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证明方法选讲

不等式证明方法选讲

ID:31514930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不等式证明方法选讲_第1页
不等式证明方法选讲_第2页
不等式证明方法选讲_第3页
不等式证明方法选讲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等式证明方法选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等式证明方法选讲  摘要:不等式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系统介绍了九种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并通过一些特殊例题的讲解使证明方法更易于学生接受。  关键词: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放缩法;数学归纳法;换元法;基本不等式;导数法  不等式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历年高考复习中颇令师生们为之头疼。由于不等式的形式各异,证明没有固定的模式模仿,并且技巧多样,方法灵活多变,因此熟练掌握不等式的证明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这里精选了九种不同方法对不等式证明进行了详细讲解和研究。  一、比较法  二、分析法  分析法的思路是逆向思维,用分析法证明必须从结论出发

2、,倒着分析,寻找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应用分析法证明问题时要严格按照分析法的语言表达,下一步是上一步的充要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分析法时,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或证明过程中所需的知识不太明确、具体时,往往采用分析法,特别是含有根号、绝对值的不等式,常考虑用分析法。  三、综合法4  从已知或证明过的不等式出发,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及公理推导出欲证的不等式,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四、反证法  从命题否定的结论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正法。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时,必须将命题结论的反面的各

3、种情形一一推出矛盾。  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思路及步骤:  (1)假定命题的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进行推理,在推理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公理或定理矛盾。(3)由于上述矛盾的出现,可以肯定原来的假设“结论不成立”是错误的。(4)肯定原来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  如果待证命题是否定性命题或唯一性命题或以“至多”“至少”等方式给出,一般要考虑用反证法。  五、放缩法  放缩法就是在证明过程中,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作适当的放大或缩小,证明比原不等式更好的不等式来代替原不等式的证明。放缩法的目的性强,必须恰到好处,同时在放缩时必须时刻注意放缩的跨度,放不能过头,缩不能

4、不及。否则不能达到目的。  在证明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放缩,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放缩的范围较难把握,常常出现放缩后得不出结论或得到相反的现象。因此,使用放缩法时,如何确定放缩目标尤为重要。要想正4确确定放缩目标,就必须根据欲证结论,抓住题目的特点,掌握放缩技巧,真正做到弄懂弄通,还要根据不同题目的类型,采用恰到好处的放缩方法,才能把题解活,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数学归纳法  当遇到与正整数n有关的不等式证明,应用其他办法不容易证时,可以考虑采用数学归纳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k成立,

5、推证n=k+1时也成立,证明时用上归纳假设后,可以采用分析法、比较法、综合法、放缩法等证明。  七、换元法  所谓“换元法”,就是根据不等式的结构特征,选择适当的变量代换,从而化繁为简,或实现某种转化,以便证题。其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八、基本不等式  创造基本不等式的条件,护理拆分项或配凑项是常用技巧,其中拆与凑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不等式条件,通常是考虑分母的代数式,考虑将整式拆分与配凑成与分母有关的式子与常数的和。  九、导数法

6、4  利用导数法证明不等式f(x)>g(x)在区间D上恒成立的基本方法是构造函数h(x)=f(x)-g(x),然后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或者函数的最值证明函数h(x)>0,其中一个重要技巧就是找到函数h(x)什么时候可以等于0,这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总之,不等式在现实社会与高考数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此外在不等式的研究中能让我们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与成就感。上面介绍的九种方法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能普遍使用,因此选择方法之前要慎重考虑,找出问题的显著特点,根据特点对症下药,才能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练多想,只有熟练了,才

7、能够信手拈来。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