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激情 以读促讲 以读助学

以读激情 以读促讲 以读助学

ID:3138899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以读激情 以读促讲 以读助学_第1页
以读激情 以读促讲 以读助学_第2页
以读激情 以读促讲 以读助学_第3页
以读激情 以读促讲 以读助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读激情 以读促讲 以读助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读激情以读促讲以读助学  新学期接了一个四年级语文,这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很有特点,2个第一:数学各项指标全学年第一,还要落第二名的班级好远;语文正相反,各项指标排在学年最后,还要比前一名差10多分。每次我们拿到试卷分析时都疑惑不解,当我深入班级后才发现,由于多次换老师的缘故,孩子们基础打的不好,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现象一:上课,任你教师口若悬河、激情四射,孩子们瞅着你目无表情,那呆若木鸡的神情马上令你觉得索然无味、激情顿失。现象二:第一天,语文作业三分之一未交,交上来的也不敢恭维,经过整顿,第二天仍有未交,

2、至今还有不写作业者。现象三:四年级的孩子读课文加字、丢字不说,唱读、指读现象严重。现象四:第一次习作,除了一名同学语句通顺、有个别错字,其余同学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让批阅的我无从下手。现象五:对数学的狂热可能来自负责任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又表现在平时的学习态度上,语文课下课铃刚响,恨不得老师立刻宣布下课,好写数学练习,更有甚者已有拿出来写的了……  我特别向往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曾经描述过的课堂状态“学生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直看、小嘴直张”4,我对学生要求严格,写字时知识端正,字迹工整,我甚至亲自指导他

3、们书写预习作业,一段时间,收效甚微。怎么办?用什么办法改变现状,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不断的思索着。学校举行语文教师朗读比赛,我获得一等奖,自己到没觉得什么,不知从哪听说的,下课孩子们跑来问我是不是真的,那眼神充满羡慕和钦佩,当得到我肯定的答复他们欢呼雀跃,仿佛第一的是他们,当我有动情的给他们朗诵了我的作品后,教室里片刻的宁静后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望着他们敬佩的眼神,我的心里一动,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

4、知识的过程。那么我用读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用读来引领学生学习语文,掌握方法、提高成绩,有何不可?从此,课上、课下,经常能见到我和孩子读书的场景。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  让学生多读书,并不单指课堂上的读书,它应贯穿于课堂内外。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做到“三读”,即:(一)课前预习读。要求学生做到读正确、流利,尽自己的能力去理解课文。这些年来,我的家庭作业一直是以学生读书为主,效果很不错,关键的是学生通过阅读还要完成预习单。通过完成精心预设的阅读作业,学生们一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二是学会了质疑问难,

5、最为明显的是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很大提高。(二)课中引导读。课堂上,我经常是以读促讲,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感受,读出韵味。学生会读了,读好了,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不要总担心这没讲到,那没讲到。张田若老先生关于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时间曾讲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4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有这个观念,都要下这个狠心。(三)课后品味读。一篇课文学结束后,我要求学生再回过头来仔细地品读课文,一品课文的布局谋篇,二品课文的遣词造句,三品课文的感情表达。在品读的过程中落实了

6、语文的基础知识,在这样的读书中,学生会感悟到许多东西,而这在老师的讲解中是学不到的。  二、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读懂内涵,读出情味  课堂上倡导学生自主读书,并不是要老师放手不管,让学生机械地小和尚念经,而是要在学生疑惑处精当地加以点拨、指导,让学生能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现在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大多数老师注重了学生的读书,但学生读来读去不见提高,也就读得兴味索然了。究其原因在于老师忘记了自己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在语文课堂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老师指名一学生朗读,效果不佳,于是再点名,其效果仍未达到,有耐心的还会继续点下

7、去,无耐心的则草草收场。在学生的整个朗读过程中,老师不置可否,不作指点,学生虽然读了,但由于知识、能力的有限,不能感悟出文本的意蕴,思维的那个坎儿暂时过不了。由于老师的袖手旁观,学生也就糊里糊涂,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引导,要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读出内涵,读出情味。  小学的课文大多文质优美,浅显易懂,并不需要老师从头讲到尾,只要让学生反复读书,学生也就能理解十之八九。只是学生在每一次的读书后,老师都要了解学生读后的收获,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时提出学生还没想透的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再去

8、读书。就这样,在读书中学生理解了课文,思考了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进到了文本,这种情感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朗读。正如叶圣陶所]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4,教师又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唤情,完成了教学任务,何乐而不为呢。  有了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作基础,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感培养、表达运用便有了源头活水,而这正是我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