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254718
大小:60.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3
《古典诗歌教学的精神——趣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典诗歌教学的精神——趣味-大学语文论文古典诗歌教学的精神——趣味刘子俊摘要:现行古典诗歌教学存在泛文言化、泛形式主义、泛程式化倾向,可能正在误入歧途,故须用“趣味”教学理念纠偏,以期符合新课标精神。古诗“趣味”教学常用手段有三:1.让审美视角“新”起来;2.把诗歌意象“泡”开来;3.有深层意蕴“挖”出来。这三种手段立意在于培植审美主体的接受冲动与深度理解。关键词:趣味接受冲动深度理解清朝诗人袁枚说:“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笋矣。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采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言诗。”(
2、《随园诗话》卷一)在他看来,诗有“趣味”。此说上承钟嵘、司空图、严羽的诗歌美学观。钟嵘认为“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品序》)。司空图主张“辨于味而后可以言”(《与李生论诗书》)。严羽认为“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诸家论诗,皆推诗味,其实此种美学观完全可以移植到古诗教学中。诗美在“趣味”,诗教岂可无“趣味”?循“趣味”准则,可得古诗教学“三昧”。然而,新课标背景下的古诗教学却有丧失“趣味”的嫌疑。首先,古诗教学存在泛文言化倾向。以词句解析代替诗歌鉴赏的课例比比皆是,结果是精美的诗歌文本被弄得支离破碎,教学
3、过程“趣味”全无;除了静态的文言知识解析和抽象的思想内容概括外,学生一无所获、一无所感。其次,古诗教学存在泛形式主义倾向。现状是古诗教学“言”必称现代技术手段,“行”必用多媒体课件,声光电磁一齐上,课堂上五光十色、热闹哄天,学生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没有品味思考的余地,只有看大片式的观赏猎奇。结果同样是“趣味”全无、本真全失。再次,古诗教学存在泛程式化倾向。教师们大多习惯于这样的模式:作者简介、背景提示、诵读文本、整体感悟思想情感、分析归纳表现手法、同类作品异同比较。结果因教学模式单调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丧失了诗歌学习的强烈动机和“趣味”。不是危言
4、耸听,我们的古诗教学可能正在误入歧途,可能正在丧失个性美、“趣味”美。虽说古诗教学离不开文言知识学习、技术手段运用、教学模型设计,但其精神并不在此。古诗教学的精神是追求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个性化审美体验,追求知能方法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和谐统一、完美兼容。教学目标的达成应寄寓在“趣味”活动中,“趣味”应是师生审美体验的原型驱动与终极追求,从而使师生、生生在平等对话中获得审美愉悦。古诗教学的“趣味”缘何而来?缘自对初始文本的接受冲动与深度理解。从学生角度看,没有接受冲动,审美活动就势必丧失能动性;没有深度理解,审美活动就势必流于肤浅化。从教师角度
5、看,无视学生对初始文本的接受冲动,教学设计就势必违背学生的心理需要;忽略学生对初始文本的深度理解,教学活动就势必弱化目标达成度。从文本角度看,接受冲动是个性化解读的前提,深度理解是产生审美感动的基础。因而,接受冲动与深度理解直接决定着古诗教学的“趣味”。关键是如何触发学生的审美接受冲动,如何达成学生对初始文本的深度理解。一、让审美视角“新”起来影响学生审美接受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审美视角。同一古诗文本,由于审美视角和解读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接受态度与体验深度就会截然不同。再因信息通道的多样性,特别是网络技术进入日常生活,学生拥有的文本解读信息往往非常庞大
6、,司空见惯的解读方式已经很难激发他们的审美冲动,故而学习动机常常微弱。这样的现象频有发生:教师的预设目标与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透明的,学生的超位解读常陷教师主导于尴尬境地,于是师生对话兴趣索然,心理共鸣丧失殆尽。其实,学生的超位解读未必是深度体验的结果,它们大多仍处于肤浅的概念化理解层次,仍需要动态的审美体验加以深化。而这审美体验的深化自然又需要全新审美视角的触发,原因是平庸的解读视角学生已经预知在先了,教师的常态导引对他们来说已是明日黄花。要想使先入为主的审美主体再产生审美冲动,除了全新审美视角的刺激,我们已经很难有过多选择。所以说,让审美视角“新”
7、起来,直接关涉着古诗教学的“趣味”与效果。新课标倡导个性化、有创意的理解文本。如果没有全新审美视角,那个性化、有创意的解读古诗文本又从何谈起?例如,对柳词《望海潮》的审美解读,教师们大多从如歌颂杭州“繁华”角度入手,于是过程设计的重点就自然落实在对本词铺排手法运用的理解上。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然提示学生从自然风光、市井风貌、市民活动、官员活动四个方面去整理词的内容,以期学生通过四类画面赏读来感悟杭州繁华。毋庸讳言,此种教学方式有一厢情愿之嫌。因为审美视角是教师预设而且流于平庸,学生的主体活动处于教师的操纵之下,已经丧失了“趣味”与主动性。没有“趣味”的
8、活动又何谈美感体验?其实,我们不妨换位思考:《望海潮》最能触发学生审美冲动的是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