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和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双源ct和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ID:27267755

大小:7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2

双源ct和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_第1页
双源ct和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_第2页
双源ct和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双源ct和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双源CT和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俞新宁乡县人民医院湖南长沙410600【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和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木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门诊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20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是眼神经麻痹等症状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分别接受双源CT和DSA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双源CT和DSA对于不同最讼径动脉瘤检出情况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o两种检查技术对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检查结果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o结论双源CT和DSA用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检查

2、和诊断,均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两者结合能够显著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关键词】双源CT;DSA;颅内动脉瘤卢页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Willis环部位肿瘤疾病,也是诱发脑血管意外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通过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实现颅内动脉瘤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进而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临床上一致认可的脑血管疾病诊断“金标准”,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双源CT(DSCT)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DSA技术,似仍然缺乏系统的临床研究。木次医学研究结果就对双源CT和D

3、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木次医学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木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门诊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20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是眼神经麻痹等症状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与女性比例120:84,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52.4±16.5)岁。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DSA检查,120例双源CT检查,20例双源CT和DSA联合检查。1.2方法双源CT检查所用设备为SiemensFLASH双源CT,设置枕骨大孔下缘与头顶水平之间为扫描范围,平行于听毗线,实施1.0mm常规薄层扫描,

4、后将370mg/mL对比剂优维显通过MEDRAD高压注射器注入后实施增强扫描,注射速度控制在每秒4.0-5.0ml之间,总量在40-55ml之间,最后通过MMWP工作站采集和处理VR、MPR和MIP图像。DSA检查所用设备为PhilipsFD20型DSA行全脑血管造影,配合300mg/mL对比剂碘海醇,每次注射量为6-9ml,注射流速控制在2-3ml/s之间。实施多角度常规造影检査,后通过3D工作站采集和处理2D-DSA图像。1.3统计学处理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通过(x&

5、plusmn;s)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和表示,其他数据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如果所得分析结果P<0.05,可以证实两组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结果2.1不同最长径动脉瘤检出情况双源CT对于最长径在ll-25mm之间的动脉瘤检出率均为100%,而对于其他最长径动脉瘤的检出率,两种方法检出结果对比则存在一定的差别,但两者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双源CT和DSA对于不同最长径动脉瘤检出情况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表1双源CT和DSA对于不同最长径动脉瘤检出情况分析

6、3讨论CT扫描具冇成本低、吋间短等优势,II能够对颅内动脉瘤瘤体情况进行直观清晰地反应,对于瘤腔内血栓和管壁钙化检查的敏感度也相对较高。双源CT相比普通CT检查技术,艽辐射量相对较低,能够减少移动伪影情况,缩短检查所需时间,提高扫描的效率和速度[1-2]。MR检査常被用于复视、动眼神经麻痹、眼睑下垂等典型临床表现患者的检查和诊断,Jt•临床价值主要表现为血管成像检查不需要对比剂,且能够对Willis环及•其周围血管形态、走行等进行清晰地反成,但其容易受到扫描时间、湍流、血流速度等因素的影响[3-4]。DSA是一种冇创检查技术,其辐射性相对更强,且检查成本

7、较高,检查吋间较长,与CT检查相比,其准确度和敏感度更好,因而被临床上视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5-7]。综上所述,双源CT与DSA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检查和诊断,均具冇较为满意的检查准确性和敏感度,且不同的检查方法各具优势和特点,只奋两者联合使用,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检查效果,获得最为准确的临床诊断。参考文献:[1】杨显存,刘强,葛彦彦,等.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影响因素[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9):1529-1532.[2】程少容,曾晓华,王鹰,等.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手术前后评估的研究[」].介入

8、放射学杂志,2013,22(10):793-796.[3】王子珍,杨堃,蔡雄,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