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病例研究

dna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病例研究

ID:27692757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dna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病例研究_第1页
dna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病例研究_第2页
dna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病例研究_第3页
dna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病例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dna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病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DNA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病例研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10150【摘要】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的相关性病例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6年0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大肠癌患者,均给予PCRSSCP、DNA序列分析检测,分析患者hMSH2突变、微卫星不穏定性。结果:经检测,牛.殖系细胞hMSH2突变、肿瘤细胞hMSH2突变、DNA序列分析错义突变、DNA序列分析同义突变依次为8例、4例、3例及2例;患者微卫星不稳定12例。结论:大肠癌患者存在微星不稳定及hMSH2基因突变,与大肠癌发生A有明确相关性,呵为大肠癌诊治提供参考。【关键词】

2、DNA错配修复基因;大肠癌;基因突变;病例;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73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4-126-01在人炙DNA错配修复基因中,hMSH2(HumanmutShomolog)为新发现之一,其属于啤酒酵母菌MSH蛋白与细菌MutS人类同源体,也是DNA错配修复系统的主成员[1]。在DNA错配修复系统中,hMLH、HPMS与GTBP等均与HNPCC存在明显相关性。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大肠癌的发生于hMSH2突变可能有关系[2]。木研究选取我院的80例大肠癌患者,对hMSH2外显子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探讨微卫星稳定性与Hmsh2基

3、因突变与大肠癌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03月~2016年0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大肠癌患者,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6.4±10.5)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2±0.5)年,均取肝素抗凝血与手术切除肿瘤标木证实。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放化疗治疗,将肝素抗凝血分离淋巴细胞产喉,行SDS与蛋白酶K消化,经石蜡毡埋、组织切片、二甲苯脱蜡处理后,常规提取患者DNA。1.2方法1.2.1微卫星DNA检测采用染色体2PD2S123微卫星标记物对患者行检测,取

4、血中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基因组微卫星DNA变化。检测操作具体如下:在10IPCR反应体积重加入a-32P标记,以94°C、58°C、72°C为反应条件,依次反应lmin、2min、lmin,经35次循环后延长72°C反应条件反应7min[3】。在反应扩增产物中,混入2倍缓冲液,以热变性上样~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置于-70°C条件下放射自显影,仔细观察洗片。1.2.2hMSH2突变检测hMSH2检测采用PCR-SSCP法,以外显子7、8、12、14、15为检测对象。PCR反应物与微卫星DNA检测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为15°C40W3〜h,凝胶置于-70°C放射自显影[4】

5、。1.2.3DNA序列分析外显子8/15突变者有5例,标记引物为r32-P,可于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用于PCR检测,根据说明书规范操作。PCR双脱氧末端终止产物,采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电泳分析[5]。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数据采用百分率(%)形式进行分析。2结果2.1微卫星DNA分析本研究中,80例患者中,微卫星DNA患者不稳定12例,占比为15.0%(12/80)。2.2HMSH2突变检测结果经检测,生殖系细胞hMSH2突变、肿瘤细胞hMSH2突变、DNA序列分析错义突变、DNA序列分析同义突变依次为8例、4例、3例及2

6、例,占比依次为10.0%、5.0%、3.75%与2.5%。具体见表1。2.3DNA序列分析结果外显子82例患者中,在生殖细胞中,1例患者第450位密码子出现错义突变,DNA变化为:TTT→TCT;氨基酸变化为:苯丙氨酸&nrr;丝氨酸。同吋,1例患者第453位密码子出现错义突变,突变密码子为:ATG→ATC;氨基酸变化为:蛋氨基酸→异亮氨酸。外显子151例患者,第827位密码子出现同义突变,突变密码子为:GGG→GGT,但甘氨酸未发生变化。3讨论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肿瘤的发生及进展,由多基因参与,同吋也是多阶段进展过程。人体细胞的系列

7、机理具奋稳定性,从而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而在DNA错配修复系统中,修复碱基错配属于系统中的一员。根据S前对大肠杆菌MMR系统的研究,甲基指导系统修复途径是最为活跃的,这一途径能够启动2Kb外切修复反疲[5]。而这一反位则主要依赖MutSHL与Mutu基因产物。DNA突变中相关的蛋白质主要包括:核酸外切酶I、DNA解旋酶II、DNA多聚酶III全酶、单链DNA结合蛋白与DNA连接酶。近年来,在研宄中,DNAMMR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和重视。主要是因为发现了DNAMMR突变与HNPCC的相关性。HNPCC属于一种家族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