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酚妥拉明联合灯盏花素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酚妥拉明联合灯盏花素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评价灯盏花素和酚妥拉明联用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3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联合用药组33例;对照组进行控制呼吸道感染,解痉、平喘、化痰,合理使用强心利尿剂,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改善细胞代谢,对症治疗及并发症的治疗。联合用药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灯盏花素40mg加入%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酚妥拉明
2、10mg加入%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1d为1个疗程。结果联合用药组心率、2h尿量、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心率和2h尿量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无效: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结果无改善。 1.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治疗前后差异用t检验。以P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2.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讨论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
3、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病死率高,是指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系统病变所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因素的心脏病。肺心病心衰患者由于长期反复感染使支气管壁黏膜炎变、增厚、黏液腺增生、分泌亢进,腺泡扩张伴大量分泌物潴留,形成炎栓或黏液栓阻塞,支气管纤毛上皮损害,涉及纤毛上皮净化功能。病变波及细支气管,可出现平滑肌肥厚,使管腔狭窄而不规则;又加上管壁痉挛、软骨破坏、呼吸
4、气时管腔容易闭陷等改变,使支气管不完全或完全阻塞。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生缺氧和CO潴留。而缺氧引起的代偿性红细胞增多,导致血容量增加,血黏度增高,血流阻力增大,更加重了肺动脉高压,最终导致右心衰竭,血流不畅,组织供血不足,加重患者组织缺氧,使病情难以控制[2]。低氧作用于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引起钙内流增加和钾通道活性阻抑,又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衍生的收缩因子合成增加、舒张因子产生和释放减少,此外某些血管活性物质如血栓素、血小板激活因子、血管紧张素等的形成和释放均可使肺血管收缩,再加上CO潴留使血中H+浓度增高,也使
5、肺动脉压升高,缺氧使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表达增加,使肺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导致肺血管结构重建,管腔变窄,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压力升高[3-4]。 灯盏花素注射液是从中药灯盏花中提取的有效成份-灯盏花素总黄酮,化学名为,,-三羟基黄酮--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葡萄醛酸甙。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灯盏花素是蛋白激酶
6、C的抑制剂[5],通过抑制PKC活性而发挥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还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凝血的作用,还有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黏度的作用[6],使血流畅通,肺动脉压降低,右心功能改善,改善组织供血和缺氧[7],解除低氧状态,缺氧诱发的肺动脉高压包括两个病理过程:即血管收缩和血管构形重建,而灯盏花素主要是通过阻止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构形重建而降低肺动脉高压。酚妥拉明是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能缓解小血管平滑肌痉挛,使肺小动脉扩张,肺动脉压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轻,发射性地使心率加快,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二者合用
7、对改善血液流变,肺动脉高压持续降压,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效果显著。本组显效率总有效率90.9%。通过观察,治疗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酚妥拉明联合灯盏花素治疗老年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高.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XX:86.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XX:1547-1548. [3]余国膺.缺氧引起肺血管重构的细胞及分子机制.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
8、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X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