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分析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分析

ID:27703080

大小:7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分析_第1页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分析_第2页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分析_第3页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分析金珊茅萍(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0)【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木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纳入木次实验研究,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25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对常规组患者釆取一般急诊救治方案,对实验组患者釆取EMSS,比较两种救治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诊室滞留时间、检查时间与入院至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EMSS的应用效果显著,可

2、有效提高急诊工作效率,值得推荐采纳。【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救治;应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243-02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创伤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一类重大疾病,其病情较为复杂且危急,需及时开展救治工作。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疾病救治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各个环节间的衔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疾病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等[1]。木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模式的救治方式

3、,分析其差异性,详情见下文。1.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资料与方法1.1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例资料择取木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纳入木次实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常规诊断后疾病被确诊;医护人员同患者家属详细讲解了疾病治疗方法、重要性、目的、意义等,获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致病原因包括坠落伤、交通事故伤、刺伤、挤压伤等;受伤部位包括脑部、面部、颈部、胸部、上下肢、脊柱、体表、腹部、骨盆等;主要表现为肝脾破裂、颅脑损伤、肺损伤、肠破裂、五官损伤、血气胸、骨盆骨折、脊柱损伤、泌尿系统损伤等。依照计算机随机分

4、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25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男性与女性患者占据百分比分别为60.0%(15/25)与40.0%(10/25),年龄区间为18〜56岁,中位数年龄为(33.6±4.2)岁;实验组:男性与女性患者占据百分比分别为64.0%(16/25)与36.0%(9/25),年龄区间为16〜55岁,中位数年龄为(32.8&plUSmn;4.5)岁。对两组患者的-•般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统计学分析。1.2急救方法常规组:采用一般急救治疗措施。实验组:采用一般急救措施,具体步骤为:(1)院前

5、急救:医院接到120急救指令后迅速出诊后到达现场,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对分泌物及吋进行清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若患者出现心搏骤停情况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后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及吋建立静脉通道并转送至急救科。(2)院内急救:及吋开通绿色通道,统一进行指挥、协调,保证急救通道的通畅,对院内急救的各个环节进行紧密衔接,包括出诊、运转、院内抢救等,并尽量缩短不同环节的抢救吋间,使得患者能够在最短的吋间内获得治疗;加强急救人员的业务培训,保证良好的工作效率,平常可多进行救治演练,确保急救工作的高校运转;对急救程序尽量简化,保证急救工

6、作能够优先进行;急救工作人员应随吋保持高度的戒备,加强监督考核制度。1.3评价指标比较两种急救措施的急诊室滞留吋间、检查吋间与入院至手术时间,比较两组差异。1.4统计学处理将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急救相关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比较,当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吋用P小于0.05进行表示。1.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诊室滞留吋间、检查吋间与入院至手术吋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下表1。表1两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指标比较(x-±S)2.讨论近些

7、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意外伤害的风险逐渐增大,导致各种意外事件,包括交通意外、高空坠落、工伤等,并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2】,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创伤,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导致精神负担与经济负担明显增加。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来说,通常病情较为危急,变化迅速,苏主要是指冋一个致伤因素导致的多处解剖部位的损伤[3-4]。若不及吋进行科学冇效的救治将耽误疾病治疗的最佳吋机,直接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延误患者病情,所以说,对该类疾病患者加强科学有效的疾病救治的意义重大。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来说,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需在第一

8、吋间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救治,并对其进行止血、包扎等处理措施,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并在最短的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