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8902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7
《妙用电教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妙用电教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依据现有的教材、教具进行讲解,更有甚者只凭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学不明白,有时甚至放弃。然而采用电化教学,可以创造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的教学境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而电教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又可以扩大知识信息的传递量,加快知识信息的传递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如何科学地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电教仪器的作用,是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如下粗浅的看法: 一、新颖导入,巧设悬念 新颖导入,就是在上新课开始,教师用一段生动形象的“开场白”导入新课,给学生新奇的感觉,产生求知欲望,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过来,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在授课中,开头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关键看教师会不会利用。导入如同话剧的“序幕”3 ,起到辐射全课的作用,为整个乐章定下基调,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如教学《跳水》,上课开始时,我先放一段录像,画面是:一个孩子站在高高的桅杆上,摇摇晃晃地走向横木的一头,打算取回他的帽子,气氛非常紧张,船上的人都吓得张大了嘴巴。同学们的心也随即提到了嗓子眼,孩子继续摇摆不定地向前挪,随时有掉下去的危险,胆小的女同学吓得惊叫起来。画面定格,提问:画面上的孩子为什么爬到那么高的桅杆上,他掉下来了吗?结局怎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跳水》。通过巧妙运用电视录像导课,一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二是为学生设置了悬念,非要把问题搞清楚不可。短短几分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下面认真听课奠定了基础。 二、启发诱导,活跃思维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通过启发诱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启发诱导?选择时机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要把问题搞通而没有搞通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也要选择一个最佳时机投放,伴着教师恰当的启发诱导,从而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思维,使学生在生动活泼和积极热情的气氛中探究新知、培养技能。如教学《鸟的天堂》,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榕树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学习所得时,我发现学生总是辞不达意,这时我及时播放榕树片段,学生从静静地看到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时再让学生谈感受,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一吐为快,这是只读课文所达不到的。再如,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众鸟纷飞的壮观场面。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后,再适时播放录像(众鸟纷飞片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升华成美的画面。这样,学生真切感受到鸟的众多,如身临其境,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思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渲染氛围,驰骋想象3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意即读者假如进入了作品所描绘的情境,对作品中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乐于学习。而在教学中,以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来渲染特定的语言氛围,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些作品,由于时代久远或所描绘的情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学生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可以播放录音、录像等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激发并产生共鸣,从而进入课文所表现的特定的语言氛围,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月光曲》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文章。教学“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一个连着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段文字时,教师可通过钢琴曲《月光曲》来让学生感受乐曲所渲染的气氛,借助乐曲旋律、节奏的变化来理解语言文字,想象乐曲中所表现的美好境界:海面上月亮缓缓升起,波光粼粼,忽然海面上起了风浪,顿时波涛滚滚,浪涌岸边……从而品味出贝多芬借助乐曲所寄寓的那种情感:对穷兄妹俩的深切同情和对世道的愤慨。 再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这是一篇融情、景、理于一体的散文,如果采用常规化的手段进行教学,许多同学就难以入情入境,从而影响了学生理解的深度。因此,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播放录像来突破这一难点。那肃穆悲壮的乐曲,亿万观众向总理挥泪告别的情形,再加上那慢速、低沉的解说,很快把学生带入了文中所描绘的境界之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为学习课文定下了一个良好的基调,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深刻领悟到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