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07449
大小:73.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1
《八年级数学下册 18.2.2 菱形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2.2菱形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菱形》,它选自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二节。下面我将从背景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说明。一、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根据人教版教材的安排,平行四边形的研究将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先研究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再到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是继矩形之后研究的第二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节课将围绕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应用展开,核心内容是菱形的性质。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将主要用到类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探究方法去探究
2、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并会把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转化为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所以这节课不仅是前边所学三角形、四边形知识的延伸,更为接下来正方形、梯形的探索指明了方向,它将在整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菱形性质的探究与应用。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创造欲比较强,但是八年级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比较弱,对“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方法掌握的也不太熟练,所以菱形性质的探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我将采取实验操作、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去突破这一难点。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有
3、关的证明和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菱形的定义和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归纳和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探究菱形性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三、教法学法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结合以上的背景分析和目标分析,这节课我将采用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学习的习惯,还能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方法基础。这节课的课堂结构为:体验生活情
4、境、参与数学活动、研究数学问题、经历认知过程、完成教学目标。由于图形性质的教学比较抽象,这节课我将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和实物投影来辅助教学。课前准备教具是两个自制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是带有刻槽、短边可以活动的平行四边形。学具是制作菱形的长方形纸片。四、教学过程根据数学中美学教育的四个层次:美观、美好、美妙、完美。我把这节课设计为四个环节,分别是:认识菱形,感受美观;探究性质,体验美好;应用新知,体会美妙;总结知识,力求完美。(一)认识菱形,感受美观有了小学知识的基础,八年级的学生对菱形并不陌生,但菱形与其他几何图形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怎样给菱形一个确切
5、的定义,他们并不明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我首先使用了自制的教具,让学生自由摆弄教具,去体会菱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再现了平移得到菱形的过程;然后我又通过动画的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欣赏一般的三角形绕任意一边的中点旋转180°可得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绕斜边中点旋转180°可得矩形,而等腰三角形绕着底边的中点旋转180°可得菱形,这样,学生就会从平移和旋转这两个图形变换的角度进一步感知菱形,体会菱形与其他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菱形的定义。最后通过几组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感受菱形的和谐、对称、简约之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6、在学生对什么是菱形已经了然于心时,我用动画演示了由长方形纸片经过折叠、裁剪,制作菱形的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在学生做出菱形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愿学,我及时追问:由定义可知,菱形是强化了“边”的特殊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菱形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质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菱形性质的探究之旅。这样,水到渠成地进入了这节课的中心环节:(二)探究性质,体验美好。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学生已经知道研究平行四边形是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这四个方面去研究的,而上节课矩形的学习,就是这样进行的,所以,课堂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7、然后启发学生类比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方法,依然从这四个方面去探究菱形的性质。我采用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结合刚刚做出的菱形纸片,通过折叠、测量、观察等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自去体验和发现菱形的性质。学生在实验操作后,不难得出菱形的两个特殊性,但这仅仅属于猜想,还需要进一步去推理验证。对猜想的验证,能充分体现直观操作与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很好地突出教学重点。但是在这儿学生会遇到本节课的难点,就是菱形对角线特性的验证。首先,作为一个命题的证明,需要写出已知、求证,并画出图形,这一点对于八年级部分学生而言,难度依然较大,需要教师的引导。其次,
8、这个命题的证明要用到转化的思想,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有部分学生会无从下手,所以我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