强调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屮,除了书面契约所规定的内容外,还存在着一系列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彼此期望,而这些彼此间的期望,同样是影响个体情绪、态度、行为乃至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起初研究者的话题主要集中于经济组织内

3、部的雇佣关系,后来有学者指出,可以将心理契约概念应用到研究各种不同关系中——佃户和地主、顾客和客户、病人和医生等[1]。从学术动态来看,心理契约研究已从经济组织内部的雇佣关系领域向教育管理、政府管理、社会管理等泛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大举拓展,并正从“隶属性”社会关系向“非隶属性”社会关系广泛延伸。医患关系作为受社会关注度极高、牵涉面甚广的一种社会关系,它实质上也是一种契约关系,同样存在着心理契约。然而,略显遗憾的是,国内学界借鉴心理契约理论来审视、研讨医患关系,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已有的相关著述来看,现仅能检索到邹苏、牛荣华、王少群等少数研究者的寥寥数篇论文,著作形态的成果

4、尚未见到,医患心理契约的研究氛围迄今仍其为冷清。鉴于学界对心理契约的内涵尚无统一的界定,对医患心理契约内涵的诠释也避开不了见仁见智。早期的心理契约理论,强调双方主体之间的相互“期望”,晚近的心理契约理论则认为,心理契约不仅仅有期望的性质,更注重契约的允诺性质,即“事先承诺基础上的责任和义务”[2]。有鉴于此,我们在综合考察后认为,医患心理契约是医患之间的一种“主观的内隐的心理约定”[3]。该定义可从三个方面來理解:(1)心理契约不等于期望的集合,也并非所有的期望都能成为心理契约的内容;医患心理契约是医患双方对彼此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约定,是对彼此责任义务的

5、期望、感知等信念系统的内隐的相互认可o(2)医患心理契约是一种内隐的约定,未曾书面化、公开化,约定的核心内容是彼此的隐含的非正式的期望与责任。(3)医患心理契约既是彼此责任义务的承诺契合,又是医患交互基础上的情感契合,是承诺契合与情感契合的有机统一,是联结医患双方的心理纽带,影响着医患双方的态度和行为。一般来说,医患心理契约因诊疗情境引起。实际上,在诊疗程序发生前即已初现医患心理契约Z端倪,表现为人们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法规制度、道德规范,对医疗卫生行业服务标准、医院及医务人员职责、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义务等方面所形成的群体一致性的社会化的信念。这种萌芽、模糊形态的医患心

6、理契约,在进入诊疗程序后,因持续接触、整合新的信息而不断经受冲突与融合、校验与修正。二、医患心理契约的特点医患心理契约的特点,既要反映心理契约在不同关系领域的普适性,又要体现医患关系的异质性、特殊性。大体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來把握:一是主观性。医患心理契约作为一种主观的心理约定,其形成是一个主观感知的过程,不是通过文字、书面的方式达成的;其内容是医患双方对彼此责任义务的隐含理解或主观体验,并非相互责任义务这一事实本身。二是双向交互性。医患心理契约的“当事人”必须是医、患两个主体,表现为寄予期望的双向交互关系,任何单方面的期望或信念都构不成心理契约。三是内隐性及动态性。医患心

7、理契约与正契合约所不同的是,既没有固定的模式、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规定的内容,初建时人们并不明显意识到,且随着特定诊疗情境或主体的转变而发生动态的变更。四是差异性。医患心理契约不仅有期望,而且包括对责任义务的承诺,医方对患者的期望值、患者对于医方的期望值之间难免存在差异,甚至有明显反差。五是效能型。医患心理契约违背、破坏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理由,折射出医患心理契约层面的失信也要付出代价。六是脆弱性。医患心理契约的履行依赖医患双方之间沟通与合作,任何一方缺乏对对方的深刻了解和领悟,或任何一方有偏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乃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