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64797
大小:92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8
《李晓杰课例研究报告文字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例研究前后测组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性研究报告——以青岛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为例临朐县辛寨初级中学李晓杰一、研究背景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追求教育的整体功能;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教学不但在理念而且在教学行为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各种公开课、评优课都是围绕课程标准要求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有时效果很好,有时又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有的注重了情境忽略了问题,有的
2、重视了问题忽略了情境,有时运用的太多忽略了知识的及时总结与反馈,到底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才是有效的,我们该如何设计问题情境。基于这种种的原因我们有必要开展研究。二、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载体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以《勾股定理》一课为例,采用“二次课”的形式对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勾股定理》是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关性质及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沟通了形与数的联系,在生产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本节,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
3、认识和理解,而且还将掌握解决一类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为后续学习四边形、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做好准备,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勾股定理是一个重点内容,不管它的证明方法还是它的应用在授课过程中都可以大做文章,尤其可以借鉴一些历史资料,结合一些生活情境、活动情境使课堂显得丰富多彩,耐人寻味。选用本节课作为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性研究的载体非常合适。三、本次课例研究的程序(一)任务分工课例研究的方法:带着“任务”进课堂教学设计组:旨在“物化”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前后测组:旨在了解“学习结果”的“增量”访谈组:旨在了解不同层次个体学生的思维差异课堂观察组
4、:旨在现场从不同角度获取“教与学”的信息¢教学结构小组:旨在总体把握教学脉络和时间分配¢问题结构小组:旨在总体把握主干问题如何驱动教学¢研究主题小组:旨在重点考察“数学问题情境”的运用¢学生状态小组:旨在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投入情况(二)基本过程:1、各小组根据分到的任务分头准备2、学习测量组进行前测3、第一位执教教师说课,全体成员参加.听完说课教师的发言,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小组的做法或预测4、第一位执教教师根据设计的教学方案试教,观课教师根据各自的课堂观察视点,近距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收集相关信息,详细记录课堂情境,包括教师追问的内容、
5、追问的方式、学生应答情况、教师应对策略以及学生参与状态、思维状态等,以便深入研讨。5、授课结束,学习测量组进行后测,访谈组对学生进行访谈,所有小组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或改进意见,教学设计组的第二位老师根据这些建议修改自己的教案,准备第二节课。6、各小组写出活动报告或反思7至11步跟2至6步一样,对第二节课进行同样的研究。12、各小组参照两次手机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13、各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写一写自己体会。(三)前后测组的工作过程我们小组是学习测量组,成员是我和刘霞老师。承担的主要任务
6、是设计前后测题目,进行前后测,整理前后测数据,提出合理的建议。【出题】前测试题1.你知道直角三角形的角和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请你写出来吧.设计意图:(1)了解学生对于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掌握多少,有多少只是需要加以强化;(2)有没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勾股定理,能了解多少。角:边:2.观察下图填表:设计意图:(1)把C这样的正方形放在方格纸里面,提示学生通过割或补的方法求其面积;(2)通过填表格,观察数据,得出SA+SB=SC,然后通过文字语言表述这一关系式。 A的面积B的面积C的面积左图 右图 要求:1.左图用割的方法右图用补的方法求C的
7、面积,你用哪种方法也可以。2.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后测一、后测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通过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做出不同的理解。1.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证明给你什么启示?设计意图:了解一下学生对勾股定理的验证过程掌握多少,能否理解用面积法验证勾股定理,能否理解课堂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怎样体现的?3.在△ABC中,两条边的长分别为5和4,写出第三条边长的可能情况。设计意图:学生是否能把握住勾股定理只适合直角三角形这一条件,同时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是否分类明确。【前测】在新课之前进行第一节的前测,发下试题后学生
8、显得很紧张,因为他们不知道活动的目的,以为是在考试,有的偷偷的看别人的,尽管我们一再解释,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很担心,很紧张,最要命的是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