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812211
大小:20.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8
《刘再复谈读书、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刘再复:让学问与心灵紧密连接他说,中国的“根”是文化。但当下中国,人们的神经正在被金钱、权力、功名所抓住,一些人身上呈现的是民族劣根性的文化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作家,刘再复先生日前在国内正式出版《刘再复作品八部》。一时影响甚盛。他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中国作协理事等职,著述等身,在文坛举足轻重。出国后,他遍历天下,出任多所大学客座教授。日前,应邀回国参加其母校厦门大学校庆时,这位去国多年的学者,接受了本报独家专访。追求的是,更能生活在心灵之中 华商报:您身兼
2、学者与作家,平时角色如何转换?您认为对自己人生状态起巨大调整作用的,“首先是中外经典文学家,然后才是哲人学者”,为何“厚此薄彼”?喜欢哪些经典作品? 刘再复:一般地说,学者是用头脑工作,作家则用心灵乃至全生命写作。出国之后,我追求的人生状态之一是让学问与生命紧密衔接,也可以说是让学问与心灵紧密连接。一旦连接了,转换角色就不太困难。例如,上午我可以写《红楼梦悟》、《双典批判》,晚上我又可以写散文或散文诗,都是生命与心灵的需求。出国之前,我不是这种状态,那时,主要的生命力必须投放到构筑学术专著上。写作散文诗只是
3、精神生活的“边角料”,常常只能偷闲而作,周末自己躲到居所附近的龙潭湖公园写一写。尽管是“边角料”,但还是使自己放松一些。每写一首散文诗,便是一次自己对自己的呼唤。呼唤自己不要忘记本真角色,不要忘记自己是来自穷乡僻壤的赤条条的农家子,不要被愈来愈沉重的世俗角色所压垮、所变质。 我首先阅读中外文学家然后再阅读中外哲学家,除了文学职业的要求之外,也是因为在文学中,我更能保持自己生命的本真角色,更能生活在心灵之中,而不是生活在头脑之中,或者说,更能生活在情感之中,而不是生活在逻辑之中。 我对哲学和文学经典都喜欢
4、,而最喜欢的是富有哲学意味的文学经典,例如希腊悲剧、索福克勒斯所著的《俄狄浦斯王》、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歌德的《浮士德》、雨果的《悲惨世界》、托尔斯泰的《复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卡夫卡的《审判》、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等。感慨的是,保持了天真天籁 华商报:海外漂流期间之诸般心境,此刻回望,最深之苦乐何在?您称是歌德和陶渊明这两位诗人给了您力量,原因何在?据称您正尝试做“中国血统的世界公民”,难吗? 刘再复:在海外漂流,写了整整十部《漂流手记》,全部
5、感慨都已记录在其中了。这些年,可以说是心事浩茫,思绪无数,保持了天真天籁。 最为痛苦的是出国之初(我称作第二人生之初)的极端孤独感,丢失祖国、丢失故乡、丢失故人的极端孤独感。不过我后来战胜了孤独感,现在倒有一种“享受孤独”的自在感。另一种痛苦是我毕竟生活在英语世界中,无论我怎么用功学习英语,总是不能直接进入西方当下的精神世界,不能直接与西方学者作深层的精神交流,所以,我只能生活在自己构筑的象牙之塔中,还得靠中文(翻译著作)与西方的伟大灵魂对话。在此状态中,歌德给了我不断进取的积极状态,陶渊明则给了我耐得住“
6、寂寞”也耐得住“清贫”的平静状态。 我自称人生已进入“世界公民”的第三阶段(第一人生是中国学生学人,第二人生是漂泊者,第三人生是世界公民),实际上是很难的事,尤其是作为“世俗角色”更难,因此,我只能首先在“本真角色”即首先在精神角色上实现,也就是说,在精神角色上,我的一切文字工作均超越国界,努力体现终极关怀,为全人类服务。而在世俗角色上,我仍然守持我的中国护照。我称中国护照是我的“最后一片国土”,我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情感让我放不下这片国土。坚守的是,要从“根”上爱中国 华商报:前不久您的母校厦门大学校庆时,
7、您称,无论走遍天涯海角,都守持一个信念:要从“根”上爱中国,而“根”就是文化,特别是文化之魂,不是文化之形。当下文化诸象纷繁,人们如何才能真正抓住“文化之魂”? 刘再复:文化在哪里?年轻时我有个误解,以为文化就在书本里,就在图书馆里,其实不对。现在才明白,文化在人身上,尤其在活人身上。孔子身上凝聚着一种大文化,老子、庄子身上,曹雪芹身上都凝聚着大文化,而活人身上,我们每个人身上也都呈现出文化,包括文化心态、文化心理、文化趣味、文化境界、文化质量等等。文化之魂,在西方可解释为上帝,而在中国,文化之魂,则是人的
8、心灵、人的生命,也就是对于人的关怀和对于人的提升。李泽厚先生和我格外敬爱鲁迅,便是觉得鲁迅抓住了中国文化之魂,即抓住了那些有益于中国人生存、温饱、发展的精华,而排斥、批判那些阻碍中国人进步和提升的伪形文化。当下中国,人们的神经正在被金钱、权力、功名所抓住,很多人身上所呈现的文化往往不是本真文化,不是原形文化,而是鲁迅所批判的变形文化,即呈现民族劣根性的文化。鲁迅说,中国人好虚荣,听到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