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译者主体性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译者主体性

ID:37728388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9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译者主体性_第1页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译者主体性_第2页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译者主体性_第3页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译者主体性_第4页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译者主体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译者主体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女性主义的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摘要:西方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结合给翻译研究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全新的视角。将性别差异引入翻译理论与实践,可以使翻译更具目的性,同时也对传统的“忠实”提出了质疑关键词:译者主体性女性主义传统译论研究中,译者的文化地位长久以来受到边缘化。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主体性研究逐步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女性主义思潮与翻译研究的结合,产生了许多致力于改善译者和女性生存状况的女性翻译家。在某种程度上,她们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译者主体性“做出了重新解读,发展了女性话语,让人们听到了她们的声音一、译者主体性多

2、年来,翻译研究侧重于翻译的技巧,过多地追求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对等”,致力于解决“怎样翻”的问题。然而,真正从事翻译的人――译者却一直未受到应得的尊重与重视。在漫长的历史中,他们被称作“媒婆”、“带着镣铐的舞者”。GeorgeMountin甚至称译文应该“像玻璃一样透明,读者甚至不能察觉到它的存在”(Alvarez,XX年代,西方社会经历了一场文化转向,这为翻译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角度和视角。埃文-佐哈尔和图里的多元系统理论为面向译入语的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勒菲弗尔和巴斯内特为代表人物的操纵学派指出,翻译是对原文的文化改写。译者作为原文

3、的操纵者,毫无疑问是翻译活动的主体。笔者认为,翻译的主体即是译者,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翻译活动始于译者对原文的阅读,这一过程必然涉及译者对原文本的解读,而这种解读是带有译者独特的视角和主观性的;其次,作为对文本的处理,翻译需要作出一系列的选择,如翻译策略、语言表达等,在作出这些选择时译者没有办法做到绝对中立和客观,因此,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文的本质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化转向中,各种后现代主义理论层出不穷,这些理论包括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其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尤为旗帜鲜明女性主义(femin

4、ism)一词,在中国曾被译为女权主义,最初是指西方女性主义者为抵制男权社会带给女性(“第二性”――波伏娃)的压迫和歧视而做出斗争的社会运动。女性主义与译者主体性的结合是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和历史基础的。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女性与译者都遭受了长期的歧视,翻译曾被比作“不忠的美人”,二者最终在追求主体性、能动性、平等性的抵抗中实现了结合。女性译者们将翻译作为抵抗父权社会体系压迫和控制的手段,利用翻译行为来挑战传统的等级制度和性别角色,试图重新界定忠实的评判标准,并对意义和价值的普遍标准提出质疑戈达尔德提出,在对文本的操纵中,女性译者必然留下其女

5、性的特征。下面,笔者将通过对《呼啸山庄》两种译本的比较,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女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呈现的某种态度和立场三、《呼啸山庄》译本比较《呼啸山庄》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作者艾米丽•勃朗特用细腻的文笔和饱满的热情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凄美奇特的爱情悲剧和一副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杨苡,中国为数不多的女性翻译家之一。她翻译的《呼啸山庄》已成为这一经典著作的经典译本。方平译《呼啸山庄》于1984年完成例一:原文:Nelly,Iseenow,youthinkmeaselfishwretch,……(EmilyBronte,2

6、003)方译:纳莉,这会儿我明白了,你当我是一个只想到自己的可怜虫……(方平,1988)杨译:耐莉,现在我懂了,你以为我是个自私的贱人……(杨苡,1980)这段对话发生在女主人公Catherine和女管家Nelly之间。在决定嫁给Linton之前,Catherine向她的女管家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原文中的措辞“wretch”实际上是一个较中性的词,方平在处理这个词的时候用了比较贴近本意的“可怜虫”,而杨苡则毫不留情地将自己的女性同胞贬斥为“贱人”,可见虽然杨苡已是五四后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新知识女性,但由于父权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杨很难从社

7、会对女性的歧视中摆脱出来,字里行间还渗透着社会无形中强加给她的作为女性的妄自菲薄例二:原文:Thesameconvictionhadstrickenhimasme,fromtheinstanthebeheldher,thattherewasnoprospectofultimaterecoverythere―shewasfated,suretodie.(EmilyBronte,2003)方译:他一眼看到她,就像我一样,千真万确地知道,她这病是好不了啦,没有指望了,她是难逃一死了。(方平,1988)杨译:他一看见她,就跟我同样地确信,她是没

8、有最后复原的希望了―她命中注定,一定要死了。(杨苡,1980)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方译较为口语化,全书中其他部分也大量使用了“了”“啦”等语气词,而杨译则字斟句酌,全文书面化迹象明显。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