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忠实”到“创新”―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忠实”到“创新”―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ID:31488265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从“忠实”到“创新”―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_第1页
从“忠实”到“创新”―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_第2页
从“忠实”到“创新”―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_第3页
从“忠实”到“创新”―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_第4页
从“忠实”到“创新”―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忠实”到“创新”―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忠实”到“创新”―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摘要】近年来,翻译文化之风日盛,颠覆了“忠实”这一翻译术语,其中尤以解构之风最盛。相比于传统译论的“忠实”策略,解构主义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但如何合理地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庞德作为创造性翻译实践的先驱者,其翻译策略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不谋而合。通过分析《华夏集》中庞德所采取的针对语言要素与非语言要素的翻译实践,解读在解构主义译者主体性的指导下,如何实现从“忠实”到“创新”这一转变过程。  【关键词】解构主义;译者主体性;忠实;创新    一、解构主

2、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哲学家德理达出版了三部著作《论文字学》、《书写与差异》和《声音与现象》;在这三本著作中,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解构主义哲学。德里达的“解构”是一种颠覆二元对立体系的基本策略。这种策略在把矛头直接指向形而上学、传统理性中心主义和语音中心主义等基本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所谓二元对立体系,即是在世界被建立的同时,产生的一种中心―边缘的等级制度,其核心便是“中心”与“边缘”6的二元对立。在这种关系中,一方总处于中心地位,而另一方总处于边缘地位,双方处于一种不对等的关系之中。换言之,【1】“在传统的哲学对立中,没

3、有对立双方的和平共处,而只有一种暴力的等级制度。其中,一方(在价值上,逻辑上,等)统治着另一方,占据支配地位。消除这种对立首先就是在颠覆那个等级关系。”因此,解构主义的首要目的就是打破传统二元对立关系,建立起一种新的合理的秩序。在传统的翻译实践中,作者被认为是“中心”,译者被认为是从属于作者的“边缘”,那么当解构主义遇上译者主体性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  二、解构主义译者主体性  何为译者的主体性?【2】“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而不是主体作为人的规定性。主体作为人的规定性称之为人性,而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是主体性。主体性最

4、根本的内容是人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简言之是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性。”在哲学范畴中,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人们能够主动的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换言之,译者主体性是指在翻译实践中,为了达到翻译目的,译者能够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解决实际问题。而译者作为翻译实践的主体,其行为必然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等因素的制约与操控。简言之,译者的主体性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受动性的辩证统一。6  传统译论长期处于结构主义的统治之中。【3】在结构主义的认知中,语言被视为一个共时性的稳定封闭的恒定机构,【4】:93-94而

5、译者的选择面临着一系列相关因素的相互竞争,比如句法、形式、内容及意义等方面;这就造成了译者常常忽略翻译过程中的非语言因素,如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政治制度、作者目的等方面。这也就是说,传统译论将“忠实”摆在了首要位置。因此,传统的译者主体性强调的是遵从原文与作者的绝对权威,即将客观的原文凌驾于主观的译文之上,将主观能动性隐藏于客观实际的背后。解构主义翻译观就是要颠覆这种不对等的二元对立关系。  在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中,文本并不是稳定的而是开放的;译者不可能将原文复制于目的语之中,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译者每一次对文章的解读与

6、翻译都意味着对原文的重建而非对原意的复制;因此,【5】译文并不是对原文的复制与模仿,而是原文在目的语中的再生―原文的语言以一种独特而令人难忘的方式升入一个更为高级和纯洁的语言氛围;译者也不再是作者的影子,而是作者的搭档。因此,译文与原文,译者与作者的关系是对等的、互补的以及共生的。解构主义译者主体性的核心是,在翻译实践中,让译者从幕后走向台前,不再受到作者与原文的“过分”制约,译者的任务是确保原文在译语文化获得新生与发展。  与传统的翻译理论不同的是,【6】解构主义并未提出具体的翻译策略,而仅仅是从宏观上对翻译实践指明了方向。解

7、构主义翻译思想强调的是对原文与作者权威地位的破坏与颠覆,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主体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与操控,那么翻译实践中,【4】:51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则全在“不可确定”中发挥着创造性;在对翻译二元关系的解构中,翻译的创造性并非是主观的“胡译”与“乱译”,而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受动性的辩证统一。虽然解构主义进入翻译领域已有半世纪之久,但是早在解构主义发轫之前,已有译者突破“忠实”6这一限制,将自己对原文的理解以及所处时代的客观实际融入到翻译实践的过程之中,这种翻译策略就是创造性翻译。虽然,当时解

8、构主义一词并未存在,但创造性翻译的实践中体现着解构主义思想。例如,庞德就在其对《华夏集》英译中采用了创造性的翻译策略,成为创造性翻译的先驱者。  三、从“忠实”到“创新”:庞德创造性翻译解读  出版于1915年的《华夏集》是庞德根据东方学家费诺罗萨的手稿里对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