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论文

回归自然,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论文

ID:10366765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回归自然,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论文_第1页
回归自然,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论文_第2页
回归自然,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回归自然,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回归自然,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论文..毕业在数学课改的进程中,我们时常看到教师在一节数学课中过多地关注如何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因此我想,我们的数学课堂不能仅追求快乐教学,更应在此基础上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质,追求教学的实效性。一、回归开门见山学生的兴趣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课改以来,老师们在新课伊始..毕业,总是绞尽脑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色彩鲜艳,悦耳动听的视频和音频效果固然锁定了学生的目光,但有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教师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繁琐的激趣引入成了课堂中的花架子,而忽略了为学习主题服务的宗旨。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一课,我就看到了两个不同的引入版本。教师1:秋天到了,我们到公园里去看一看。播放多媒体画面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蓝蓝的湖水,红色的枫叶,开放的菊花,漂亮吗?这么漂亮的环境,我们应该保护好,看,公园里的广告牌上就告诉我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出示多个广告牌,让学生读一读。那你能把这些广告牌分分类吗?学生分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后,教师切入主题,前面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些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2:前几天参观,老师给我们班照了一张全家福,给学生看照片,你知道全家福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长方形。老师也照了一张,出示一次成相的正方形照片,它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

3、回答正方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两位教师的引入设计:猛一看上去,前一位教师的设计好象更“有趣”一些,细细斟酌,前面用5、6分钟的时间去欣赏和思想教育,只是为了引出广告牌,学生是感兴趣,但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无关系,分类也是学生在一、二年级早就掌握的知识,在这里占用时间也没有多大的意义。第二位教师的设计看上去很朴实,用照片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开门见山地引出了教学内容,然后从对照片的认识自然过渡到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学生的描述中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为后面的探索研究埋下伏笔。整个引入短短

4、2、3分钟,言简意赅,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的引入设计应充分考虑与主题的联系,不要片面追求新与奇,要回归数学简洁、明了的基本属性,避免为了情境而情境的“兜圈子”现象。二、回归适度宁静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合作交流”似乎成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旋律。殊不知,这样一味的活跃,很多学生接受的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的学习,只不过获取的渠道由教师变成了同学。我想,我们的数学课堂应重回适度的宁静。宁静指的是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体现每个学生原生态的思维方式并发掘自己思维潜能。教学《认识图形》时,当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5、抽象图形的表象。于是我提出:你能想办法做出这些图形吗?在原来的教学中,我也是让学生小组讨论,找出方法。学生唧唧喳喳好象每人都参与其中,仔细观察,发现每组中基本上都是那个思维较快的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思维较慢的学生没来及思考就被动接受了小组成员的思想,并在全组中形成共识。这次教学,我没有让他们立刻小组交流,而是采用了“请大家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可以动手试一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适度的宁静后,再让他们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思维成果。三、回归现实生活新课程指出“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已经注重

6、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场景来学习数学,但仅仅结合生活情境提出单一问题是不够的,学生得到的仍然只是一个数学答案。数学课堂的实践问题应当回归到原生态的现实生活中,教师设计的生活问题应当是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不再是一个数学答案,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一种方法,从单一思维扩展到多向思维,有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味到数学的价值所在。“乘车”是我们小学数学中时常遇到的生活问题。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我最初提出的问题是:每辆车限乘5人,21人要坐几辆车,还剩几人?学生照葫芦画瓢列出了算式,干瘪而枯燥,

7、没有什么思考价值,而且与现实生活有些出入。剩下的人难道就不用乘车了吗?于是,我把问题改成了:每辆车限乘5人,21人最少要坐几辆车?学生思考4辆车可以坐20人,剩下1个人虽然不够1辆车,但也需要1辆车,所以最少需要5辆车。同样的信息,设计的问题不同,思考的广度就不同。前一题只是利用生活场景,计算和生活毫无联系,而这个问题则促使学生开始考虑实际生活的需要,与现实生活接轨,体现学以致用。最后,我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提出:你认为怎么坐比较合理?问题提出,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