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自然学习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尝试

谈自然学习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尝试

ID:28383634

大小:62.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谈自然学习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尝试_第1页
谈自然学习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尝试_第2页
谈自然学习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尝试_第3页
谈自然学习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尝试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自然学习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自然学习法在诗歌教学中的尝试摘要:本文提出在诗歌教学中实施自然学习法,不再强调学生课前预习,而是用教材陌生化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让诗歌教学成为文学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自然教学法诗歌教学阅读个性一、诗歌教学导入,强调新奇,激发学生诗趣1.保持诗歌的陌生化,有意识的忽略传统的课前预习。长期以来,人们己形成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而语文学科更被定俗为,课前学生扫除文字障碍(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熟悉内容,课上老师检查字词,讲解内容和主

2、旨:课后记背及练习冇关内容。这就使诗歌学习这种娱情审美的乐事变成了枯燥机械学习的模式。2.抓住契机,创新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对诗歌的陌生这一契机,通过创设情境,或介绍背景,或把诗歌泛化为感人的故事,并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视听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使他们能够通过不同的路径进入诗歌鉴赏的状态。应该说每篇诗歌,如果仔细研究,都能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突破门。如有些诗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魁力来调动学生的学诗兴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而且由不同的传说在不同的地方还演绎出不同的风俗习惯

3、。学生们对这样的传说是很感兴趣的。二、诗歌教学过程,强调少齐读,多涵咏诵读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意境。通过诵读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气变化还可以更为亲切、真实地体会到作彼时彼地的真情实感,在不知不觉屮受到了美的熏陶、艺术的感染和哲理的启迪,并由此达到“入境”的状态。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习惯以齐声朗读组织学生学习。因为其昂扬的气势,整齐的节奏,能让人感到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氛围很浓,但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合适齐读呢?齐整的朗读声中又有多少学生在细细的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音乐美呢?首先,齐读

4、导致学生难以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基调。诗词屮对意境的把握是欣赏诗词的关键,意象把握得好了才有可能把握感情基调,这两者部抓住了,才能与诗人一起同哭同泣同笑同乐。但是,哄亮昂扬的齐读朗读可能破坏了诗歌的意境,导致学生难以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基调。比如第一册中《再别康桥儿》诗人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他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依恋,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第永。语言方面,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余缓的轻音乐,轻盈婉

5、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但这样哀怨而美的意境,是齐声朗读能体会的吗?为什么就不能组织学生来浅唱、低吟,在涵咏中感受美的意境呢?其次,齐读无法使学生体会诗歌中表现的微妙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古语“感之于外,受之于内”为之感受,即通过感知,使外在于主体的客观对象变成主体内心的感情波澜和思想认识。诗歌是感情高度凝结的文体,必须以读者细腻的体味未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需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诗歌,去咀嚼诗歌。而齐读则以其固定的速度将学生的心灵固于同一线上,就象一支部队齐步前进,士兵无暇欣赏路边的风景一样,无法体会诗歌屮

6、表现的微妙的情感变化。第三,齐读不利于学生形成阅读个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戏剧如此,小说如此,诗歌又何尝不如此呢?诗歌,尤其是中国诗词,言少而意丰,字缝里透出许多无法言说的内容,这空白就要借助想象和联想去“填补”,再形成自己独有的图画。但是,齐读注重一个“齐”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更使学生的感受受别人的影响而消融了自己的阅读个性,久而久之就会抿灭个人对诗歌语言的独特感受。三、诗歌鉴赏,强调少明确统一,

7、多个体感悟诗歌作为一高度语言凝结的艺术,在简单的言语屮,蕴涵着作者的深情,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读取的。对诗歌鉴赏主要是通过读者自己对艺术的感受来完成的,教师的讲解无法代替学生们各自不同的探索。从课改的角度看,教师应该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条线索,给他们以启发,如同一艘导航的船,让学生在老师的助力下尽情驰骋想象的翅膀,进入更为广阔的艺术境界。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产生自我的理解。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可以“自己读出来”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鉴赏能力。但在现实教学

8、中,教师却往往习惯将诗歌的分析结构做权威式的概括。从而导致学生习惯于等待老师讲授唯一的分析结论,形成了学生理解上的被动性、单一性、概念化等现象。这是与当前课改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如果教师把诗歌鉴赏真正作为一项语文能力培养,就应该提倡和尊重学生的个体理解。只要学生们对这首诗的主题及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够g圆其说,就应该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会学得主动,学得活跃,学得积极,学得有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