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25666
大小:9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9
《数学解题中的错因剖析及教学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解题中的错因剖析及教学对策或许大家头脑中都有这样的画面:考试交完试卷,学生都很开心,信心满满的说:“考试题目都很熟悉,这次一定考得很好。”可当学生拿到试卷时,却一脸的失落,错,错,还是错。教师也很不理解:这些不都是平时常练的题目吗?怎么还会做错呢?这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这确实是一项很值得研究课题。因此,本文想就几种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情况作简单的分析,探索初中生数学解题错误之教学对策。一、学生错解类型剖析1、概念、定理含糊不清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透彻理解概念是进行计算或证明的基础。有的同学在学习知识时仅仅只是掌握大概意思,不
2、能把握住概念的本质,掌握知识的时候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因此运用起来容易出现混乱,从而造成解题错误。比如,如果a﹥b成立,试比较ac与bc的大小关系。常有同学会推出ac﹥bc,这主要就是对不等式的性质理解不清,在应用的时候忽略了讨论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的字母c的取值,造成了错误。又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其中m为实数)有两个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错解:∵∴剖析:显然错解中忽略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中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情形的讨论。事实上,当页.时,原方程就变成了一次方程,这与题意不符,故m的取值应该是且。2、忽视隐含条件对于学过的一些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
3、有的同学不求甚解,经常忽视使用的范围和限制条件,造成使用过程中的错误。如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kx-2k+1=0的两个实根的平方和为,求k的值.错解:设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是、则∵∴解得剖析:错解中忽略了一元二次方程有两根的条件是△≥0。当k=﹣11时,△=﹣63﹤0,原方程没有实数根;当k=3时,△﹥0,故只能取k=3。3、忽视已知条件的不确定性在解题时,需要对题解目标多加推敲、反复斟酌,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去思考识断结果是否存在多种可能性。如果题求不明,容易造成求解失偏或缺漏。如已知:在半径为5cm的圆内有两条互相平行的弦,一条弦长为8cm,
4、另一条弦长为6cm,求这两条弦之间的距离。错解:如图,过点O作OM⊥CD于点M交AB页.于点N,连结OD,连结OB,根据平行线性质可知OM⊥AB∵OM⊥ABAN=NB=AB=4㎝又∵OB=5㎝∴ON=3㎝同理可求OM=4㎝∴MN=OM-ON=4-3=1㎝剖析:错解中没有考虑到两平行弦的位置有两种不同情况,AB与CD除了可以在圆心O的同侧,还可在圆心O的两侧,从而导致错误。故正确答案除了错解的部分,还需补充:当AB与CD在圆心O的两侧时,MN=OM+ON=7cm4、计算马虎任何数学题都免不了要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基本运算。由于粗心大意、轻率
5、随便,直接造成计算错误或符号失误,导致最终结果出错。如计算时,有不少的同学常会出现把最后两个数约简成1的错误。又如解方程错解:在原方程两边同乘以6,得解得页.剖析:错解中没有用公分母去乘以方程两边中的每一项,这里漏乘了不含有分母的项。本题正确的答案是:在原方程两边同乘以6,得解得5、思维不严密如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3BC,周长为35,求BC。错解:当AB=AC=3BC,则AB+AC+BC=7BC=35,∴BC=5;当AC=BC,则AB=3BC,则AB+AC+BC=5BC=35,∴BC=7∴BC=5或BC=7。剖析:导致错解的原因是思维不严密所
6、致。事实上,当BC=7时,AC=7,AB=21,则有AC+BC﹤AB,这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所以这种情况不存在。故正确答案是:BC=5。二、防止学生出错的对策1、讲授新知要有预见一般初中生不太会注意数学概念教学,概念性题目错误发生率往往比较高。讲授新知之前,教师要能预见错误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应该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给予充分估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操作或实例或练习,让学生在思索、实践、讨论中准确、牢固地掌握概念和定理。如学习概念“形如页.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时,因学生很容易
7、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条件,所以课堂上我有意引导学生先阅读此概念,接着提问这里的“a≠0,b、c为常数”是否多余?你是怎么理解?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2)(3)(4)(5)(6)(7)(8)(9)”让学生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最后学生达成共识:a一定不能为0,但b、c可以为0,a、b、c可以为无理数,同时学生在做题中明白了如果方程不是最简形式应先化简,不能光看形式,应牢牢抓住二次项系数的条件。我再对(7)小题进一步挖掘其价值,提问:1)已知方程,当k满足什么条件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2)已知方程,当k满足
8、什么条件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再次让学生对“a≠0”的条件加深印象并引起足够的重视。又如,针对完全平方公式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