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45840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专兼结构“双师型”团队建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专兼结构“双师型”团队建设研究 摘要: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探索建立专兼结构“双师型”团队的体制机制,是高职院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式。既体现高职教育方向和特色,又创新高职院校师资工作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师型团队建设 1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在构建基于校企合作专兼结构“双师型”团队方面,尚不成熟受到一些因素的严重制约和影响。 1.1师资配置欠合理 高职院校的师资应以本校教师为主体,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为辅。由于师资政策更多强调的是学历、职称要求,使得
2、有丰富技术实践经验的教师进不来。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实训指导教师不足,对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培养,难以提供有效保证。 1.2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缓慢 高职院校一直很重视对教师的培养,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元素加大对教师培养的力度。如:出国培训、双师素质培训、技能取证、企业锻炼等,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不能适应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不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无法真正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专任教师的技能水平与企业和实践教学能力要求差距较大。“双师型”6专业带头人更是凤毛麟角。其原因:一是缺乏完善有效的管理
3、机制和制度约束。二是利益驱动,相当一部分教师怕课时费减少,不愿到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单纯追求提升学历和职务晋升,为了培训而培训。三是教学任务繁重,抽不出时间深入企业实践锻炼。 1.3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不能贯穿始终 教育部早在2006年就提出: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高等职业院校“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很难聘请到既能讲授又能操作,并具有一定水平的行业企业专业人才。主要
4、原因有:行业企业支持力度不够、聘请的技术人才与专业学科不相匹配、时间难以保障,政府财政支持不够等。 1.4政策保障性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政府政策法规尚未健全。政府部门在扶持团队建设上,更多强调的是内部教学团队和学术团队,评审标准与普通高校一样,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特色。 2专兼结构“双师型”团队建设要基于校企合作 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的启迪。 美国的教育立法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极大地推动了高职教育发展。特别是地方企业和行业的参与度极高。社区学院75%的专职教师是从兼职做起的,兼职教师占到61%,成为主体。 德国“双元
5、制”6是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体制,体现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技能型等特征。高专学校教师必须有五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兼职教师占到60%。 澳大利亚实行政府、企业、行业和个人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投资体制。政府是投资的主体。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机构是TAFE学院,政府全额投入建立实训基地,突出个性化职业培训。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专兼结构“双师型”团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的要求。 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贴近生产实际,拉近教育与企业的距
6、离,体现高职教育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宗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指导下,教育部重点支持培养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100所,其中继续深化扶持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50所。来自这些高职院校的经验证明,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多种形式的深化校企合作关系,为高职教育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充分开发、吸纳、有效利用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机遇和保障。随着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构“双师型”团队凸显其重要。其重要性在于:对于支撑办学模式,实现技
7、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推进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具有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价值。 3校企合作专兼结构“双师型”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 3.1构建“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专兼结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6 校企合作专兼结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可以借鉴模块式教学的师资配置。“三位一体”系指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为一体,发挥校企合作专兼结构“双师型”团队的作用。 “三位一体”模块构成图如图1所示。 3.2团队建设实行“重点培养、分层管理、多样化扶持” 由于校企
8、合作专兼结构“双师型”团队建设还不够成熟,应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逐级培养。首先,在专业学院(教学系)以专业特点扶持培养院级团队,每个专业学院至少培养一个团队,覆盖到专业群;其次,可在比较突出的专业领域,选拔培养校级团队,经培养打造成市级乃至国家级优秀团队或创新团队。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