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89388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浅析大学生学业压力引起的心理问题及解决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大学生学业压力引起的心理问题及解决途径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快,世界各国大学生普遍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长期和负面的压力将引发他们的抑郁、焦虑及其他心理问题。而学业压力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应激源,过高的学业压力会引发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并削弱其学习效能。因此,从学生的学业压力入手,探究学业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各层面找到缓解学生学业压力引起心理问题的途径是高校教育工作一个长期的课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业压力;成因;缓解策略 一、引言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等教育
2、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与此同时,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问题频频困扰大学生,以至于当今的大学生常常“陷入个人问题的矛盾之中不能自拔”,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问题,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现在的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造成其心理不健康,从而导致大学生不能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样的现实。目前大学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生命的现象屡屡出现,这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也反映出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目前来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3、:6 1学习动力缺失,生活消极悲观 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放松下来,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普遍发生,他们用上网、玩耍、谈恋爱等方式来消磨时光。另一部分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兼职、社团等活动。大学生消极颓废、虚度光阴是对生命的轻视与亵渎,这在一定程度也是外界环境对其施予一定压力后的逃避行为。 2漠视生命,自杀事件频发 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在“上海市预防自杀研讨会”上公布了对杨浦区30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25%以上的被调查者曾经有过自杀的意念。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地高校1
4、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6.5%的大学生偶尔有自杀念头,2.1%的大学生经常有自杀念头。2012年,全国共报道281名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209人死亡,72人存活,自杀死亡率为74.4%。 以往学者的研究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根源归为学业、就业、情感等几个方面,从调查数据中(见下表)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面临主要压力集中在学业与就业两个层面上,这也是高校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所在。在校期间的学业问题又直接影响到就业问题,二者相辅相成。这些现象使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不能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业因素的成因,加以教育和疏导,找到缓解和控制的方法,引导学生健
5、康成长。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大学生心理的研究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忽视了形成心理问题的根源性原因,特别是一直忽略学业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解决方法也过于教条化和格式化。6 二、目前高校在学生学业层面存在问题 学习是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核心任务,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生存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打下的学业基础,决定了其在走入社会时发展的基础以及未来发展的差异性。但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体制和学校办学理念的差异,导致学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 很多课程的安排和教材的编著已经完全脱离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
6、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本身就对教材内容产生质疑,这种强迫式的灌输方式只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迷茫,形成逆反心理,很难达到学习的效果。 2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教育效果 学校在教师的选拔过程中唯学历论,缺少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考核,因此教学过程很难与学生形成共鸣,不能达到预设的教育效果。 3职业生涯规划形式大于内容 各个高校都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学生在刚入学时就填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但是这种为了做而做缺少实际的操作意义。在操作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对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模糊。 4高校心理咨询发展
7、缓慢,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不足6 在学业面对很大压力的情况下,学生难免在心理上出现各种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中觉得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一般和对之不了解的人占大部分,觉得很好或较好的只占16%,有13%觉得很差或较差,真正去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人很少,只占很少一部分。学校在这方面的宣传也很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程度不够高。学校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应当作为重要环节,而很多高校却将之忽略了。 三、缓解学生学业压力的途径 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这源于社会压力、家庭的压力、自我认知的压力,等等。高校工作者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在造成学生压力的学业、
8、感情、社交、就业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广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根据学生特点的变化及时了解学生特点,主动地承担起大学生心理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