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999960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6
《“做”数学,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做”数学,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再创造”中学数学。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也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要想教的好,学得好,就必须做得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在“做”中体验求知的无穷乐趣,并不断地产生“做”的需要,以不断地获得新的动力,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数学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陶行知先生给“教学做合一”下了这样的定义:
2、“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一理论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要在做上教,做上学”。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也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操作体验性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做数学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从事数学练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
3、此,我们应该在教学工作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在“做”中体验求知的无穷乐趣,并不断地产生“做”的需要,以不断地获得新的动力,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一、在“做”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须使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掌握知识的愿望”。这说明只有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可能发奋地去探索。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每位教师都必须深刻认识到,是学生在学数学,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创设各种情境激励学
4、生,使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实践证明,在操作中巧妙构思,层层设疑,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需要。笔者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就是这样做的:forthequalityofreviewsandreview.Article26threview(a)theCCRAcompliance,whethercopiesofchecks;(B)whetherdoubleinvestigation;(C)submissionofprogramcompliance,investigationorexaminationofwhetherviewsareclear
5、;(D)theborrower,guarantorloans5首先让学生在结合手中的实物弄清什么是圆的周长后,请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出手中面值不同的硬币或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手中的圆的周长时,提问:你能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我们学校的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吗?使学生发现滚动法是有局限性的,迫使学生另辟蹊径,想出了绳测法。教师首先肯定这种方法,然后设疑:如果我们用一个一端系着小红球的绳子在空中旋转成圆形,这个圆的周长能否用滚动法测量,用绳测法行不行?学生们经过认真思考后感到两种方法均不可行,这就为学生进一步“做”创设了需
6、要。此时,水到渠成地引导学必须探索出一条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才能适应每一个圆。然后再让学生量一量手中圆形学具的周长大约是多少,观察并思考一下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在学生最需要时给他们“做“的空间。又一次激起了他们继续探索的欲望,按照“观察——发现——思考——实践”探索出了圆的周长公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可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的一些环环紧扣的操作活动,就像一块块磁石可以牢牢地吸引学
7、生,激发起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二、在“做”中促使学生获得求知的方法关于课堂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两层含义:第一“有效的数学活动不应该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第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取有限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正如叶圣陶所说:“尝谓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让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提倡人人做数学,绝不能为图热闹,为渲染气氛,而应让学生
8、在“做”中悟出方法,在实践中发现规律,这样又可以为学生求知增添新的动力。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笔者在旧知铺垫之后,首先引发学生猜想出分数可能有“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