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45954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第三空间”理论观照下的辜鸿铭儒经英译研究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空间”理论观照下的辜鸿铭儒经英译研究的论文辜鸿铭兼具中西方双重文化身份,他以消除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固有成见和蛮横态度为传播理念,在“第三空间”以杂合的传播策略实现了儒经文化的有效传播。他一方面选择归化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改写儒经,满足西方读者的审美期待;另一方面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尽可能再现儒经所认知的世界和所塑造的美。辜鸿铭英译儒经的传播过程就是中西方文化在相交的“第三空间”转化、交融、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第三空间;儒经英译;辜鸿铭;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
2、]a 辜鸿铭是第一位独立、主动翻译儒经,传播中国文化的中国学者,他打破了传教士和西方汉学家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在中西方文化传播史上占有独特地位,他和理雅各并列,同时成为英译儒经史上两位里程碑式的先驱人物。辜鸿铭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贡献与当前学术界对其关注度极不相称,这集中表现在对其文化传播策略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因素的考察较为缺乏等方面。[1]本文拟从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理论的视角,以文化身份和文化传播理念与策略为切入点,研究辜鸿铭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疆域相交的“第三空间”促进儒经有效对外传播的。
3、 一、霍米·巴巴“第三空间”理论及其在辜译儒经研究中的指导意义后殖民主义理论领军人物霍米·巴巴在其代表作《文化的定位》中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霍米·巴巴批判殖民文化和被殖民文化二元对立的空间体系,阐释殖民话语旅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指出“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会打开一片‘铸隙性空间’(interstitialspace)、一种铸隙的时间性,它既反对返回到一种原初性‘本质主义’的自我意识,也反对放任于一种‘过程’中的无尽的分裂的主体”。.[2](p36)他认为不同文化相交的“间隙”(文化的“疆界
4、”)形成了文化交流的“第三空间”。 “第三空间”具有开放性。它包含并超越二元空间,是一个包容的空间场域,显现文化身份因素,杂合并呈现文化差异性,不同的文化因素活跃于“第三空间”,穿越“疆界”回到“此在”。“第三空间”具有杂合性。霍米·巴巴认为杂合性是“殖民权力生产力的标志,它表现出了所有存在于被歧视与被压迫场所中的必然变形和置换”。[2](p112)在这一场域,种族、性别、意识形态、文化和语言等因素互相混合交织,彼此碰撞交错,在融合交流中产生新的意义,构建新的“他者”。在异质文化相遇的“第三空
5、间”,二元对立得以消解,强势文化霸权得以抵抗,多元想象与对抗策略得以建构,不同文化因素杂合在一起,冲突的文化差异彼此杂糅、碰撞,“异质性”在新的文化生态中得以显现。 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对于研究辜译儒经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霍米·巴巴提出话语的意义和文化的差异只有在“第三空间”才能得到应有的诠释。“杂合”是“不同语言和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最后形成的具有多种语言文化特点但又独具特色的混合体”。[3]文化交流必然伴随杂合的现象。[4]翻译就发生在不同文化混杂的“第三空间”,该空间生成的文
6、化产品具有杂合的特征。辜鸿铭儒经传播的过程就是中西方文化在相交的“第三空间”转化、交融、发展的过程。辜鸿铭将两种文化和语言带到“第三空间”,使殖民文化和被殖民文化进行平等的协商、对话,构建非此非彼的新的“他者”。“第三空间”理论指导我们以开放的心态研究辜鸿铭英译儒经超越身份的二元对立和文化传播策略的二元对立,以杂合的眼光审视辜鸿铭“自我”与“他者”的文化身份以及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 二、辜鸿铭杂合文化身份的形成 文化身份主要体现民族本质特征,尤其是民族文化本质特征。霍米·巴巴推崇在文化边界
7、相交的“第三空间”中形成的杂合的双重文化身份。辜鸿铭是在文化旅行中选择和形成自己杂合的文化身份的。在中西方文化相交的“第三空间”,“他者”要素活跃,差异性元素混杂,在文化协商中,辜鸿铭既是“他者”又是“自我”,形成了杂合的文化身份,在身份协商的过程中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辜鸿铭具有西方文化身份。他在青少年时代系统地接受了西方教育,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游学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他精于西学西政,通晓英、德、法、意大利、拉丁、希腊、马来等多种语言,洞悉西方文学、宗教、社会民情等,十分
8、了解各种西方社会思潮。他经常在文章中熟练引用西方著名作家言论,深度论及西方问题。西方人赞誉他的英文文章可以同维多利亚时代大文豪的作品相媲美。 中西方文化之间没有特定的界限,在多元文化碰撞的“第三空间”,辜鸿铭同时彰显着中国文化身份。留学期间,他师从浪漫主义一派,深受浪漫主义思想影响。卡莱尔、阿诺德、爱默生、罗斯金等浪漫主义者批判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把道德和精神生活作为思想的关键,倾向于文化民族主义,推崇东方文明和中国文明。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辜鸿铭对西方文明的失望激发了他的民族感情和对中国传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