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串”为载体 优化学生思维

以“问题串”为载体 优化学生思维

ID:30549057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以“问题串”为载体 优化学生思维_第1页
以“问题串”为载体 优化学生思维_第2页
以“问题串”为载体 优化学生思维_第3页
以“问题串”为载体 优化学生思维_第4页
以“问题串”为载体 优化学生思维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问题串”为载体 优化学生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问题串”为载体优化学生思维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化的源头,是主动学习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合理设计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有序联接成“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究,优化学生思维,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关键词:问题串;学生思维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12-0030-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2.013  “问题串”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按照一定逻辑结构设计的一组

2、彼此关联的多个问题。问题串也称问题链,是指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问题系列:(1)符合知识间内在的逻辑联系;(2)符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条件;(3)指向一个目标或围绕同一主题。“问题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其本质是一种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串”穿插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深入思考,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优化思维品质,提高化学素养。  一、设计精细化的问题串,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5  思维的深刻性表现为深入思考问题,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被表面现象和各种干扰所迷惑的思维品质。在实际教学中,应对问题提供的信息进行重组

3、、深度加工,不断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挖掘问题的本质特征。  例:针对SO2与BaCl2是否反应?设计如下问题串:  (1)如果产生白色沉淀,你认为该沉淀是什么物质?  (2)如果有该沉淀物生成,除此沉淀物还有什么产物?  (3)亚硫酸钡能否存在于盐酸中?  (4)相同条件下,亚硫酸与盐酸的酸性谁强?反应能进行吗?  上述问题诱使学生充分暴露错误,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强化学生对错误根源的认识和分析,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二、设计探究性的问题串,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善于发现新的联系,在思维受阻时,能及时改变思维策略,寻找新的途径和新

4、的方法。教学中应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重视问题的探究过程。  例:探究氧化剂的氧化性与介质的酸碱性有何关系,设计以下问题串:  实验情境:在浓硝酸中滴入两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逐渐褪为无色。  (1)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是什么离子的作用?  (2)浓硝酸中有哪些微粒?石蕊先变红后褪色是什么离子的作用?  (3)在浓的硝酸钠溶液中也滴入两滴紫色石蕊试液,又会有什么现象?  (4)NO3-的氧化性与H+的浓度大小有什么关系?5  将抽象性问题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探究性问题,降低思维难度。学生可以将问题与已掌握的知识相联系,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从现象描述转化为相关问

5、题,最终得出目标结论。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如何将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三、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串,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思维的创新性,表现为思维不循常规,寻求变异,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串,有利于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例:探究NaOH溶液变质时,设计以下问题串:  (1)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2)如果变质,则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证明?  (3)如何确定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4)变质后的NaOH溶液如何提纯?  这些问题中涉及到碱的化学性质、碳酸盐的检验、

6、混合物的提纯及实验操作等多种知识和技能。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互相合作,提供多种实验方案,进而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设计延展性的问题串,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  思维的系统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有序程度,以及整合各类不同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巧设问题串,进行适当的演变、延伸、拓展,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  例:过氧化钠复习,设计下列问题串:  (1)过氧化钠和氧化钠哪个更稳定,能否通过实验证明?5  (2)将过氧化钠分别投入下列溶液中:NH4HCO3、NaHCO3、明矾溶液中,会

7、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3)将过氧化钠分别投入酚酞、绿矾、氢硫酸、氢碘酸溶液中,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以过氧化钠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讨论,将氧化还原、溶液的酸碱性、元素化合物等知识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提高思维的系统性。  五、设计并列式的问题串,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怀疑,有主见地评价事物的思维品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设计对比并列式问题串,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有利于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