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古典诗歌教学的“大道”与“幽径”

进入古典诗歌教学的“大道”与“幽径”

ID:31011361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进入古典诗歌教学的“大道”与“幽径”_第1页
进入古典诗歌教学的“大道”与“幽径”_第2页
进入古典诗歌教学的“大道”与“幽径”_第3页
进入古典诗歌教学的“大道”与“幽径”_第4页
进入古典诗歌教学的“大道”与“幽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进入古典诗歌教学的“大道”与“幽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进入古典诗歌教学的“大道”与“幽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36-01  古典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诗歌教学是文化的教学,美的教学,也应该是优秀人格的教学。  从古到今,诗歌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流传至今的文献和影视作品来看,古代的诗歌教学主要侧重在诵读与省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样的诗歌教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客观条件上的,古代的学生在学校的全部学习内容诗歌,研究交流的是诗歌,科举考试的内容主

2、要是文史知识。诵读与省悟这种教学模式是适宜当时的。  与之相比,现在的诗歌教学如果还一味带领学生诵读,指望他们省悟,是跟不上形势的。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情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诗歌是文学样式之一,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是高考对学生语文能力考查的一个方面,教学不能离开这一点。完全的诵读对实际的考查目标来说是没有太大帮助的,而实际上,古典诗词的鉴赏,用古

3、人的话说,"不过情景二大端"这是"大道通途"。但是,"幽僻蹊径"同样重要。7  诗歌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读诗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技巧的传授是必不可少的。  教会学会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各类诗歌的情感和写作目的各不相同。通过不同诗歌篇目的教学归纳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让学生知道边塞诗的雄壮豪迈,陶潜《归园田居》让学生读田园诗的清新恬谈,刘禹锡《石头城》让学

4、生感受怀古诗的冷清落寞;柳永《雨霖铃》让学生咂摸抒情诗的缠绵悱恻。  教会学会分析各种表达技巧如推敲方面的炼字"映阶碧草自春色"中的"自"在意与情方面的作用;内容方面的反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动静结合带来的艺术效果;修辞方面的比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用。  1.鉴赏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诗歌教学也遵循这一教学规律。如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就必须从诗人开始,这就好比时下的追星,很多情况下,大家是因为推崇一个歌星,而喜欢听他的歌。  教一首诗歌容易,让学生对一个诗人产生感情却很难。只有产生感情才

5、能更好的理解一首诗歌甚至多首诗歌。7  以教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子,如果以解读这首词为重点,学生的收获只有几个典故和词人的愤懑。如果能培养起学生与辛弃疾的感情,那解读这首词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推及其它的辛词也不在话下。  如何培养学生对诗人的感情呢?其实,很多专家及老师都注意到了这个环节,具体的落实就在于,在教学步骤中都有作者介绍一步,有各类教学参考资料为证。但遗憾的是,我们的作者介绍过于学术化,机械化,丝毫激发不了学生的热情。  如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对辛弃疾的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6、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作准备,因反对韩佗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年)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7  这样的介绍,学生的印象就是壮志未酬,仕途坎坷,领会不到辛弃疾的人格精神。人物信息很

7、多,不必面面俱到,抓住重要的一点,讲深讲透,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介绍辛弃疾,只需要将它的爱国热忱排山倒海的压向学生就可以了。例如: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北方人,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判贼的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料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弃疾大怒,跃马横刀,只身率数骑突人敌营生擒判贼,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

8、下归宋。这是1162年以前的辛弃疾,没什么诗作传世,因为他可以明刀明枪地与金人斗争,可以酣畅淋漓地与胡虏大战若干回合,他的爱国激情可以在杀敌中得到解放,不需要写作。1162年渡淮水归南宋后,朝廷并没有委以重任,要么授以闲职,要么就走马灯似的被调动。辛弃疾手里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1162年以后的辛弃疾,留下了很多词作,因为他再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