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8194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追求自然的数学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追求自然的数学课堂 摘要: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追求新模式而陷入僵化的局面,画虎不成反类犬。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教师应如何做才能打造出真正的自然、高效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然课堂;打造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42-2 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创造质量奇迹的学校,随着这些学校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大都伴生出一套成功的教学模式。如洋思先学后教模式、杜郎口模式、衮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衡水中学的诱思探究等等。在他们的感召下,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借鉴外地
2、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体现自身教学理念的课堂模式。从具体实践效果来看,新的课堂模式的构建和推广的确给课堂注入了新的元素,吹来阵阵新清的风气,加上一些学校的行政强行切入模式大大提高了推广的效率,使我们相当多的课堂迅速地“有模有样”了。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也出现了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这里先举两个例子。 [案例之一]5前段时间听过一节数学课,教学内容为高中教学必修三《简单随机抽样》,本课时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在自主预学习中即可充分理解和应用,然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者却安排小组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研究如何实施简单随机抽样,其实内容就
3、是编号,抽鉴或用随机量表,课本上陈述得明明白白,根本无须探究,其结果是学生花几分钟交流课外话题,教师忙于维持课堂纪律。 [案例之二]我校的分层导学模式有四个环节,“前置性自主预学习――新知合作探究――形成性检测――后续性矫正”。主要载体是导学案,其中安排后续性矫正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对前三个环节实施之后出现的学生掌握困难的地方予以矫正强化。而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却发现不少年级学科组在印发给学生的导学案中后续性矫正的内容赫然在列。且不说课未上,无法准确知晓学生的问题,但看各班级层次不同,需要矫正的地方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样安排的后续性矫正出现
4、偏差是必然的结果,效果也可想而知。5 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使用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模式化的倾向,也就是出现了教学行为僵化的情况,而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大家知道,教学模式是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它有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和活动程序。操作性是他的一个特点。因为它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尤其是广大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在某种意义上讲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有帮助的。上述两个例子反映出来的问题不是模式本身的科学性的问题,而是教者忽视了教学模式的另两个特性,即指向性(任一模式都是围绕一定的目标设计的,没有
5、普适的模式)和灵活性(在操作中要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特色做适当微调)。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校管理的因素,即强行切入模式所带来的副产品;二是教师的个人因素,它涉及到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学习借鉴成功教学模式是课堂改革的起点,打造符合具体校情结构合理的教学模式也绝非终点,自然的课堂才能实现高效教学的最终目的。这里需要阐明两个关键词即:“自然”和“高效”。“高效”:简单地说就是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投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比较关注效率的最大化,即单位时间学生的接受量,我将其理解为显性的高效。而高效还应该包括
6、效益的最大化,即学生受教育影响的积极程度,即兴趣及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包括学习品质等隐性的方面。从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来看,后者的高效达成难度更大,也更有意义。“自然”有多种释义,这里的自然取义有二:一是“自然者,道也”;二是顺其自然非人为,不做作。也就是事物内部的规律,就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教育教学的规律。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自然的课堂,实现高效的目的呢?众所周知,课堂教学要弄清两个问题,即教什么和如何教,然而教学的内容千变万化,教学的主体学生千差万别。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功底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外,就必须研究学情、研究教法。在具体教学
7、实践中应该关注以下几点:5 首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是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从逻辑关系来分析,凡是符合规律的东西就是科学的,科学的当然是高效的。这样说来掌握教学规律是高效教学的必备条件。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教师知识结构中这方面的知识却是比较缺乏的。记得一次学校青年教师岗位培训时让现场老师说一些他们所知道科学的教学原则,大多数人知之甚少,现实课堂教学中违反规律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以笔者个人的观察这种状况在当下改观并不大。在这种状况下,即使引进高效的教学模式,也会因不能得到很好的理解和消化而成为僵化的模式,当然也就无法
8、打造出高效的课堂来。事实上教师必须熟知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如启发式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相长原则等等。尤其要重视研读《学科教育心理学》,它对一位教师专业水平的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