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514327
大小:4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10
《刘再复与李泽厚对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刘再复与李泽厚对话《哲学智慧和艺术感觉》2012-03-0215:48:08刘:文学是自由情感的存在形式,而哲学却是理性思维形式,那么,你觉得,作家学点哲学是必要的吗?李:我觉得作家不必读文学理论,最好读点历史和哲学。读历史可以获得某种感受,读哲学则可以增加智慧。刘:把历史感受与现实感受结合起来,思想能更为深刻。但文学也可以不追求深刻,而追求和谐、幽默、纯洁,可以有种种追求,只是一定要有独特的艺术感受和独特的语言表述。李:无论对历史还是对现实,都应当有敏锐和独特的感受,保持这种感受才有文学的新鲜。读文学理论的坏处是创作中会有意无意地用理论去整理感受,
2、使感受的新鲜性、独特性丢掉了。刘:确实是这样,文学艺术,最宝贵的是它的个性,是它们的微妙差别。我到罗浮宫或其他大艺术展览馆裏参观,看到艺术天才的每一幅杰作之间都有一种微妙的差别,没有重复,所谓具有审美的眼睛,就是能看出微妙差别的眼睛。这种微妙的差别,在不同的作家之间也是如此。真正的作家,都具有一个天生、特别发达的内感觉器,它能发现宇宙人生万物万有的差别,善於感受他人未曾感受到的心理情感,而且能把感受中最新鲜、最微妙的东西表现与表述出来。如果用理论一整理,新鲜感与微妙感就会丧失,流於一般。李:奇怪的是有一些作家竟然相信那些教条式的理论。刘:不过,这都是二
3、流以下的作家。倘若是第一流作家,他们是不会这么愚蠢的。大作家总是相信自己的感受才是最可靠的。他人的经验和感受不能代替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大作家虽然不去理会教条式的文学理论,但很尊重有利於灵性解放的各种思维成果。例如罗曼·罗兰、茨威格等,都对佛洛伊德非常敬重。罗曼·罗兰从一九二三年开始就和佛洛伊德通信,直到佛去世。一九三六年佛洛伊德八十寿辰的时候,罗曼·罗兰等一百九十一位作家艺术家联合署名给佛洛伊德送去贺礼。这些作家包括汤玛斯·曼、茨威格、朱利·罗曼、威尔斯、吴尔芙夫人等。据说贺礼由汤玛斯·曼亲自送去,汤玛斯·曼对佛洛伊德非常尊敬。我想,佛洛伊德显然帮助了
4、他们打开另一情感世界。....李:我一再说,人生真义在於“情感本体”的建构、积淀之中,文学艺术的意义也在於此。文学理论如果把握不了这个本体,而把“党性”、“阶级性”以及其他等等当作本体,文学艺术听从它就会死亡。佛洛伊德的好处是接触了有关人的情感本体方面的问题,但佛洛伊德恐怕不会觉得自己的心理学论著是文学理论。刘:文学与艺术相比,文学更离不开情感本体。人的感情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它是神秘的、无边的,不合逻辑而且不合法律的。情感其实不可分析,如果用某种理论分析情感、归纳情感、整理情感,甚至对情感作出政治判断,就会使情感变得简单化、表面化,最後抹煞文学的本体。
5、李:文学艺术的价值就在陶冶、锻铸人的心灵世界——这个心灵世界就是情感本体。文学艺术本体只是对应这一情感本体而生长而扩展的。刘:你的情感本体论,是一种古典的本体论。与过去流行的阶级本体论及今天时髦的语言本体论不同,但我相信这更接近文学的实在。我把文学界定为自由情感的存在形式,也是把情感视为文学艺术的根本。这几年,我写《性格组合论》、〈论文学的主体性〉,就是立足於人的情感本体,反对以党性、阶级性为文学本体,反对以政治本体取代情感本体,反对以意识形态作为文学创作的前提。李:说千万不要读文学理论也包括不要这一点。这几十年来中国的文学理论恰恰是这样的,它千方百计
6、地论证政治是文学艺术的根本,文学从属政治。刘:有些朋友以为劝作家不要读文学理论是一种情绪性的表达。李:不,这完全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刘:我相信是这样的。不过你未作出更充份的论述。我想,这涉及到如何对待一种在高度集中的政治强权下生产出来的、名为文学的理论,而事实上则是反文学的理论问题。从三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大约五十年间的文学理论,是在政治霸权与文化霸权相结合之後产生的,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的产物。这种文学理论离开文学的本体,全部论述都指向一个目标,这就是文学如何去适应外在的政治权威和政治意识形态。无论是从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或是从文学
7、与世界观的关系,还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都在指向这一目标。把政治视为文学的最後实在,而其他的文学本源和基本要素,如生命冲动、灵感、想像、心理变态都不重要,即使重要,也要服务政治本体。这套理论,恰恰给文学艺术以致命的打击。它甚至使作家完全忘记文学存在的根据、文学的价值所在,也几乎忘记应该怎样写文章,甚至使作家对於人性、人道、独特语言方式等等视如洪水,而只有鼓吹互相残杀,呼唤斗争才感到安全。这种理论如不拒绝,还有甚么文学。李:这种文学理论,确实是一种陷阱,一旦相信,就造成自己也难以察觉到的灾难,甚至使自己一生的劳作都与文学无关。而一些悄悄表现自己的真性情的作
8、家,也被“党性”、“阶级性”、“立场”、“世界观”、“爱国主义”的帽子自觉或不自觉地压得喘不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