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ID:32283543

大小:247.2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2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_第1页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_第2页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_第3页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_第4页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编写人:望佳姗审核人:潘林荣*1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搜索信息的能力。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贸描写,体会从外贸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分写作方法。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描写手法,教学难点:理解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学习他面对逆境坚强乐观的精神。教学方法:交流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设计第一课时倾听音乐: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

2、了什么?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是最怕什么呢?(耳聋)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呀。让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东西。就像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想不想认识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知识链接1、何为:当代著名作家。原名何振亚6,祖籍浙江定海,1922年4月出

3、生在定海状元桥旁边的横堂弄,中共党员。1943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45年参加歌名工作,1937年开始写作,第一篇作品《路》,著有作品集《青弋江》、《第二次考试》、《何为散文选》等。2、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820年两耳失聪,但仍坚持音乐创作。他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5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鸣奏曲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称为乐圣。文章中心思

4、想课文主要通过对贝多芬肖像和语言的描写,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着重表现他内心世界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预习检测1、给加粗的字注音。重荷(hè)愁苦(chóu)深邃(suì)踌躇(chóuchú)巴望(wàng)锁闭(suǒ)磐石(pán)喧嚣(xiāo)惹人注目(rě)杂乱无章(zá)女佣(yōng)2、解释词语重荷:电压承受过重,用来形容有过于沉重的负担。踌躇:犹豫喧嚣:声音杂乱;不清净杂乱无章:乱七八糟,没有条理惹人注目:让人注意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巴望:指望整体感知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6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

5、多芬的经过。2、客人怎样拜访贝多芬的?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拜访过程: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与客人谈话——贝多芬与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①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②贝多芬和客人会面并谈话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合作探究(1)快速阅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描写的句子,用几句话概括一下贝多芬分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贝多芬的形象的?肖像描写(3)跳读课文,圈画出这些语段,反复诵

6、读,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主要集中在6、7、9自然段。这些描写抓住了人物特征,表现出了他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他那“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的衣饰,“拖在后面的”“早已失效的助听器”“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都印证着他窘迫的生活和苦难的压力。然而,与此同时,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的宽阔的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和苦难命运的不屈服不妥协的抗争意志。说明他是敢于“扼住命运咽喉”的英雄。(4)在文中画出描写贝多芬外貌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这些反映了

7、贝多芬怎样的个性?外貌:"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5)这些描写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由整体到布局(由上到下)品味语言6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1)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所以说,

8、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2)“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贝多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