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529715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7
《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来愈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教育部于2001年起陆续颁发了一系列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其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具有教育性和公益性两个基本特性,具有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为入小学做准备、解放劳动力、对处境不利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补偿等重要作用和独特功能。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将学前教育作为学制系统重要的第一环和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参照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学前教育的公平、学前教育机会的均等。一些国家如美国和英法是将学前教育基本等同于义务教育,实行部分的免费教育;也有的国家如印度
2、和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尽管在学制之外,但非常强调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和奠基作用。 幼儿教师在教育儿童学习及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同时这也对教师素质(即综合能力)提出了要求和挑战。泰勒在其《课程研究入门》一书中曾指出: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用于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1]因此,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可以说体现为学前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即学前课程是否能促进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发展与持续发展,以及学前课程与地情、园情的适切性。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实施。学前课程有
3、三个部分: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分别占有不同的比重,其中学科专业课程包括有教育专业课程和学前教育艺术专业课程两大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此,我们先分析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再讨论学前美术课程设置的原则与学前课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当前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学前课程中的儿童“缺席”现象。学前课程主要有三个:儿童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以及学科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的需要只有通过儿童的发展才能实现,因此学前课程应该将促进儿童发展作为核心任务。但是,在实践中,社会的需要往往通过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影响着学前
4、课程,学科的需要也已在由学科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教师心中根深蒂固。普遍情况下,儿童的合理需要只有在实践中被教师领悟到,并转化为课程行为时才能被满足,而教师对儿童合理需要的领悟则受到教师在传统文化中获得的儿童观的限制,儿童作为自我需要表达着的声音因与成人在地位上的不平等而显得极其微弱。[2]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较关注社会与学科发展的需要,忽视儿童发展的需要,导致学前教育课程中儿童的“缺席”现象。 2.学前课程内容的片面倾向。当前学前课程过多关注幼儿读、写、算等技能的训练与学业知识的传授,导致幼儿的片面发展。在理论上,人们往往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早期智力开发,而
5、在实践中,又常常把早期智力开发等同于提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和学业知识传授,那些不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知识,幼儿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习得,这样并不会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相反会使得幼儿对学习的无能感和由此产生的自信心丧失。 3.学前课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裹足不前。知识观是课程观的上位观念,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课程观。在以往的旧知识观指导下,教师和幼儿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幼儿是知识的有待拥有者,学前课程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幼儿习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师忠实的执行预期课程方案的过程。M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没有得到
6、质的提升,收获的只是授课熟练程度的提高和无效动作的减少,职业生命则不断缩短。 4.学前课程脱离课程生境,盲目标新立异。学前课程具有客观性,每一种学前课程模式都有其特定的生存土壤,将某一种课程模式照搬至另一种土壤中,都会因种种不合理现状而失去活力。 二、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学前教育应该“为幼儿_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当前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应当不仅包括基本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还包括培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与动力,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学前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学前课
7、程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在课程实践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满足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包括认知、情感与能力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突出强调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感,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学前教育应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不应以_部分人的发展损害另_部分人的发展”因此,学前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促进幼儿的发展,也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学前课程中,首先应当改变教师在课程中的角色,教师应以“支持者、合、引导者”的角色与幼
8、儿进行平等的、真诚的心灵对话,应将传统的课程方案忠实执行者的角色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学习者和研究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