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46865
大小:6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9
《生命教育在國小課程中的融合與落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命教育在國小課程中的融合與落實策略黃義良老師台南縣新光國小 壹、前言 貳、小學生命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參、國小生命教育課程設計的原則 肆、生命教育融入小學課程的設計策略 伍、生命教育融入小學的具體做法 陸、教師的體認與省思 參考書目 生命教育學習單壹、前言 「死是生的開頭,生是死的起點。」(釋證嚴,民79),人在一生中將面臨生老病死等過程,終告歸於塵土,這是無可更易的自然法則。但是大多數的中國人向來避諱「死亡話題」,不敢、不願意、也不知道如何面對死亡(孫效智,民88),西藏生死書中言及:「我們大多數人都希望死得安詳….如果我們希望活得好,就必須學習如何活得
2、好….」(鄭振煌,民85)。殊不知死亡是生命的導師!佛洛伊德認為人有畏死求生的本能,但害怕生死,並不能免卻生死。在現今科技凌駕的時代,物質生活的快速提昇,精神層面無法與之並進,反而使得許多人,在生的原點與死的終點,產生迷惘;而年少學生則在主智主義、分數主義的宰制下,迷惑迷失。輕者自我放逐到自暴傷己,繼而亂性傷人,此一現象,不僅在軍人、中學生階段時有所聞,國小的學童也已傳出多起相同的案例,可見輕視生命與自我認知的不足,已是現今國小教育急亟改善的盲點,值得教育當局與實地任教的教師重視。 生命教育在理論上連貫幼稚園到成人階段,成為教育歷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將生命教育概念納入現有
3、的教育課程中,一直被認為是達成生命教育目標最可行的辦法。生命教育不應僅在傳統的課程中增加一個額外的項目,而應將生命的理念融入現有的課程中,生命認知課程的融入是一種策略,希望教育主事單位與教師能將生命教育相關的活動融入傳統科目,豐富課程間的活動,使得學生更加理解生命的本質,建立正確的生死觀,使他們在學期間不斷地認知、成長,也使得生命教育的概念能普遍地受重視,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國小生命教育的目的,基本上希望能讓學童認識真實的自我,珍惜自己的生命,能尊重他人的生命,進一步尊重周遭生物的生命;在積極面而言,目的在激發生命的潛能,發揮生命的光和熱,造福他人,鼓舞學生勇於面對人生的
4、真實,建構生活的意義,讓每一個人不僅有求生的勇氣,更有認知死亡的智慧,實為當前生命課程設計的最重要方向。因此,確立國小生命教育的正確方針與實施原則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在教育的過程中,理想與原則需要實際的策略及方法來具體實踐,因此提供適合的融入教學策略以及針對行政機構、學校與教師具體做法的建議,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三。貳、小學生命教育的目標與內容一、小學生命教育的目標 生命教育迄今仍持續不斷發展,近年來有更日益受重視的趨勢。但在其教育目標上尚無一定的標準,以下整理幾個常為引用之學者專家的說法(引自劉明松,民86): 1Knott(1979)提出三個生命教育的目標,包括: (
5、1)資訊分享:係指與死亡學有關概念或理論資料之分享。 (2)價值澄清:係指協助檢視及澄清個人的價值觀。 (3)因應行為:是使個人熟悉助人的技巧,以便幫助自己或別人做適當調解(引自鄭淑里,民84)。 2Irish(1971)認為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標是能夠使個人對自己及他人的死亡做更好準備。 3Brantner(1971)則認為生死教育是改變我們對死亡的態度之基本方式(鄭淑里1995引Paul,1988)。 4Crase(1978)則是針對課程、教學者的方面來討論,建議死亡教育的目標和課程的內容應依學生的興趣、背景和能力有所不同,針對此方面之說明,他提出幾個目標: (1
6、)逐漸增加教師對自己的生死與瀕死的態度、信念與情感的覺察。 (2)協助獲得有關生死與瀕死的歷程、哀傷、喪親等資訊。 (3)幫助參與者認明生死教育與死亡諮商之資源的適切性,並會加以利用和評估。 (4)提供額外知識,使對生死教育產生效果。 (5)發展助人技巧以協助關心生死問題的人。 Crase更於1982年再提出一般死亡教育的目標:有關死亡的資訊和事實、檢視和澄清個人的價值等情感部分、消費者和關心者、有關死亡社會心理和倫理的主題(張淑美,民85)。 5張淑美(民88,民89b)歸納Leviton1977年及Gibsom等人在1982年對生死教育目標的主張,而整理出下列
7、五項目標: (1)使兒童及青年了解有關生死及瀕死等方面的基本事實。 (2)使個人能獲得有關醫學及喪儀等方面的知識與訊息。 (3)幫助個人澄清社會上及倫理上的一些有關生與死的主題。 (4)使兒童及青年能坦然面對重要他人以及自己的死亡,進而能有效地處理這些死亡事件。 (5)透過審慮個人的價值及先後緩急的人生目標,以增進生活的品質並提昇生命的意義。二、生死教育的教學方法 生死教育成效主要關鍵繫乎於教學者,因而生死教育的專家學者皆呼籲從事生死教育的教師,應具備正確的、健康的、自然的態度,並對死亡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