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79343
大小:56.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8
《基于云空间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探索和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云空间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探索和探究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基于云空间的优质课程资源平台的构建思路和方法。首先对目前全国多数学校的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主要采取的两种方式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对信息时代下基于云空间的课程资源平台建设进行探索研究。关键词云空间课程资源建设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0引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国家明确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
2、源普及共享”,对于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从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全国多个学校已建成或正在建设课程资源平台,各个学校都存放着大量的课程资源,并且由于学校间的专业课程资源库标准不统一、数据结构不统一、开发工具和平台不统一,真正意义的资源共享一直难以实现;同时这些资源都需要大量的IT基础设施和提供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和分散的人员维护,这些都增加了高校运营的成本。通过构筑共享的云平台,从而实现各学校间的课程资源共享,并且师生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和分享经验、成果。文中主要阐述基于云空间的优质课程资源平
3、台的构建思路和方法。1课程资源平台建设方式和存在的问题分析1.1目前全国多数学校的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主要采取的两种方式(1)学校凭自己的力量建设课程资源(实力雄厚且有多年历史积淀的学校),建设或购置多个课程资源存储数据库并将自己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录人数据库,通过统一的网站界面提供资源共享;(2)购买课程资源平台(如比较著名的得实课程资源平台等),里面有大量的现成的课程资源和各种素材如各种国家、省部级精品课程的课件、视频、教学计划、案例库等课程资源,同时还有如备课、作业布置、在线答疑等内部网络教学相关功能供学校师生使用。1.2这
4、两种方式存在的问题(1)课程资源平台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硬件设备、数据库等资源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均投人了一定财力物力构建基础设施,据统计这些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仅接近50%,而高校间的硬件基础设施又不能共享,造成极大浪费。此外,课程资源自建自用,资源建设人数少,课程资源规模较小,且自行维护数据库、网站,成本比较高,资源管理维护不够专业,难以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1)重复性建设严重,不能真正意义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多数高校的课程资源只对内部开放,造成课程资源的重复性建设,且各学校间研
5、究方向相近的教师难以交流。(2)购买的课程资源缺乏灵活性和实用性,课程资源平台中多为本科院校的课程资源,针对极具区域特色的高职院校,购买的课程资源平台中大多数课程资源是没有作用的,尤其针对我院这样一个政法类的高职院校可用的资源是很少的。(3)课程资源建设局限在本校,很难和别的学校进行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到一定阶段后发展比较困难。(4)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对课程资源的海量需求。2信息时代下基于云空间的课程资源平台建设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开始应用于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依托公共课程资源平台建设课程资源
6、(如教育部目前主推的世界大学城云空间),通过提供无限量共享的网络云空间、相关教学应用和个人空间互动交流的方式给各个学校提供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云平台,这种开放式的课程资源建设方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首先,云平台的基础设施由专业人士进行管理、维护,学校只需要每年缴纳很少的租赁费用就可以享受高品质的无限量的云空间存储和云平台提供的服务;其次,就像滚雪球一般,每天都有来自各个学校不断上传的共享课程资源进人这个公共的课程资源云平台,各个学校在云平台上进行资源共建共享,最终建成教育部要求的"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中的“教育资源公
7、共服务平台”;最后,学校间师生可以在云平台上互动交流,从而达到”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中的“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云空间的课程资源建设是开放的,人人都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使用者,课程资源平台是各个学校共建共享,最终构建成拥有海量课程资源的开放式的课程资源平台。构建基于云空间的课程资源平台的具体方式如下:(1)依托公共的云平台(如教育部主推的世界大学城云平台),采用分层架构,分三层建设学校的课程资源平台:第一层是师生的个人云空间建设,第二层是专业/部门主题云空间建设,第三层是学校机构云空间建设。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
8、,以个人云空间建设为切人点,以课程资源建设为重心,以着力推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空间建设与使用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教与学空间的互动功能,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革,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学校个人空间建设的优质课程资源和其他学校的优质课程资源汇聚到专业/部门主题空间中形成专业/部门主题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