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

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

ID:43949421

大小:649.25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10-17

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_第1页
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_第2页
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_第3页
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_第4页
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落實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策略與方法李崑山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理事台北縣國民教育輔導團自然科輔導員台北縣板橋市實踐國民小學註冊組組長壹.前言85年七月卅一日至八月一日賀伯颱風來襲,一夜間奪走了51條人命,失蹤22人,受傷463人,土地流失及埋沒1,865公頃,災情慘重,震驚本島,災害復建估計需280億元,其導致災害原因,根據行政院「賀伯颱風災情檢討及復建報告」指出,是由於暴雨、地震、地質破碎等天然因素,但也有相當部份係人為疏失所造成的。(吳輝龍,1996)。這些對環境衝擊的問題,曾引起許多的傷痛,台灣環境滿目瘡痍,

2、許多人II憤怒為什麼環境會破壞到這種程度?事實上,賀伯颱風的災只是長久以來台灣環境惡化的種種問題之冰山一角而已;從天下雜誌製作“台灣環境”乙書、雜誌及錄影帶專輯記錄中,仔細看完後,更讓我們清楚台灣環境之現況;近二十年來台灣經濟、政治突飛猛進,但如今停下腳步,回頭看看,卻發現無論都市、鄉村,處處可目睹垃圾大戰、河也許隨時出現在左鄰右舍;進入山林、濫墾、濫建、破壞水土、破壞森林……處處可見;如今我們要說,「做為政治、經濟基礎的社會與環境,早已遍體鱗傷,受害慘重Jo數十年來,在政經狂熱追求下,社會環境日益分歧暴烈,自

3、然環境摧殘破敗(殷允苴,1997),心靈環境之「大愛」也早已蕩然無存。這些血淋淋之事實,或許會在每一次社會發生重大事件中,逐漸對台灣環境發出警訊,大地反撲之事實,隨時待命狀態災害的復建只要科技、工程、大量的社會成本……等,只是短暫的治標而已;人心的療傷,如何記取教訓,喚醒對環境之大愛,才是遙遙無期的治本工作。因此,如何培養關心環境,能將大愛真正內化於每個人的心靈裡,落實在這塊寶島上,才能創造出生生不息的未來,而促進人與環境和諧相處,以達天人合一之境界,那麼如何落實環境教育?乃是刻不容緩之事。川、空氣、噪音、水質

4、、土壤等污染。這些公害問題,壹.環境教育的意義與領域環境教育是以達到改善環境為目標的教育過程。它是一個澄清觀念與形成價值的教育過程;是為了便於發展人們在瞭解與體認人與文化及生物、物理環境間相互關係時所必須的技能與態度;也是教導人們在實際面對有關環境品質課題時,如何做決定?並發展自我行為依據準則。(王鑫,1987)o從以上我們發現,環境教育終極目標,是為了改善我們環境,維護一個美好的環境。因此,要特別強調體驗學習、美的欣賞,強化情意教育,培育人們的環境倫理觀、價值觀,將其內化於心靈,適時勇於自我改變行為於日常生活

5、中、工作中、事業中。因此,必須擁有內化環境知識、技能為後盾,才能持之有恆,以便於解決現存環境問題,並予以預防新問題的發生。環境教育之教與學的領域,可分為三大部份:TeachingandLearningintheenvironment指在環境中進行教與學,例如今日中小學之校外教戶外教學、校外參觀、鄉土考察等,凡是在自然環境、人工環境、科學環境、文明環境……等,整體且完整的環境中,所進行之教與學,具有臨場感、真實感,內容可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宇宙萬物皆是學習的好場所、好教材。TeachingandLearninga

6、bouttheenvironment是指教與學有關環境的知識、技能、研究等,例如今日中小學課程,各學科中適時融入或增加有關環教之教材;或因社團活動、團體活動等,自編相關環境之教材,如認識海濱植物。TeachingandLearningfortheenvironment是指為環境而教與學,它在教導人們保育環境的觀念和方法,主要在培養人們環境倫理觀念,了解人與環境相互依存的道理,於利用環境資源時,能持有「永續利用資源的觀念」,以保育、保護的態度和環境共存共榮。因此除了重視環境保育方法、知識外,尤其重視環境倫理及正確

7、價值觀的建立,更重要的是能落實於生活上、行為上。(王鑫,1992;陳佩正,1996)壹.環境教育之目的與目標環境教育之目的是為了促進人類認識並關切環境及相關連的問題使人們具備適當的知識、技能、態度、動機並且單獨地或參加團體共同解決現存的環境問題和預防新問題的發生。如下(周儒,1993)環境教育是全人類整個環聲悄然環境及人為環境)及相關問題單獨或集體的工作努力朝向知識態度動機承諾技能解決現在的環境問題並預防新問題的發生以上這些教育的過程,是為了使人類尋求改善存在於人類與環境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生態關係。由此可知,

8、環境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一般人所言之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其目的深廣至人與社會環境,小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皆是環境教育關心的範圍。那麼環境教育目標是什麼呢?根據1975年於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勒(Belgrade)會議的最後聲明中,更詳盡的描繪出環境教育的目標,值得我們參考運用,詳述如下:覺醒(awareness)或譯為『意識』指去協助個人或社會團體獲得整體環境和其相伴問題的意識和敏感度,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